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原創!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 文/章鷹)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智能設備的需求日益增強。新冠疫情蔓延下,共享設備、智能抄表、人臉識別和紅外測溫都是智能化生活的升級的必需。大量的智能設備需要借助物聯網的通信模塊連接,傳感器和MCU產品助力,這也為物聯網廠商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
12月4日,在電子發燒友舉辦的2020年中國物聯網大會智能設備論壇,我們特別邀請了安森美半導體醫療分布亞洲區高級市場經理楊正龍,濎通芯電子行業營銷總監張宇、芯翼信息科技市場總監陳正磊、深圳廣和通5G生態鏈商業拓展總監陶曦、上海芯訊通產品中心總經理鄧乾懷來暢談智能設備領域互聯解決方案、通信模組方案、技術解決方案等領域的主流趨勢和熱點產品,給業界工程師帶來最新的市場觀察。
安森美半導體:低功耗、小封裝——萬物互聯時代的互聯方案演進
圖:安森美醫療分布亞洲區高級市場經理 楊正龍
2019年,安森美業績不斷提升。年度總營收達到55億美金;正式進入財富美國500強榜單;進入全球半導體行業集成器件制造商榜單前TOP15;維持功率半導體(分立和模塊)行業第二的地位。安森美的三個核心業務部門:電源方案部(PSG)、先進方案部(ASG)、智能感知部(ISG)。
安森美醫療分布亞洲區高級市場經理楊正龍表示,2020年安森美聚焦三大業務方向,汽車電子、云端電源部分和IoT部分。汽車業務中國區占全球40%的業務量。在云端電源部分,安森美和阿里巴巴深入合作。汽車業務中國區占全球40%的業務量。安森美可以提供小封裝、低功耗、極致的技術提供給業界客戶。
在IoT業務部分,2019年3月,安森美收購了Quantenna,獲得了Quantenna的WiFi技術和軟件專知,增強其連接產品陣容。安森美半導體醫療電子產品的主要特點是低功耗和小封裝,像額溫槍、移動 DR 等醫療設備,安森美半導體在提供 sensor 的同時會給出供應鏈方案。安森美半導體每天芯片的出貨量達到一億顆。
在助聽器領域,安森美的低功耗產品在全球位列第一。助聽器對的器件的功耗,對軟件算法的能力有要求,包括封裝大小,安森美助聽器產品在全球是處于領先地位。助聽器廠商希望元器件供應商能提供軟硬件等全套方案,同時還要求這個系統的功耗體積達到極致,而這正是安森美獨特價值的體現。
據統計,中國老齡化人口快速增長,到2050年將近有33.3%的人口超過60歲,中國醫療設備增長空間巨大,以助聽器為例,客戶每年的生意額增長達到30%以上。目前醫療市場的痛點是,首先大部分提供的芯片產品不是低功耗的,或者沒有達到醫療級別的應用,其次,可靠性不高,還有封裝大小沒有達到,安森美基于自有的IP技術開發產品序列,先后推出了三款產品。包括RSL10、RSL15,RSL20。預計未來RSL15的功耗比RSL10功耗更低。2022年,安森美會推出新的低功耗藍牙芯片,支持雙模、同時支持NFC和NFMI,保證未來通信和安卓手機、蘋果手機實現直通。
一方面,安森美半導體推出集成度高的系統單芯片(SoC)方案,讓客戶擁有標準開發平臺,縮短研發周期;另一方面,針對有研發能力的國內客戶,安森美半導體也提供開放平臺,客戶可以根據自身特點與對市場需求的獨特判斷研發差異化的產品。
濎通芯:Wi-SUN技術在智能城市中的熱點應用
濎通芯電子行業營銷總監張宇認為,目前物聯網通訊技術中存在六大痛點:1、訊號掉失與壅堵,2、距離短或遮蔽;3、資安黑客,4、遠程更新功能不足,5、電池壽命不足,6、被私有協議或單一公司捆綁。
圖:濎通芯電子行業營銷總監張宇
