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制造大會展區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上,來了兩位老人。
這是兩位老工程師。原來,早在開展前,兩位老者的電話就打到了啟泰傳感。其中一位工程師吳老說,上世紀90年代他就開始相關領域研究,聽說啟泰實現了量產,一定堅持要來現場看看展品。聽說早先國內一粒芯片要過萬元,如今通過流水線生產后市場價格不到200元,吳老先是說什么都不相信,爾后對新一代科研人員豎起了大拇指。
時隔多日,講起這個故事,啟泰傳感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國秋依然十分激動。他說:“從數學教授到公司董事長,我這些年所思所做的,就是帶領團隊,讓湖南在傳感產業擁有更多話語權。”
人物故事
長沙成功下線首批國產金屬基壓敏芯片
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保持較快增長,近5年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
但遺憾的是,由于國內芯片技術起步晚,因此傳感器敏感芯片的市場幾乎被外國企業所壟斷,這也導致國內廠商每年為采購芯片都要付出大量資金。不過,也有很多企業成功打破壟斷,在傳感器芯片領域取得不俗的成績,啟泰傳感便是其中之一。
在啟泰傳感一樓的輔助設施間均實現無人值守,二樓2000平方米的“超凈車間”也僅有幾名工程師在監測數據。該生產線有40多個生產環節,絕大部分流程都是自動化。
據了解,啟泰傳感的生產線,是一條高起點的微機械微電子系統產線,從材料、設備、工藝技術、制程、測試到封裝,都可以自主完成,避免了對國外技術、企業或者設備及材料的依賴。
如今,啟泰傳感的技術100%自主研發,工藝100%自主研發,光刻機等核心設備與國內廠家聯合研制,基材、靶材和光刻膠等輔材均是與國內廠家聯合研發。啟泰傳感幾乎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圈。
是的,啟泰傳感在傳感器業界大名鼎鼎——其科研團隊攻克了異質膜成膜關鍵技術,研發了全套生產工藝,定制了90%的生產設備,建立了唯一一條工廠化規模生產的金屬基壓敏芯片生產線,在產業化層面完全實行了國產替代。產品廣泛應用于航天、軌道交通、工程機械、汽車工業、智慧城市等領域。而這家年產值超過5億元的高科技企業,目前所有員工加起來不到70人。
作為親自經歷并見證了長沙制造業飛速發展的企業家,啟泰傳感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國秋和他的團隊始終在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1963年出生的王國秋是湖南岳陽人,1983年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數學系;1988年畢業于國防科技大學系統工程系,獲工學碩士學位,是湖南師范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又是一位致力于將高端芯片產業化的企業家。從2006年創辦啟泰傳感,到2019年建成我國唯一一條金屬基壓敏芯片量產線,他用十多年的苦心鉆研,首次實現了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傳感器芯片大規模產業化,其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價格較進口產品也有一定的優勢,填補了國內生產線空白,打破國外對我國高端壓力傳感器金屬基芯片技術的封鎖。
王國秋是“中國芯”的較早研制者,主持過4項國家級集成電路項目。2006年,王國秋研究重心轉向應用廣泛的壓敏芯片,并決定走產業化道路。但是,壓敏芯片的研制難度遠超王國秋的預料。王國秋的實驗數不勝數,“紐扣式”基底材料一籮筐一籮筐地被燒壞。
買材料、買設備、做實驗,王國秋個人投資的200萬元很快就沒了,還欠下了一堆債,甚至過年的時候都有人上門討債。慶幸的是,2016年,經過整整10年的技術攻關,金屬基壓敏芯片關鍵技術的“堡壘”被攻克。到了2019年,啟泰傳感最終打破歐美日企業核心技術壟斷,在長沙成功下線首批國產金屬基壓敏芯片,可廣泛應用于智慧城市、交通軌道汽車以及工程機械等領域。
面對廣泛的應用領域和廣闊的市場前景,啟泰傳感正謀劃進行產能擴張,并瞄準上市目標加速發展,公司的B輪融資也已經開始。
產業發展
達產后年產壓敏芯片3000萬顆
湖南啟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于2015年11月入駐瀏陽經開區(高新區),并變更成立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啟泰傳感物聯網產業園于2016年啟動建設,占地100畝,總投資10億元。
“作為芯片從業者,不希望在任何環節被任何人卡脖子。我們在國內是唯一的一條工廠化金屬基底壓敏芯片生產線,希望在未來的3到5年以內,啟泰公司在國際上擁有較強的競爭力,改變中國傳感器產業不大也不強的面貌。”王國秋說,“2025年,希望我國產業智能化水平能夠全球領先,而我們的‘中國芯’成為產業發展的一張名片。”
