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云以后,SaaS化RPA的未來在哪里?
RPA上云之后,SaaS行業的通病會不會與之并存?
2019年,中國正式迎來了RPA元年。與此同時,海外RPA也開啟了上云之路。
先是AA(Automation Anywhere)推出全球第一個純基于網絡的云原生數字化勞動力平臺Enterprise A2019。不久后,UiPath也在2019年7月宣布,已將端到端超自動化平臺集成到了AWS的企業級云基礎設施、云應用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在這兩大RPA廠商的引領之下,全球很多RPA廠商都開始陸續上云。或是自身遷移上云,或是與云計算平臺達成戰略合作。像Infogain ,戰略合作 Automation Anywhere,并將RPA 與谷歌云集成。
不只是海外RPA,國產RPA廠商也在跟進。像來也科技,早已與微軟達成了戰略合作,為RPA整體上云以及更好的被集成打下基礎。
當前的國產RPA廠商,有一半以上轉型自云服務廠商、大數據廠商以及AI廠商。作為平臺型廠商,它們推出的RPA產品本身就具備SaaS屬性。近1年來新上線的RPA,很多也是基于云服務的SaaS類產品。
推出SaaS型RPA產品,或者將RPA上云,早已是行業共識。
Gartner 在其報告《新技術:RPA增強功能》中預測,到2024 年將超過20%的RPA 部署將基于云,“云交付”將是 RPA 發展的主要技術趨勢指引。就在上個月,來也科技還發布了《RPA上云白皮書》報告,向行業內外系統介紹RPA上云的各種情況。
整個行業,都意識到了RPA上云的好處。SaaS型RPA不只能讓RPA部署更方便、更節省成本,同時SaaS模式在未來的市場空間,令其在資本市場有更好的表現。
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SaaS化的RPA優點很多,但現階段也會存在一些SaaS行業的共性問題。具體包括哪些問題?該如何解決?未來的出路又在哪里?
本文,王吉偉頻道就跟大家聊聊這些。
RPA為什么要上云?
王吉偉頻道認為,RPA之所以要上云,有以下幾個業態發展的必然因素。
一是,RPA業務發展所需。每個RPA產品都會往平臺化發展,平臺化必然要上云。RPA平臺化既是RPA業務發展所需,同時更能迎合資本市場講更好的故事。
二是,RPA生態完善的必然。RPA 商業模式中的生態建設,離不開機器人商城、互動社區、在線培訓等模塊,這些都需要平臺化支撐。
三是,為了方便管理。現在一些廠商已經將RPA三件套之一的機器人管理端部署到云端,以此實現 B/S 架構,方便用戶管理RPA運行。
在這三個必然因素條件的影響下,想把規模做大,把生意做好,各廠商自然會考慮將RPA上云。
但是,以上這幾種情況,都不能算是真正的RPA上云。什么是真正的RPA上云呢?來也科技與微軟共同發布的《RPA上云白皮書》中,對RPA上云做了以下定義:
RPA 上云,核心要點是 RPA 機器人流程的設計開發和測試運行都應基于云端,為了達到這個效果,設計開發和測試運行 RPA 流程所涉及和連接的所有相關信息系統,都必須同時部署在云端。
這個定義,很好的闡述了RPA上云的本質。也就是說,RPA上云并不是部分業務上云,而是將整個RPA的運營流程全部遷移上云。
上云后的RPA,可以更好的助力企業增效降本。《RPA上云白皮書》認為,相對于本地化部署的 RPA 基礎設施來說,將 RPA 部署到云服務器上,能為實施 RPA 的組織帶來以下收益:
復制成本低,可攤平初次部署成本;
標準化程度更高,可有效降低流程開發成本;
可以在任何地方被訪問,用戶使用更加方便;
按需計費,顯著節約用戶成本;