目前,在物聯網應用層速率越來越快,在傳輸層面,目前的NB-IoT、LoRa都有一些缺陷,速率和距離無法兼顧,市場需求中長距離、中等速度的可靠組網。WI-SUN聯盟成立,提出了Wi-SUN技術,即兼顧了傳輸距離和傳輸速率的一個物聯網技術。
根據WI-SUN聯盟的數據顯示,Wi-SUN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戶外物聯網絡,累計利用超過了1億臺,全球有250個會員,國內有濎通芯研發的Wi-SUN FAN芯片,海興、威勝、開發、銀河等會員,海外有思科、電力公司東芝。WI-SUN聯盟的目標是建立無線智能泛在網絡。WI-SUN網絡三大特征:1、長距離大型網狀組網,不像 NB-IoT是點對點組網;2、有隨機數的一個調頻抗干擾;3、它是一個既有彈性又有安全的,同時能夠提供互聯互通能力的物聯網解決方案。
Wi-SUN 在高速傳輸速率方面,在1.1標準層面傳輸速率達到2.4Mbps,考慮到電力行業對時延要求高,網絡規模可以達到3000個節點進行MESH組網,同時在抗干擾和組網修復以及節能上面完善優勢。Wi-SUN技術優勢:1、物聯網絡層面上,Wi-SUN是支持 IPV6的和企業級的信息安全的物聯技術。2、安全可靠性,它包含了一個跳屏、加密和分組的相關管理策略,這個是對于企業級的安全升級手段。有AES加密機制、入網的身份認證機制,有802.11的動態管理機制,保證數據安全。3、OTA遠程升級,減少現場維護工作,降低營運成本。
濎通芯電子行業營銷總監張宇表示,濎通科技的Border Router可以支持到5000個節點。公司推出的VC7300芯片,傳輸距離長,穿透力強,內建20dBm功率放大器,在實測現場,距離10公里的傳輸距離,達到50kps的傳輸速率,在地下停車場實現直接一跳進行傳輸,傳輸能力強。他表示在室外部署的案例中,Wi-SUN動態自修復組網: 216個電表100%成功抄表達2年以上。他還強調,Wi-SUN可獨立布署,亦可與NB-IoT互補,克服建筑間的艱困環境。Wi-SUN低功耗休眠: 使用便宜的AAA 電池即可達10年以上壽命。
在智慧電表、智能路燈等領域Wi-SUN技術都有實際案例,包括廣州將近8萬盞的路燈,新加坡、巴黎、倫敦等等都有路燈在進行應用,利用Wi-SUN技術在進行組網通信。
芯翼科技:5G新基建助力NB-IoT發展新機遇
圖:芯翼科技市場總監 陳正磊
芯翼科技市場總監陳正磊表示:“2020年,2G退網已塵埃落定,從國家政策、替代技術到產業鏈發展等各個方面,都已非常明確,現存的海量2G物聯網應用將向NB-IoT及LTE Cat 1這兩種技術遷移。”
我們處于移動物聯網爆發的前夜,過去10年是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期,移動互聯網的爆發依賴4G智能手機等智能硬件的成熟和普及,第二個基礎是4G網絡的高度成熟,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使用4G網絡,開展移動互聯網業務成本低。類比10年前,目前移動物聯網領域,蜂窩物聯網芯片、模組到整個硬件,處于成熟的狀態,5G NB-IoT網絡和LTE Cat 1網絡成熟,在這些低成本的產品助力下,可以快速獲得移動物聯網的應用產品。5G新基建確立,給NB-IoT行業發展注入了強大推力。
陳正磊強調,在中國,NB-IoT是蜂窩物聯網的主力戰場,25號文加強NB-IoT網絡部署。NB-IoT適合離散部署的輕量級長壽命IoT應用,判斷應用是否適合NB-IoT的技巧:一次性設備,足夠省電、小數據量、離散部署,終端可能安裝各種位置,只能依賴第三方保障網絡信號質量。陳正磊認為,主力NB-IoT應用市場與智慧城市相關的,包括智慧水表、電表、燃氣表,與智慧安防相關的煙感,還有共享設備。
芯翼開發的NB-IoT芯片產品XY1100有三大亮點:支持寬電壓,可以支持終端配備各種電池;低功耗表現突出,睡眠電流700nA超級PSM電流;低成本,XY1100作為第三代NB-IoT芯片,外圍器件物料只有19顆,整體成本較上一代下降60!
