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利好政策頻出,
全年銷量同比回正
2020年,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回歸同比正增長。2020年2月,在疫情的重創下新能源汽車銷量一度降幅超過8成。兩個月后四部委發布《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延長補貼期限至2022年底,平緩補貼退坡力度和節奏。同年11月,財政部提前下達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預算,到12月31日,《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發布,明確購置補貼標準在2020年的基礎上退坡20%。2020年10月國務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更是為產業提出了新要求、新方向、新路徑。此外,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一系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也讓新能源汽車受益不少。2020年7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開始結束近一年的負增長。預計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130萬輛,同比實現正增長。
縱橫快評
一系列政策的及時、精準出臺,有效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規范化與市場化發展,幫助產業渡過發展的關鍵時期,讓前期國家和企業的大力投入和付出的成果得以穩固和持續,推動新能源汽車由初級階段邁向中高級發展階段。
NO.2 市場現新“兩頭擠”格局,
對私市場有重大突破
2020年新能源汽車新產品層出不窮,覆蓋各種價格檔位,市場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一是出現新的“兩頭擠”格局,高端和經濟型電動車這兩端擠向中間性價比車型市場,20萬元以上及10萬元以下純電動汽車拉動了市場整體增長,還誕生了一款現象級小型電動汽車宏光MINIEV。二是新能源汽車的對私銷售出現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私人消費的比例已提升至70%,而兩年前僅有20%。
縱橫快評
2020年,新能源汽車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的轉型已取得顯著成效,對私市場的突破性進展值得關注,市場化才是新能源汽車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本。A0和A級車這一千萬輛級的市場,有待真正合適的新能源車型實現突破。
NO.3 下鄉啟幕,
新能源車企推進市場下沉
三四線及鄉鎮、農村市場引起了國內新能源車企的高度重視。2020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三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充分調動了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和眾多地方政府的參與熱情。從7月至12月,作為組織方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全國多地開展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分別在山東青島、江蘇南京、海南海口、四川成都和云南昆明成功舉辦。初步統計,新能源汽車下鄉車型近4個月的銷量已超過18萬輛。在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期間,宏光MINIEV僅用半年時間,銷量達127651輛,數次超過特斯拉成為月度銷量冠軍。
縱橫快評
在疫情重創、經濟運行壓力大、產業轉型升級、車市下滑等多重復雜因素疊加的宏觀環境下,促進汽車這一大宗商品消費,對帶動經濟回暖、構建“雙循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新能源汽車下鄉系列活動積極推動新能源車企充分挖掘下沉市場,開發適合廣大農村鄉鎮市場的新產品,間接拉動了銷量回升,促進現象級產品的誕生,并為2021年的全國汽車下鄉活動做好了鋪墊。
NO.4 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發力,
產銷量快速提升
2020年,國內造車新勢力分化加劇,其中頭部企業產銷量漲幅明顯。蔚來汽車2020年累計交付量4.37萬輛,同比增長121%。理想汽車全年交付3.2萬輛,小鵬汽車全年累計交付2.7萬輛,同比增長112%。威馬汽車交付2.25萬輛,同比增長33.3%。哪吒、零跑的全年交付量也跨過1萬輛大關。不僅如此,蔚來、小鵬、理想、威馬、哪吒等均在2020年融資困難的大環境下完成了大額融資。
縱橫快評
當初的造車新勢力已經成長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勢力”。2020年,一道明顯的分水嶺讓幾家頭部企業的表現格外突出。值得關注的是,他們早早開始注重在智能化這個賽道上的競爭,并在高端市場上努力突破與嘗試。隨著這些企業市場份額與品牌影響力的擴張,車型產銷量的快速提升,必將成為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一股重要變量。市場的競爭、洗牌還在加劇,活下來、走得遠的挑戰還有很多。
NO.5 跨國車企加速升級
在華電動化布局
經過近幾年的連續投入,跨國車企及旗下合資企業不僅加快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投放,并將布局延伸至產業鏈上游。2020年5月,大眾汽車收購江淮汽車50%股份,并成為國軒高科的最大股東。大眾汽車計劃到2028年電動汽車總產量達到2200萬輛,中國市場占據超過一半的規模,截至2025年,大眾汽車將推出50款全新純電動車型,超過30款將在中國市場投放。2020年7月,戴姆勒宣布與孚能科技建立深遠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同時入股孚能科技,持有約3%的股份。本田與寧德時代也就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簽署全方位戰略合作協議。
縱橫快評
在當前的全球疫情形勢下,中國市場在某種意義上成了跨國車企的重要“避風港”。跨國車企在電動化領域的不斷深入將加劇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海外資金的進入也有利于其零部件的本土化程度的提升,并進一步降低成本。在銷量下滑和研發轉型的雙重壓力下,跨國車企需要更具性價比的供應商伙伴,這對中國本土企業而言是挑戰,更是機會。
NO.6 闖進來與走出去,
動力電池市場格局生變
2020年,隨著特斯拉國產及松下、LG化學等外資企業的返場,國內動力電池市場的原有格局受到沖擊,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LG化學,在2020年上半年一度躍居裝機量第二,打破了原來寧德時代、比亞迪輪流占據前兩名的局面。即便到2020年1-11月,LG化學的裝車量也闖入了前三名。另一方面,國內動力電池企業更多走進了跨國車企的供應商系統,特斯拉與寧德時代已經簽訂了合作協議,億緯鋰能獲寶馬定點供貨、萬向123則成功拿到大眾汽車百億元訂單……
