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7年,Elon Musk接受采訪時就表示:“未來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會失去工作”,《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也曾表示:“在20到30年之間超過50%的工作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
現在時間來到2021年,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有些職業真的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比如我們接到了越來越多機器人的推銷電話,比如醫院或銀行的柜臺服務也都換成了機器人,人工智能替代部分傳統行業這一過程正在不可逆地進行著。那么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大學生該如何選擇專業,畢業生又要如何做職業規劃呢?
在這里展覽館認為可以把一份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分為“執行力”和“創造力”兩個因素。“執行力”需求較高的工作特征為可預測性高、重復性強、主觀性弱,代表職業有數據收集、電話推銷/客服等,反之“創造力”需求較高的工作特征為可預測性低、重復性弱、主觀性強,代表職業有教師、設計師和作家等。所以展覽館認為一個職業如果對“創造力”的需求比“執行力”高,那這個職業相對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反之則較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雖然人工智能能通過圖靈測試,就某些問題給出與人類一致的答案,但這并不代表人工智能具備與人類相同的思維能力,更何況人類還具有情感等非理性非客觀的因素,所以人工智能目前只能替代對“執行力”需求高的職業。
下面我們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職業簡要對比分析,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職業排名靠前的有:1、教師/教育行業從業者,2、心理學家/心理健康從業者,3、寫手/作家/設計師/藝術家等,這些職業都屬于對“創造力”要求較高。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職業排名靠前的有:1、打字員,2、會計,3、流水線質檢員等,這些職業也都符合對“執行力”要求較高的條件。
人工智能的出現實實在在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它替代了一些職業,當然也創造出了人工智能工程師等新的職業。人工智能目前創造了哪些新職業,未來還會有哪些,對于選擇專業和職業規劃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我們下期繼續聊。
責任編輯:YYX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81瀏覽量
24029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