XY1100已經完成在35個城市各種場景外場實測,包含芯片在實網下的使用功能,芯片在復雜環境下性能表現如何?以深圳地下停車場的實測案例顯示,二層和一層停車場內,芯片仍然可以正常應用。此外,芯片在不同基站設備商的網絡上都可以工作。芯翼XY1100測試覆蓋華為、中興、愛立信、諾基亞四家設備商網絡。
2020年,芯翼NB-IoT芯片的案例,主要有NB-IoT智能紅外門簾,在疫情初期,芯翼和中國電信合作開發基于紅外探頭+NB-IoT無線通信,實現自動聯網、自動上報,對于人員監控可以輕松實現,在2020上半年安裝了20萬臺。這種終端設備在疫情結束后,對流動人口的監控和管理也可以發揮作用。
基于XY1100的NB-IoT電動車的監控解決方案,主要監控電動車電池使用狀態和溫度,進行強制被動監控,芯翼XY1100芯片和模組成本與2G模組成本相當,助力整個行業安裝電動車的成本。
廣和通:5G模組三箭齊發,助力5G行業化與行業化5G
圖:廣和通5G生態鏈商業拓展總監陶曦
廣和通在5G領域耕耘已久,在5G生態中聚焦5G模組,所有設備連上5G需要模組的賦能。5G商用一年,在行業化過程中有思考,和工程師一起來分享。5G行業化,5G走向千行百業,一、首先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商建網,還需要強大云計算、服務器、強大AI的支撐和專有協議支撐;二、5G終端支撐,物聯網設備和桿盈層的傳感器,當這些布置完成后才有5G應用的行業化。行業化5G,目前在制造工廠、港口、礦井等信息化和數字化水平非常陳舊,垂直行業對數字化轉型非常迫切。
中國5G商用剛滿一年,中國建立70萬5G基站,占全球5G用戶的60%以上。2020年,全球5G用戶數1.6億,中國用戶數超過1億,全球網絡超過100張,終端超過400款。明年中國5G網絡有望覆蓋所有地級城市及部分鄉鎮。國內5G“以建促用”大力推動下,5G 應用未來2-3年將迎來一批“早期采用者”,達到5億用戶后,然后進入爆發階段。
廣和通5G生態鏈商業拓展總監陶曦指出,5G模組作為實現設備之間無線通信的關鍵零部件,隨著5G模組商用化進程的加速發展,將賦能工業互聯網底層設備的高速無線連接。廣和通提供基于高通平臺和紫光展銳平臺的5G工業模組,包括工業級品質FG150(W)、FM150(W)、FG650 5G模組系列產品,支持多平臺,多區域版本、滿足不同行業客戶的需求;行業領先率先實現Open CPU解決方案,助客戶降低整機成本及功耗;豐富的接口,助客戶實現靈活定制開發;同時提供5G產品開發套件,助力客戶產品實現快速導入,節省前期部署時間。
陶曦分析說,行業化5G面臨的七大困難和挑戰:1、應用成熟度不足;2、行業標準不統一;3、產業鏈互動不足;4、定制效率低;5、芯片成本高;6、標桿復制難;7、基礎研究弱。
我們認為下一代的5G要基于垂直行業切分,原來三大應用場景要細分出更多的應用場景,基于高精度的定位,高帶寬+低時延,比如云游戲的推動,在市場需求發展中精化出更多不同類型的芯片。這樣,模組廠商就有信心針對垂直行業進行低價的定制化。”
目前,廣和通FG150(W)/FM150(W) 5G模組已應用在行業客戶發布的多款無線寬帶終端,如:4K/8K高清直播、云辦公(ACPC)、無人機、機器人、AR/VR、5G試衣鏡、5G云游戲等20多個垂直行業,400家合作伙伴。
芯訊通:無線通信模塊加速傳統設備聯網智能化
圖:芯訊通產品中心總經理鄧乾懷