縱橫快評
電動化浪潮下,外資企業在加緊搶占國內市場,深化產業鏈布局,中國市場的動力電池供應已成為其實現電動化轉型的關鍵一環。國內電池企業的技術與產品實力已經在國際上獲得了更多認可,正努力走出國門,參與爭奪全球市場份額。
NO.7 換電模式獲政策鼓勵,
引起各方關注、參與
一直應用于電動公交車等個別細分市場的換電模式,近幾年不斷向出租車、網約車等電動乘用車領域拓展,并在2020年得到從中央到地方多項政策的支持。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建設充電樁”擴展為“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換電站被列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4月,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鼓勵“車電分離”新型商業模式的發展。工信部也表示在加快制定《電動汽車換電安全要求》國家標準。一汽、東風、長安、北汽、吉利、蔚來等傳統與新勢力主要企業紛紛加碼換電模式,推動版圖擴張與技術迭代。2020年9月,吉利科技集團智能換電站全國首發亮相,并宣稱已在全國簽約的換電站超過1000座。同年11月,奧動新能源向全球首次發布“20秒極速換電”,可實現多品牌多車型共享換電。
縱橫快評
當前業內的共識是換電更適合在運營車輛中推廣,是重卡等長途、高負載運輸車輛電動化的有效方案。從短期看,換電有利于解決當前電動汽車首購成本高、充電時間偏長等問題,也有利于推動銷售。長遠看,這一模式能夠催生一系列新的服務業態,深入挖掘電動汽車與動力電池的全生命周期價值,更廣泛帶動經濟發展,電池資產這片藍海市場值得探索。企業可以根據適用場景選擇合適的產品與模式。
NO.8 安全事故引發技術路線爭議,
強制性國家標準出臺
近年來,每至春夏連續出現一波電動汽車起火事故,一直牽動各方的高度關注。2020年與往年稍有不同的關注點是,自5月入夏以來,數起自燃事故的起火原因均指向811三元鋰電池,引發了業內對于811電池裝車成熟性與安全性的爭議與懷疑。2020年一系列以“不起火”為首要目標的動力電池技術問世,寧德時代宣布已經開發出不起火的811電池,欣旺達、孚能等企業也公布了各自在“不起火”電池方面的動向。2020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制定的《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電動汽車安全要求》和《電動客車安全要求》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以下簡稱“三項強標”)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其中對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提出了新的安全要求:增加了電池系統熱擴散試驗,要求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后,電池系統在5分鐘內不起火不爆炸,為人員預留安全逃生時間。
縱橫快評
關于對811電池安全性的爭議與質疑,促使行業全面反思與權衡,企業必須在安全與其他產品指標方面充分做好選擇與平衡。“三項強標”的出臺,及時預警司乘人員,有效提升逃生的可能性,并預留了安全出逃時間,也對車用電池包、電動汽車的生產制造提出了更多嚴格要求,預計將催生許多新的零部件產品需求。從長遠來看,有助于我國電動汽車的整體發展水平及安全性實現質的飛躍。在未來,中國有望成為電動汽車技術標準的輸出國。
NO.9 多項動力電池新技術發布,
磷酸鐵鋰回潮跡象明顯
2020年,圍繞安全、降本、長續航等需求,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領域發布了多項新技術。比亞迪推出了全新的磷酸鐵鋰電池——刀片電池,續航里程足以媲美搭載三元鋰離子電池的車型,安全性更好。寧德時代推出了基于高鎳三元鋰電池設計的CTP技術,江淮新能源則圍繞其“蜂窩電池”建立了從電芯到整車的5個層級電池熱失控安全標準……在材料方面,“去鈷”也成為2020年這一領域的熱詞,特斯拉與寧德時代傳出生產車用無鈷電池的消息引發動力電池產業鏈上下游震蕩,蜂巢能源則亮相了兩款無鈷電池,續航里程最高達880km。在裝車量上,磷酸鐵鋰市場份額回升跡象明顯,特別在其近幾年已不占主流的乘用車市場中份額有較大提高。總量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
縱橫快評
從技術角度看,無模組或大模組設計提升電池包成組效率已成為發展趨勢,目前的新技術不僅大幅提高了電池模組的生產效率和總體性能,更致力于推動產品安全性能的提升,有利于降低消費者的安全顧慮。而電池材料的變化則從供應鏈安全和降本等方面解決當前動力電池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NO.10 氫燃料電池汽車熱度不減,
推廣應用加速
2020年,盡管受疫情及補貼政策影響,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難以延續近兩年的大幅上漲,但在政策、資本、技術等方面仍取得多項重大進展。2020年9月,五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對入圍示范的城市群,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發展。北京、廣東、山東、天津等各地方政府借申報契機相繼發布了產業規劃或推進示范區建設。財政部關稅司發布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2021年關稅調整方案的通知》,將降低燃料電池循環泵等高新技術產業所需部分設備、零部件、原材料的進口關稅。2020年8月,有“中國氫能第一股”之稱的北京億華通登陸上交所科創板。同年9月,上汽集團對外發布了行業首個“氫戰略”:在2025年前,推出至少10款氫燃料電池整車產品,形成萬輛級燃料電池整車產銷規模。
縱橫快評
雖然面臨成本、技術等諸多難關,氫燃料電池汽車正與純電動、插電式混動車型一起共同完成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目前業內的普遍觀點是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商用車領域更有市場前景。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推動國內加快向清潔能源轉型,而氫能的發展正是能源轉型的關鍵補充。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已明確提出“加速發展綠氫制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等。
原文標題:2020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之“十大”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汽車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626瀏覽量
100130
原文標題:2020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之“十大”
文章出處:【微信號:e700_org,微信公眾號:汽車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