公有云的大量技術資源可以直接利用。
RPA上云后的產品形態
上云后的RPA,在形式上有SaaS和PaaS兩種。
SaaS模式好理解,商業模式上采用訂閱模式。用戶直接通過網頁或者客戶端,將RPA機器人用于本地業務流程的自動化執行。也可以下載好客戶端,在商城中定制以及下載開發者上傳的機器人,執行本地業務流程。
現在,來也科技、云擴科技、達觀數據這三大國產通用RPA廠商,都已經上線了RPA商城,這算是SaaS化的一部分。至于云計算廠商推出的RPA就更不用說,它們是搭載于云計算上的應用,本身就具備SaaS屬性。
PaaS型RPA,除了保留SaaS的特性外,還給予技術合作伙伴更多的應用權限,開發者可以調用更底層的計算資源,開發出更適合于垂直行業以及特殊場景的業務流程解決方案。
AA發布的Enterprise A2019,就是一個PaaS平臺,而且是基于網絡的云原生平臺。該平臺可在內部部署以及任何公共,私有或混合云中使用,可通過世界各地的任何交付渠道向任何用戶和任何企業無縫提供RPA即服務。
從發展趨勢來看,在平臺之外,還有BPaaS(業務流程即服務)模式。BPaaS不是技術平臺,而是業務中臺。它將SaaS、RPA以及相關業務單元整合到一起,目的是為用戶提供更完整的業務流程自動化解決方案。在BPaaS中臺策略中,RPA不再被單獨調用,而是業務流程優化的自動化工具。
BPaaS很容易讓人想到微軟的低代碼應用開發平臺Power Platform。該平臺由Power BI、Power AppS、Power Automate、Power Virtual Agent四個產品構成。
其中,Power Automate就是用來實現業務流程和應用處理自動化的。Power Automate可以理解為微軟原有自動化組件融合FortressIQ和Softomotive的一個RPA平臺產品,主要用于應用開發流程的自動化,以及自動化程序的創建。
需要說明的是,將RPA作為程序自動化解決方案,已經成了低代碼開發平臺的主流模式,谷歌、華為、IBM等云計算廠商都已布局。RPA廠商做的是用RPA工具幫助廣大企業連接各種軟件,以打通數據孤島;而融合RPA的開發平臺做的是將RPA用于程序開發,以讓自動化存在于每個應用程序。
RPA上云后的問題
RPA上云后,商業模式逐步過渡至SaaS或者PaaS。當前中國的SaaS市場正在蓬勃發展,市場前景大有可為,這也是資本看好RPA的一個因素。
SaaS化的RPA優點很多,比如可以擺脫本地部署規模無法快速放大的桎梏、能夠讓部署更加快捷等。只是,SaaS型RPA會不會也出現SaaS產品的通病呢?
中國SaaS市場已經迎來高光時刻,但與之并存的挑戰也不少。
從SaaS廠商角度來看,大部分都遇到了因品牌認知低造成的拓客苦難問題,因大客戶定制化需求多、難度大、成本高、交付周期長造成的項目交付困難問題,以及因SaaS廠商自建生態造成的互不聯通問題,甚至還有底層基礎設施造成的安全等問題。
從用戶角度而言,國內SaaS產品優點很多,問題卻也不少。譬如,用戶痛點問題和服務功能不匹配;缺乏易用性和接受度,從輔助服務變額外負擔;忽視客戶成功,客戶粘性低;缺乏發展戰略,SaaS廠商無法確定與產品有效匹配的付費模式;業務缺乏有效整合。
這些因素,也是導致用戶放棄使用SaaS的原因。
以上很多問題,對于具備定制化特性的本地RPA不算什么難事。但RPA上云之后,一些SaaS行業的通病,或多或少的都會附身其上。這些行業通病,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成為RPA廠商發展的絆腳石。
因此,在很多人看好RPA上云的同時,業內也有一些質疑。
比如就有一種觀點認為,RPA的交付模式不像SaaS或者PaaS那樣簡單、直接、靈活。原因在于RPA只有AI等部分服務處于云端,具體的落地部署還需要專門的集成商去做,又變成只賣軟件。
