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中國臺灣地區(qū)偉詮電子董事長林錫銘接受《自由時報》專訪,特別提到臺灣科技園區(qū)潛伏很多陸資IC設計公司,并稱這是一個獵人頭平臺,指控這些公司是竊取臺灣半導體產業(yè)技術的秘密基地。
近日,臺灣地區(qū)媒體《今周刊》董事長謝金河更是在Facebook上指控稱,近兩年“大陸科技公司竊取全球尖端科技技術”。
竹北充斥中資IC設計公司,就近挖角高手
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對于半導體人才的需求量也是急劇的提升。而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yè)的重鎮(zhèn)——中國臺灣地區(qū)的人才,自然也就成為的大陸半導體企業(yè)競相爭奪的目標。不少大陸科技企業(yè)還到臺灣設立公司,就近招攬當地的人才。而這也引發(fā)了臺灣半導體企業(yè)及當局的關注。
比如在2015年,紫光集團子公司展訊申請設立臺灣分公司,就遭到了臺灣地區(qū)經濟部投審會“以擔憂挖角”為由予以了否決。
不過也還是有不少大陸科技企業(yè)直接或間接在當地設立相關企業(yè)。比如今年年初就有媒體稱,OPPO在臺灣設立了芯片設計公司。而據此前《日經亞洲評論》報道援引據知情人士透露,為了推進自研芯片戰(zhàn)略,OPPO從其關鍵芯片供應商聯(lián)發(fā)科挖來了多位頂級高管。
上個月底,偉詮電子董事長林錫銘在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表示,臺灣IC設計公司當前面臨一個嚴重問題,在臺灣竹北那邊,陸資企業(yè)來這邊設立很多家IC設計公司,來竹科挖角,并希望臺灣地區(qū)政府應該設法防范,對這些陸資IC設計公司“好好的關心、管理”。
林錫銘指控稱,陸資在竹北那邊成立IC設計公司,然后挖角一些臺灣的IC設計公司的高手去那邊,“其實是就近竊取臺灣的科技機密,這個問題包括聯(lián)發(fā)科在內的同業(yè)一直很擔心?!?/p>
不過,林錫銘也認為臺灣當局對于IC設計業(yè)者的管理,“限制從業(yè)人員不準去大陸”不合理。林錫銘認稱“這些人都是臺灣的人才,這些人他是繳了最多的稅,新竹縣市有4個里,平均里民繳的稅是全國前5名,那些都是竹科優(yōu)秀工程師做出的貢獻,他們繳了很多稅、做的不眠不休,政府還不準他去哪里、不準他怎樣,這是不對的?!?/p>
跳槽到陸資IC設計公司者,收入不對稱
林錫銘認為管理竹北這些陸資背景IC設計公司的的方法有兩個:
一個就是說國稅局可以去查稅,這些跳槽的人為什么愿意放棄高薪,或是從其他地方跑去這些陸資IC設計公司?理由與動機是什么?
“事實上,這些跳槽到陸資IC設計公司的人,很多是在香港領薪水,臺灣支領的薪水相當數,所以在臺灣繳的稅很少,國外的所得收入沒有報稅。雖然我們現(xiàn)在境外所得要申報,但是一般人多半是不會報,國稅局有很高明的查稅技巧,應該就這方面進行調查?!?/p>
“以前在臺灣,如果他在原本的IC設計公司是中高階主管,他應該要繳40%的稅,如果賺1000萬,最少也要繳300萬以上,現(xiàn)在去陸資IC設計公司那邊,就因此不用繳稅,政府可以容忍這種現(xiàn)象嗎?你在聯(lián)發(fā)科一年拿300萬,你來這邊拿100萬,你怎么會想跳槽來這里?或是你其他沒有像聯(lián)發(fā)科那么好的公司,你來這邊境外所得有沒有申報,這些政府可以做的事情。”林錫銘說到。
其次,林錫銘認為應該調查陸資IC設計公司負責人,看有沒有把這個公司的營業(yè)秘密,或是這些設計的圖轉移到境外某某公司?有些公司是為了挖人而設立的,那么就要去調查為什么這么多年沒有什么營收?或是說,你公司雇傭這么多人為何一直處于虧損?“以法律來講,必須認真思考這些陸資IC設計公司負責人是否觸犯背信罪,或是特別背信罪。”
林錫銘表示,有些臺資IC設計公司本來就在竹北,陸資IC設計公司來竹北設點,對要跳槽的從業(yè)人員而言,有的甚至連停車場也不用換,就是這么方便,挖角這些人過來,其實就是替臺灣地區(qū)以外的某某公司工作。
林錫銘擔心,這些陸資IC設計公司的不公平競爭,變成使得臺灣半導體知識產權流失。
措施只管“老實的人”?合法的技術轉讓受阻
林錫銘還吐槽臺灣當局不從“背信罪、逃稅”這些地方入手,反而要“抓我們老老實實的公司,例如技術要轉賣到境外要經過申報審核”。
林錫銘稱:“一個檔案名稱是一樣的,我在里面偷偷換一下,政府會知道嘛?政府有多少本事能夠審核?這個申報的東西是不是關鍵技術?更何況政府有什么本事可以審核?也許有些舊技術是可以賣的,賣了反而對原來公司有好處,結果現(xiàn)在不準賣,或是賣了要審核,有些規(guī)規(guī)矩矩的公司就去申報,要審核就審核,有些干脆就不申報了?!?/p>
這些陸資IC設計公司可能有很多面貌,要假扮成臺資企業(yè)也很簡單,它也不一定要那么誠實用外資的型態(tài),政府也可以查,這些公司的資本額到底有沒有問題?公司的營業(yè)額對不對?員工的薪資所得合不合理?認為這是有效的調查方法,針對負責人與員工,“政府管理措施,不應該只是限制其他IC設計公司老老實實的工程師,不準去哪里、不準怎樣。”而是更應該關注在臺灣的陸資IC設計公司的違規(guī)行為。
大陸科技公司竊取全球尖端科技技術?
