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流行老巨頭翻紅,這次的主角是聯想。
1月12日晚9時左右,聯想集團披露公告,宣布董事會已批準可能發行中國存托憑證(CDR)并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申請CDR上市及買賣的初步建議。
隨后,彭博也在報道中提到,聯想集團將于今年上半年在科創板上市,據悉與中金公司就15億美元的上市進行合作。
赴港上市27年,聯想集團屢次面對“何時回A”的問題,如今終于有了實質性進展。
受此消息影響,截至1月12日收盤,聯想集團港股漲8.93%,報8.05港元,總市值969億港元。1月13日開盤,聯想集團港股繼續大漲,大幅高開近15%,市值突破千億港元。
回歸A股
據聯想集團公告,本次擬發行新股占擴大后股份總數不超過10%,募得資金將用于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的研發,相關產業戰略投資,以及補充公司營運資金。
聯想集團擬采用CDR的方式在科創板上市,截至目前,科創板僅有九號公司以CDR方式發行。
科創板(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Board; STAR Market),于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宣布設立,是獨立于現有主板市場的新設板塊,并在該板塊內進行注冊制試點。
《上交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中指出,允許符合相關規定的紅籌企業申請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并在科創板上市。
也就是說,科創板有股票交易和CDR交易兩種交易形式。
不同于普通股票,CDR是存托憑證,由存托人簽發、以境外證券為基礎在中國境內發行、代表境外基礎證券權益的證券。
簡而言之,就是境外(含中國香港)上市公司將部分已發行上市的股票托管在當地銀行,由中國境內的存托銀行發行CDR后在A股上市,以人民幣交易結算,通過交易CDR實現股票的跨境買賣。
聯想集團的公告中提到,發行CDR及科創板上市的整體建議,均取決于市場情況、股東的批準及相關證券交易所及監管機構的必要批準。
以聯想集團總股本計算,預計在科創板新發股份13.3億股,融資額預計大約100億元人民幣。
針對此次科創板上市申請,聯想集團稱:“回A股上市計劃將有助于增強公司戰略與蓬勃發展的資本市場的緊密連接,提升投資人投資聯想的便利性,從而進一步釋放聯想的價值,讓我們能夠以更大力度投資于科技創新、服務轉型和智能化變革,更好推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則表示:“憑借我們在卓越運營和全球資源、本地交付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優勢,聯想將牢牢把握數字化、智能化變革的發展機遇,為社會、為股東創造長期可持續的回報。”
科創板的強大融資能力固然是吸引聯想回歸的關鍵,但科創板所代表的“科技創新”,也可能成為聯想獲取“估值溢價”的魔咒。
估值謎團
2020年,受疫情影響,PC市場需求強勁、迅猛增長。2021年1月11日,IDC發布全球個人電腦市場最新數據顯示,聯想占據全球PC市場出貨量第一位,市場份額已達全球市場的1/4。
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全球個人電腦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13.1%,其中第四季度同比暴漲26.1%,達到9160萬臺。聯想集團的出貨量同比增速高達29%,第四季度全球市場份額上升至25.2%。
此外,IDC統計數據顯示,在2020年全球PC廠商排名上,聯想以7266.9萬臺的出貨量、全球24%的市占率位列第一,排名第二的惠普市占率為22.4%。
但在收入上,對比2019年財年的數據,惠普的營業收入為587.56億美元,比聯想高出約16%;而在市值數據方面,惠普目前的總市值約合2575億港元,遠超過市值剛破千億的聯想。
最新財報顯示,聯想集團2020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達1897.75億元,營業支出達1829.63億元,而歸屬普通股東凈利潤為35.62億元。據Wind數據預測,聯想集團2020年、2021年的營業總收入有望達3495.08億元、3577.97億元。
雖然營收持續增長,但估值偏低、利潤率偏低,都是聯想急需解決的問題。
2017年,聯想提出智能化變革戰略,希望以智能化業務打開新市場以此來追趕席卷全球的數字化、智能化浪潮。
聯想方面稱,
“一方面,聯想通過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智能顯示器等智能設備的創新,不斷滿足新常態下人們對遠程辦公、學習、娛樂消費爆發式增長的需求。”
“另一方面,聯想連續成立5G云網融合事業部、數據智能事業部、商用物聯網事業部等部門,結合在智能物聯網終端、云計算、邊緣計算等領域的技術優勢,為行業、企業智能化轉型提供覆蓋端-邊-云-網-智全要素的技術、服務和綜合解決方案。”
但實際上,PC業務始終在聯想總營收的占比過高一直是影響估值的關鍵因素,甚至有投資者認為,聯想的PC業務占比過高,應屬于傳統制造業。
目前,聯想集團主要有智能設備業務集團、數據中心業務集團兩大板塊。其中,智能設備業務集團分為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業務、移動業務。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業務目前是聯想營收的主要來源,占總營收比重約8成。
而聯想集團在數字化和智能化方面的轉型,并未體現在營收層面,更沒能成為聯想的標簽。
巔峰時期占據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前四的聯想手機早已風光不再,在國內市場的占比極低,在聯想集團的營收占比也降至9%。
數據中心業務板塊的營業額同比增速達到39%,但營收占比同樣在10%左右。
如何書寫“聯想”與“科技創新”的關系,將是聯想集團在科創板上市后的關鍵,如果不能以智能化業務支撐科創板估值,聯想就無法擺脫“PC企業”的大眾認知。
回歸時機
2020年,很多行業突逢巨變,PC市場的變化尤其明顯。
在疫情影響下,“宅經濟”刺激著“新常態”下人們對于居家辦公、學習和娛樂等方面的消費需求,全球PC市場出貨量大增,出貨量最高的聯想也水漲船高。
一方面,聯想難以在短時間內“洗清”對于PC業務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數字化轉型的效果;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占集團總營收近八成的業務在特定市場環境下迅猛增長,給聯想集團帶來的收益則更加明顯。
近期,包括穆迪、標準普爾和惠譽在內的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均對聯想集團授予投資級評級。此外,聯想集團全球票據成為新的恒生科技指數初始成員。
2020年3月份開始,聯想集團港股的表現一路增長,從3.7港元/股漲至年底的5港元/股左右,又在2021年1月突破8港元/股,市值突破千億大關。
也就是說,借助PC市場的增長,聯想集團在出貨量和營收方面借力登高,港股市值回升,并被投資機構看好,此時宣布回歸科創板,是最佳時機。
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最新一季財報顯示,聯想集團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環比大幅提升至10.88億美元,但是籌資活動現金凈流量為-4.79億美元,而投資活動現金凈流量為-4.99億美元。
科創板上市,帶來的不僅是新增的籌資通道,相比于港股市場,科創板的估值溢價率更高,融資能力更強。
此外,PC市場在2020年的表現并不足以代表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在這個“夕陽產業”觸底反彈并觸頂回落之前,聯想需要另一個增長引擎,而且這個需求非常迫切。
這個增長引擎必然是數據中心業務板塊,但年均百億的技術投入無法支撐帝國崛起。
科創板,是最好的選擇。
結語
每個時代都有因運而生的巨頭,當這個時代行將就木,不與夕陽共同沉落,就是帝國陷落前的終極訴求。
聯想足夠幸運。PC時代的落日迸射出最強的余暉,如同回光返照一般驅散了一小片黑暗。
回歸科創板,是開始,是機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責任編輯:tzh
-
聯想
+關注
關注
3文章
2619瀏覽量
62929 -
PC
+關注
關注
9文章
2104瀏覽量
154688 -
電腦
+關注
關注
15文章
1743瀏覽量
6917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