目前,啟泰傳感正在規劃專為汽車產業研發的第二條金屬基壓敏芯片生產線,生產線達產后,將年產壓敏芯片3000萬顆,生產水平達到工業4.0的標準。
高端對話
力爭成為中國智能化領域一張亮麗名片
問:談一談您這些年來研發制造傳感器芯片的酸甜苦辣吧。
王國秋:我在2000年的時候創立了一家數字技術公司。2003年,公司研制出我國第一片具有完全原創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圖像與視頻壓縮編碼解碼芯片,為解決當時DVD解碼芯片進口的高昂專利費作出了貢獻。
2006年,我瞄準了工業應用領域的金屬基壓敏芯片,投資200萬元成立了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
研發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實在是數不勝數。比如說,大多數芯片都是基于硅來做電路,但是我們研發的壓敏芯片是基于金屬基底來做電路,成熟的硅工藝就無法在這個芯片上應用了,導致在做這種芯片的時候,從材料、設備、設計、制程、測試、封裝,這一條產業鏈上的所有事情都要公司從頭摸索。從2006年開始做這種紐扣式壓敏芯片,整整15年,做廢的材料都是以籮筐計,具體有多少籮筐,我都記不清楚了。
最艱難的時候,一百次想過要放棄,但是過兩天又撿起來了。因為實在是割舍不下,這輩子似乎已經注定了與這小小芯片有著難解的情緣了。
問:公司的核心技術目前已經實現了產業化,下一步如何更好地開拓市場?
王國秋:公司自主研發的液壓傳感器裝配線目前已經開始量產,有望完全解決長沙乃至全國工程機械產業的液壓傳感器配套需求。因為我們計算過,湖南工程機械液壓傳感器的年需求為60萬支,公司的流水線設備達產后年產能200萬支,完全可以實現本地配套。
確實,雖然一方面我們經常呼喚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但是另一方面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出來以后,國內的使用者對這些核心技術還是不太認可。如何讓市場更快地接受這些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是我和團隊一直在不斷摸索的。
同時,也要感謝各級政府部門的主動作為,工信部門和相關產業鏈辦公室還主動上門服務,開展企業在人才需求、上下游企業配套、發展困境等方面的摸底調查,引導上下游企業對接,引導主機配件廠相互同步發展,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幫助企業做大做強。
現在,啟泰提出的口號是:提質競爭——在質量更好的前提下,價格還做到更優。讓消費者自覺地、從內心真正接受這些產品,這樣的產業才算成功了。
我制定了公司的發展藍圖,第一步把壓敏芯片做精,實現提質發展;第二步爭取2023年前后在科創板上市,同時把傳感器的品種范圍擴充到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位移傳感器、角度傳感器等,力爭成為中國智能化領域一張亮麗的名片。
手記
小小碳基材料撬起巨大產業
小小的碳基材料,撬起一個個巨大的產業。
近年來,長沙以前瞻性戰略眼光,聚合相關資源,統籌布局碳基材料產業鏈工作,在新一代半導體、高性能碳基復合材料、高端石墨及石墨烯等領域持續發力,打造了一批標桿企業、重點項目,初步形成了“4區+3鏈”的發展思路和格局。
其中“4區”是指瀏陽經開區(高新區)碳基材料核心示范區、長沙高新區碳基材料持續發展示范區、寧鄉碳基材料轉型升級示范區、望城經開區新一代半導體應用與智造示范區。“3鏈”是指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應用、高性能碳基復合材料、高端石墨及石墨烯前沿材料等三個重點細分領域,并分別聚集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動能強、上市趨勢好的優質企業。
而湖南也正在集中資源要素支持碳基材料產業迅速發展。如今,湖南省碳基材料產業鏈已經形成規模,部分細分領域具有比較優勢。目前,湖南擁有20多個碳基材料領域創新平臺,產品不斷填補國內空白,廣泛應用在電子信息、新能源和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瀝青基碳纖維、石墨材料、碳化硅纖維、碳/碳復合材料等多個細分領域的研究,居國內領先地位。2019年全省碳基材料產業鏈完成總產值280億元,2020年預計完成產值308億元,增速約10%。
責任編輯:tzh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3文章
51404瀏覽量
756621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88瀏覽量
427288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714瀏覽量
22266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