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yī)藥,是上海科創(chuàng)中心建設聚焦的三大重點領域,也是未來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的“爆發(fā)點”。 2020 浦江創(chuàng)新論壇全體大會上,姚期智、吳曼青和施一公三位院士,為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的強國之路把脈,為上海科創(chuàng)的重點產業(yè)“點睛”。
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曼青看來,解決“中國芯” 的難題,突破口不在跟著西方“摩爾定律”走下去,而在于“能不能用 90 納米的工藝。
制造出 7 納米工藝制造出來的器件性能”。目前,他帶領團隊利用 65 納米或者 90 納米的技術,制造出了更高性能的芯片。“我們做出了最好的數字信號處理芯片,功耗是別人的 3 倍,性能是別人 4 倍。接下來,面臨技術路線的確定問題。”
集成電路產業(yè)的發(fā)展一直遵循著摩爾定律,朝著更高精度的工藝線方向發(fā)展。1965 年,摩爾提出的”摩爾定律”是,讓一個電路上集滿更多的元器件。“其實,這只是摩爾提出的發(fā)展方向之一。在摩爾所著原文的第 3 頁上還有另外一個計劃,即改變芯片內部架構、設計模式、材料和集成等等。”吳曼青院士解讀說,誰也沒有定義 CPU 架構一定是現在這個樣子,誰也沒有定義 CPU 和 DSP 不能集成在一起。
目前,摩爾定律之外的摩爾所言,已經成為美國創(chuàng)新的主流,被稱作集成電路領域的登月計劃。“對于一個國家來說,重大技術發(fā)展方向的判斷和技術路線的選擇尤為重要。”吳曼青院士建議,集成電路領域中國完全可以采用更多更自信的創(chuàng)新。“中國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來引領芯片架構的創(chuàng)新,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原文標題:解決“中國芯”難題的新思路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集成電路應用雜志】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70瀏覽量
427243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92文章
11622瀏覽量
363177
原文標題:解決“中國芯”難題的新思路
文章出處:【微信號:appic-cn,微信公眾號:集成電路應用雜志】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