在偉詮電子董事長林錫銘的采訪報道發(fā)出之后不久,近日,臺灣地區(qū)媒體《今周刊》董事長謝金河更是在Facebook上指控稱,近兩年“中國(大陸)科技公司竊取全球尖端科技技術”。
謝金河表示,在這之前,大陸用高薪挖角臺灣的半導體人才,像蔣尚義到弘芯,標榜不挖臺積電的人及臺積電的技術,但武漢弘芯初創(chuàng)之時就有二十幾位員工是從臺積電過去的,這個挖角定義很難判定。
值得注意的是,幾個之前業(yè)內就有傳聞稱,自去年以來,武漢弘芯和濟南泉芯兩家中國大陸芯片廠商一共從臺積電“挖走”了100多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管理人員,開出的薪水多達臺積電的2到2.5倍。
不過,對于這一傳聞,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當時表示,與事實不符,近半年來疫情嚴重,沒有人會離島。
隨后,臺積電指出,對于任何可能違反離職后競業(yè)禁止約定的行為,一向秉持毋枉毋縱的態(tài)度。若經確認屬實者,將立即追究違約責任,決不寬待妥協(xié)。
謝金河還舉例稱:“過去多年,臺灣發(fā)生很多起違反營業(yè)秘密法的訴訟,像聯(lián)詠追訴兩名離職員工,德國化工大廠的臺籍員工,包括廠長,偷偷把技術賣到大陸,遭到起訴。穩(wěn)懋的砷化鎵技術,也遭到偷竊?!?/p>
確實,近年來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yè)的高速發(fā)展,以及在先進半導體技術的上的快速追趕,著實讓中國臺灣地區(qū)半導體企業(yè)感受到了一定的壓力。在這一過程當中也確實出現(xiàn)了一些關于知識產權、人才等方面的糾紛。
但是,這其中有不少是屬于正常的人才流動,比如近年來很多臺灣半導體人才紛紛跳槽到大陸,更多是由于來大陸發(fā)展更具潛力和空間,薪資水平更高,僅以此來妄稱“中國(大陸)科技公司竊取全球尖端科技技術”是非常片面的,特別是像華為海思半導體等全球領先半導體企業(yè)的崛起,完全靠的自身在研發(fā)上的大規(guī)模的持續(xù)投入。
另一方面,近年來圍繞中國科技企業(yè)竊取國外科技公司機密的“指控”也是屢見不鮮,但是很多指控是捏造的,并沒有實際的證據,甚至有些還被官方“打臉”。
比如今年4月,荷蘭財經報紙《財經日報》(Financieele Dagblad)就曾刊文,宣稱中國雇員從荷蘭半導體公司ASML竊取公司機密,造成了數億美元的損失。
該報還表示在調查后發(fā)現(xiàn),研發(fā)部的高層中國雇員通過其硅谷子公司的U盤竊取了“大量公司技術文件”,并泄露給中國政府。
但是隨后,ASML首席執(zhí)行官彼得·溫寧克(Peter Wennink)表示,“認為我們是國家陰謀的受害者,這完全是錯誤的”,“未發(fā)現(xiàn)中國政府參與的證據”。
責編AJX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715瀏覽量
222673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687瀏覽量
167002 -
IC設計
+關注
關注
38文章
1302瀏覽量
104288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