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帶是4~24根光纖平行排列經固化成的薄平帶,如圖1所示。
圖1 光纖帶結構圖
光纖帶光纜是指纜內光纖采用光纖帶結構的光纜,如圖2所示;
圖2 光纜帶光纜(GYDTA)結構圖
而非光纖帶光纜的纜內光纖為分立式光纖結構,如圖3所示;相對于光纖帶光纜,分立式光纖結構的光纜(以下簡稱為“普通光纜”)有人稱之為束狀光纜,其實,“束狀”只適合在光纜成端處才這么叫,以區別光纖帶。
圖3 普通光纜結構圖
光纖帶光纜常被稱為“帶狀光纜”(比如概預算定額中),不過,扁平光纜才是名副其實的帶狀光纜,它的外形才像條帶子,如圖4所示。
圖4 扁平帶狀光纜示意圖
2 光纖帶光纜的結構類型
光纖帶光纜從結構上可分為層絞式(GYDTA)、骨架式(GYDGA)和中心管式(GYDXTW)。
層絞式光纖帶光纜的結構和普通GYTA光纜基本一致,如圖2所示。纜內的光纖帶主要有12芯、6芯、4芯,是當前使用量最大的光纖帶光纜。
骨架式光纖帶光纜的結構如圖5所示,纜內光纖帶一般為4芯、6芯,為干式阻水結構(纜內無油膏),適合于樓宇內垂直布線時在每個樓層的纖芯掏接。這種光纜的結構特點決定了其剛性較強,施工中難以彎曲;但由于是干式結構,所以成了CMCC推薦的品種;其實,層絞式光纜也是可以做成干式或半干式阻水結構的。
圖5 骨架式光纖帶光纜結構圖
中心管式光纜的結構如圖6所示,纜內光纖帶一般為12芯、24芯。中心管式光纜具備重量輕、直徑小、成本低的特點,如果光纜的芯數不大,應該是工程中比較好的選擇。由于中心管式光纜的光纖余長較難控制,在極端溫度下可能會導致纜內光纖故障,所以,無論是光纖帶還是分立光纖結構,CMCC都不太愛采用;其實,中心管式光纜的溫度適應性沒那么差,完全能滿足大多數場景的使用要求。
圖6 中心管式光纖帶光纜結構圖
3 光纖帶光纜的特點
3.1 芯數大、接續效率高
光纖帶光纜采用帶狀光纖熔接機接續時,一個光纖帶的光纖可一次熔接完成,從而大大提升接續的效率。每個光纖帶的芯數越多,接續的效率越高;同時,接續的質量也會更差點。
普通光纜由于受接續效率的限制,芯數一般不會很大,最大芯數通常不超過288芯。而光纖帶光纜的芯數主要受需求的影響,雖然目前最大為576芯,但將來超過576芯的光纖帶光纜一定會大量使用。
但是,光纖帶與分立式光纖接續、或芯數不同的光纖帶接續時,需要將光纖帶撕開成一根根分立的光纖后進行接續,反而比普通光纜的接續更麻煩。
3.2 接續衰耗大
由于光纖帶在接續時,無法保證帶內所有光纖都能精確對準,所以其接續衰耗要大于單芯。單芯和光纖帶接續的衰耗參見表1。
3.3 小芯數光纜的外徑較大
當光纜的芯數小于144芯時,光纖帶光纜的外徑明顯比普通光纜大,當光纜的芯數大于等于144芯時,光纖帶光纜的外徑則和普通光纜差不多。部分型式光纜的外徑見表2。
3.4 工程投資較小
工程中采用光纖帶光纜與采用普通光纜的投資差異主要體現在兩點:(1)光纜價格的差異;(2)接續價格的差異。
從生產成本來看,光纖帶光纜生產的工序要多一點,成本會高一點。但商品的價格往往是受采購量和競爭環境決定的,當前,隨著光纖帶光纜使用量增加,其單價和普通光纜的單價越來越接近,如某運營商部分型號的光纜集采價見表3。
光纖帶光纜由于接續效率高,所以每個接頭的接續費用較低;光纖帶的芯數越大,這種優勢越明顯。概預算定額中不同纜芯類別的光纜接頭工日見表4。
綜合來看,工程中采用光纖帶光纜的造價要略低于采用普通光纜。
4 結論和建議
4.1 優缺點總結
光纖帶光纜的優缺點如下:
優點:接續效率高、造價略低;
缺點:需配備具備光纖帶熔接能力的熔接機、接續衰耗大、與普通光纜接續或不同芯數的光纖帶接續時效率較低。
4.2 使用場景建議
光纖帶光纜建議使用在大、中型城域網中光纜芯數較大(不少于72芯)的光纜段落,如:城域光纜的核心層、接入層的主干段。
干線光纜、其他中繼距離超過70km的光纜段落、接入層光纜的引入段(配線光交~分纖箱段)及其他光纜芯數較小的段落不適合采用光纖帶光纜。
4.3 其他建議
纜中光纖帶的芯數應統一,宜為12和6芯,不宜采用多種芯數,否則可能會導致光纜接續時光纖帶芯數不匹配。光纖帶光纜的型號中應標明光纖帶的芯數,如:GYDTA-144B1.3-12F。
-
光纖
+關注
關注
19文章
3952瀏覽量
73622 -
承載網
+關注
關注
6文章
57瀏覽量
1326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