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能源汽車當之無愧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進入2021年,新能源汽車的風口依舊繼續吹。除了以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們頻頻上熱搜成為外界關注的重點,不少科技巨頭親自下場造車也給新能源汽車行業注入更多活力。
近日,外媒報道蘋果與現代汽車將在電動車領域展開合作。兩家公司計劃今年3月前在自動駕駛電動車領域簽署合作協議,并于2024年左右在美國投產新型電動車。
除了蘋果之外,在國內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也在尋求最佳幫手一起造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看到這些科技巨頭角色的轉變,從應用分發到解決方案提供之后,科技巨頭最終決定親自下場,以造車新勢力的身份加入到這場未來汽車大戰中。
在這些國內外科技巨頭聞風出動造車背后,他們的入局又會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哪些變量跟改革?
親自下場造車 科技巨頭都已尋好最佳搭檔
盡管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很火熱,眼紅該賽道紅利的企業想要造出一輛電動車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資金跟技術是兩大攔路虎。
以蔚來來說,根據其之前公布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在正式登陸IPO上市前,蔚來通過一級市場融資24億美金。其公司的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騰訊產業共贏基金等多個公司。盡管融資不少,但造車花錢也猛。由于開支巨大,蔚來汽車2018年前6個月凈虧損33.2億元,沒啥收入的2017年和2016年凈虧損分別為25.7億元、50億元,總計虧損108.9億。
有蔚來、小鵬、理想這些造車新勢力燒錢在前,科技巨頭要想自己造車自然會多掂量掂量。對于科技巨頭來說,盡管在技術跟資金層面都有一定的積累,但單打獨斗去造車風險太大。尋求一個造車幫手,有資金有技術的,傳統車企廠商的優勢就凸顯。
這也是為何在科技巨頭爆出親自造車的新聞之后,都會選定一家造車幫手來一起組建電動車公司。
據美股研究社獲悉,騰訊與富士康聯手打造拜騰,騰訊與廣汽達成了戰略合作,以及阿里巴巴、上汽集團等資方投建智己汽車。
近期,蘋果宣布與現代汽車將在電動車領域展開合作。百度則宣布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將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至此,國內BAT(百度、阿里、騰訊)三巨頭全部已進入汽車制造領域。
在親自造車背后,對于蘋果、阿里、騰訊、百度來說都是需要一個時機點。很顯然,以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股2020年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或許是這些科技巨頭親自下場的重要動力,只是科技巨頭們的入場又會對這個行業帶來哪些變量?
科技巨頭入場背后,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該慌嗎?
在這波汽車變革的浪潮中,我們再次看到了科技互聯網巨頭的身影。無論是阿里、騰訊、百度,還是華為、小米,均傳來了布局新能源汽車的消息。
過去,部分巨頭剛剛涉足,停留在單純投資給新能源車企,推動它們的發展;而現在,一些巨頭親自下場,選擇聯合甚至是自主造車。
互聯網巨頭從過去抽離出來,自然是想搶奪到更大一塊蛋糕。而由此,給特斯拉、蔚來等非傳統車企自燃也會帶來一些威脅。這次,互聯網巨頭們的威脅可能恰好來自資源、資金,還有技術層面。
傳統車企具備更高效的整車制造能力,它們缺乏軟件相關人員、技術、算法等,軟件于他們而言幾乎是一片空白。
這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聯合研發將幫助填補自身在硬件上的落后,并且有助充分發揮軟件這塊“長板”。
比如,百度Apollo 平臺聯合威馬汽車共同打造全新SUV車型,還有百度和吉利合作成立智能汽車公司,讓AI、自動駕駛等技術全面賦能其中;
此前,華為就是通過一整套技術方案,幫助傳統車企縮短新車的開發周期,為其提供入局智能汽車的捷徑;
還有,阿里與上汽成立斑馬網絡,聯合打造出智己汽車這一品牌,都有著合作邏輯在里面。
通過和傳統車企進行合作,可以充分發揮規模效應,大幅攤薄研發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從這一點看,蔚來、理想、小鵬則相形見絀。由于不具備傳統車企這一合作資源,它們擴張和降本速度反而相對較慢。
蔚來、理想、小鵬在營收體量都不算高的前提下,去年剛實現全部毛利率轉正,這是導致它們目前仍未盈利的重要原因。最新季度營收分別為6.67、3.70、2.93億美元,對應毛利率為12.9%、19.8%、4.6%。
回到互聯網巨頭,中國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互聯網企業及科技企業更看重的是‘智能’和‘互聯’業務,這一領域普遍是科技公司的切入點,它們擁有強大的行業背景和資源。”
除此之外,互聯網巨頭相對更易抓住潛在的應用場景,搶占利潤空間。
有媒體表示,粗略估算還有60%-70%的汽車未聯網,同時也意味著市場空間較大。更多的應用場景如加油、洗車、收費站、停車收入都是全新的互聯網出入口,新能源智能汽車擁有的各式軟件與增值功能,服務取代產品,從而在這些應用場景中形成新的變現方式。
智能本身就與互聯網企業密不可分,對于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發展壯大的巨頭而言,在熟悉的領域上無疑有著天然的優勢。
結語
總的來看,科技互聯網巨頭都已經下場造車。值得注意的是,國內BAT都在該領域內集結完畢。其中與傳統車企聯合,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車,有望推動汽車行業的加速變革。
在競爭層面,各巨頭大膽又謹慎地滲透,無疑對特斯拉、蔚來、理想和小鵬等車企構成不小的威脅。它們在許多方面有著優勢,也因此構成了獨特的競爭力。
造車新勢力依然未褪去“新”字,暫時跑在前面,但是后來者的追趕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面對這樣的威脅,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們肯定也沒有理由退讓。
因為他們的高估值,本身就是建立在硬件、軟件自主的基礎上。會盡可能利用自由資金,來增強整車制造能力。而且,在軟件自研方面也不會甘于被落后,同樣不會在這個方面與互聯網巨頭有著太多的關聯。
回到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上看,大家都盼望著從硬件到軟件無所不包,將來把全部都囊括在自身。由此,互聯網巨頭和造車新勢力們很可能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這個行業的風險也不容忽視,無論是誰都面臨著高投入、重資產等問題,倒下的車企并不算少。
在這樣的產業變革浪潮中,誰會成為先驅十分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xj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88瀏覽量
232463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6文章
5604瀏覽量
107969 -
智能汽車
+關注
關注
30文章
2893瀏覽量
10757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