其實這種情況,還是因為RPA沒有全部上云。
王吉偉頻道認為,如果設計開發和測試運行 RPA 流程所涉及和連接的相關信息系統都部署在云端,它就變成了一項純粹的云服務。這樣,銷售模式完全可以像SaaS廠商一樣。
因為不再需要大量的本地部署,也就不需要更多系統集成商參與。以后的RPA合作伙伴,更多的是在售前與售后的咨詢服務層面參與其中。
SaaS化解決了RPA的規模化問題和市場空間問題,同時也為RPA的未來發展增加了一些負擔。未來哪家廠商能夠有效解決或者規避這些問題,也就能在SaaS的新賽道上快人一步。
后記:標準化是SaaS型RPA的未來
標準化的SaaS模式下,平臺廠商不需要去用戶現場安裝調試、不用開發很多相同的功能,saas平臺可以集中收集需求并升級維護,并能夠跨行業為用戶提供服務。對于用戶來說節省了軟件方面的初步投入,減低了購買軟件帶來的風險,還可以較快速的應用新功能。
因而,成本低、消耗少、靈活高、升級快、跨行業是SaaS的顯著優勢。
而SaaS化的RPA,在跨行業方面上優勢更為明顯。非侵入性等特點令其適配能力極強,幾乎沒有不能勝任的業務場景。同時RPA還能跨部門作業,從銷售、財務到人事,任何部門只要工作流程里有很多重復的數據采集和整理工作,都可以應用RPA。
RPA不像ERP、CRM、HRM、Office、OA等具體處理某項業務,卻可以連接更多的企服軟件,讓所有軟件成為互聯互通的有機整體。因此,RPA上云SaaS化以后,具備更廣闊的商業空間。
目前中國市場對于RPA的部署更傾向于線下,但在企業上云政策的倡導下,很多組織諸如政務、金融、能源等機構,包括一些大中型的企業都已率先上云。早期很多組織的上云方案中,并未涉及到RPA。
這些組織想要引入ROI更高的自動化工具,自然會優先考慮成本更低的RPA,就需要在原有云架構中進行部署。顯然,SaaS型RPA是這些組織的首選。
同時,相對本地部署的RPA,SaaS型RPA方便集中管理、拓展產品生態和提升用戶體驗,能夠整體實現動態擴展與智能驅動,相信將來會有更多企業選擇云端機器人部署。
此外,對于很多仍舊不知道如何上云的中小企業來說,通過業務流程自動化進行減員并崗,實現降本增效,是他們愿意做的。從這個角度出發,只要加以引導,相信就有很多企業能夠接受SaaS型RPA。
在商業模式上,目前國產RPA已發展出三種商業模式:訂閱、項目化以及純服務。不管是SaaS型RPA還是本地部署的RPA,都能為企業提供這三種服務。但SaaS型RPA處于剛起步階段,產品成熟度與需求量遠未達到SaaS化標準。
除了已經明朗的商業模式,RPA廠商想要發展的更好,還要在技術積累、用戶需求等方面做更多的文章。此外,更要時時考慮如何解決SaaS行業的通病問題。
走向標準化,是SaaS型RPA未來發展的必然。標準化基于已經開拓的業務應用場景,面向更多個人與小型組織。要滿足不同行業細分場景的差異化需求,仍舊需要更多的定制化服務。這就需要RPA廠商能夠從用戶需求出發,通過產品、技術、生態推出更加多元化解決方案,以讓更多企業能夠簡單快捷的應用RPA。
最理想的狀態,是通過SaaS產品的引導,就能讓客戶自己通過相關工具挖掘流程,并通過下載RPA機器人實現業務流程自動化。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廠商在背后付出多少努力,可想而知。
但再困難也值得去嘗試,畢竟上云是RPA的必然,SaaS化更是RPA的未來。
所以,已經邁出SaaS化腳步的RPA廠商們,加油吧。
責任編輯:xj
-
SaaS
+關注
關注
1文章
363瀏覽量
37033 -
云平臺
+關注
關注
1文章
1327瀏覽量
3914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