芯訊通鄧乾懷指出,2020年,全球蜂窩物聯網連接達到10億,在蜂窩物聯網設備里用的通訊模組大概占到60%,即蜂窩物聯網模組的總量在6億左右。從2015年到2020年,蜂窩類物聯網復合增長率27%,非蜂窩短距離無線復合增長率22%。麥肯錫的預計,2025年在車聯網、智能家居、云辦公、新零售等細分物聯網領域的市場規模,以2019年華為總營收達是8000多億人民幣,即大概1300億美元。2025年這些細分垂直行業的市場規模,相當于大概2~3個華為公司的規模。
網聯化設備過程中傳統設備遇到的問題:1、需求多樣化、碎片化;2、芯片授權成本高,以高通的為例,其4G的IoT平臺或SOC平臺,授權費用10萬美金到50萬美金。高通5G平臺授權費達200萬美金,但國產芯片授權費用也不低。比如展銳、MTK也是在150到200萬美元左右;3、認證測試費用高企。2G模組獲得美國AT&T、運營商的認證,大概要花50萬美金,到了4G模組,全球運營商的認證,需要50萬美金費用,到了5G時代全球運營商認證費用會達到200萬美元;4、測試費用也是高企,5G國產測試費用在300萬美元,而羅德、是德的測試費用達到400萬美元;5、射頻技術難點。蜂窩射頻技術有點門檻,芯訊通組件了80人團隊一年時間才能把平臺做得相對穩定。
通信模塊的價值,芯訊通鄧乾懷認為有四大方面:1、規避芯片授權;2、認證合理合法;3、節省研發測試費用;4、滿足個性化需求,定制化嵌入式軟件開發,燒錄Linux/Andorid系統,滿足不同下游應用需求。5、無線模塊集中采購,有利于終端廠商對通信部分硬件成本降低。
芯訊通2002年成立,主要從事無線通信模組和解決方案的設計、研發和銷售。公司目前擁有1500多項專利,2005年開始全球化進程,在全球五大洲有180多個網點,通訊模組的總出貨量應該超過2.5億片,覆蓋的To B客戶超過1萬家。
針對物聯網的大趨勢,芯訊通鄧乾懷介紹產品布局的四大要點:1、多維度產品布局,覆蓋窄帶/高速/車載/智能模組等系列,2、多平臺產品設計,滿足不同場景下的客戶需求;3、豐富5G/高速/Cat.1/LPWA等重點產品線,卡位目標市場;4、持續優化產品成本和性能表現。
2019年,芯訊通推出了首款5G模組SIM8200系列,2019年2月,芯訊通5G 模組SIM8200EA-M2已推出,共提供M.2和LGA兩種封裝方式,搭載高通驍龍X55 5G調制解調器平臺,支持獨立(SA)和非獨立(NSA)網絡部署。
2020年7月底推出了全球最小尺寸的5G模組SIM8202G-M2。30*42mm的封裝尺寸,和上一代主流的LTE cat4及cat6 m.2封裝的主流模塊尺寸一致,客戶端可以無縫切換,適用于筆電、視頻直播盒,高清視頻設備等需求。目前已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京東方、酷派等行業伙伴,在無人機、大視頻、機器人以及CPE、筆電等5G領域展開了深度合作,完成了一系列解決方案的商用落地。
本文由電子發燒友網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號elecfans999。
-
安森美
+關注
關注
32文章
1704瀏覽量
92160 -
智能設備
+關注
關注
5文章
1064瀏覽量
50738 -
IoT2020
+關注
關注
1文章
14瀏覽量
294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