《科創板日報》20日訊,據外媒報道,有分析認為,Apple Car的自研芯片將以7納米制程的A12 Bionic處理器為基礎,并由臺積電代工。三星7納米制程芯片已經投入生產自駕車處理器Exynos Auto V9,因此也有可能成為Apple Car潛在供應商,不過基于臺積電與蘋果的緊密關系,預料臺積電成為蘋果供應商的機率相當高。 (EE Times)
責任編輯:xj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87瀏覽量
232456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407瀏覽量
231186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78瀏覽量
427264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74瀏覽量
19999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這次來真的了?蘋果自研Wi-Fi7芯片采用臺積電N7工藝,或明年iPhone上首發
落地。 ? 10月最后一天,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爆料稱,蘋果計劃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的新品上搭載自研的Wi-Fi7芯片,該芯片采用臺積電N
英特爾18A制程芯片Panther Lake處理器下半年發布
近日,在英特爾于CES 2025展會上的演講中,公司臨時聯席CEO Michelle Johnston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英特爾首款采用18A制程技術的芯片——Panther Lake處理器
迅為3A6000_7A2000開發板龍芯全國產處理器與龍芯 3A5000完全兼容
,也證明了國內有能力在自研 CPU 架構上做出一流的產品。
龍芯 3A6000 處理器采用龍芯自主指令系統龍架構(LoongArch),是龍芯第四代微架構的首款產品,主頻達到 2.5G
發表于 11-19 11:15
蘋果2025年iPhone將采用自研Wi-Fi 7芯片,減少博通依賴
11月2日,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透露,蘋果計劃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的新產品,如iPhone 17等,將搭載自研的Wi-Fi 7芯片。這款芯片
比亞迪最快于11月實現自研算法量產,推進智駕芯片自研進程
10月21日市場傳出消息,比亞迪正計劃整合其新技術院下的自研智能駕駛團隊,目標是在今年11月實現自研智能駕駛算法的量產,并持續推進智能駕駛芯片
迅為3A6000_7A2000核心主板龍芯全國產處理器LoongArch架構
,也證明了國內有能力在自研 CPU 架構上做出一流的產品。
龍芯 3A6000 處理器采用龍芯自主指令系統龍架構(LoongArch),是龍芯第四代微架構的首款產品,主頻達到 2.5G
發表于 10-12 11:25
蘋果自研Wi-Fi芯片或明年商用,用于部分iPad
9月20日最新資訊顯示,蘋果公司在自研芯片領域的成就斐然,其標志性的A系列芯片在iPhone和iPad上持續多年引領性能巔峰,而
臺積電3/5納米制程技術漲價計劃:引領半導體行業新趨勢
近日,全球半導體制造業的領頭羊——臺積電宣布了一項重要決定,計劃自2025年1月1日起對旗下3/5納米制程技術進行價格調整。這一舉措無疑將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掀起波瀾,尤其是針對AI產品和非AI產品的差異化漲價策略,更是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字節跳動攜手博通開發5nm AI處理器,保障高端芯片供應
在科技領域,芯片作為“現代工業的糧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據路透社報道,全球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字節跳動正在與美國芯片巨頭博通公司合作,共同開發一款5納米制程的AI處理器。這一舉動旨
Ampere Computing確認明年推出256核處理器
安晟培當前主推的產品為2021年5月推出的192核AmpereOne處理器,該款芯片搭載8通道DDR5內存,采用臺積電5納米制程工藝,最大熱設計功耗
OPPO Reno 12系列搭載天璣8200,露出神秘OPPO Reno
據博主@數碼閑聊站的貼子披露,Reno 12系列將會首發天璣8250處理器。此外,他們也明確指出該處理器實際上是天璣8200,采用臺積電4納米制程技術,具備
釋放前所未有的能效:瑞薩先進的110納米制程技術
在當今不斷發展的技術環境下,實現最佳功效是半導體制造商的重要目標。認識到這一需求,瑞薩開發了其先進的110納米制程技術,徹底改變了低功耗設計的世界。
英特爾宣布推進1.4納米制程
,臺積電和三星已經推出3納米制程芯片,而英特爾則剛剛實現了5納米制程。然而,這一決定表明英特爾有意在制程技術領域迎頭趕上,計劃在未來幾年內推出更為先進的1.4
臺積電領跑半導體市場:2納米制程領先行業,3納米產能飆升
臺積電預期,目前營收總額約 70% 是來自 16 納米以下先進制程技術,隨著 3 納米和 2 納米制程技術的貢獻在未來幾年漸增,比重將會繼續增加,預估未來成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