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近十年的高速發展后,國內汽車產業鏈在2018年底迎來十年增長后的首次調整,加之今年疫情的沖擊,汽車產業鏈遭遇了十年來“最冷的寒冬”,產業鏈內不少公司被淘汰出局。
經歷陣痛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韌性凸顯,在產業復蘇之際,近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落地,也為產業未來十五年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較為冗長且發展不一,因此,哪些細分領域是更好的賽道成為“淘金者”高度關注的話題。
《規劃》正式落地產業發展煥新生
2020年伊始,多數車企出現營收和凈利雙雙負增長的局面,除了疫情因素外,行業發展滯脹也是比較嚴重的問題,因此直接導致了第一季度汽車工業絕對值同比下降26%。
但汽車工業對國家GDP拉動作用非常大,從2019年數據來看,中國汽車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0.36%。
一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向集微網表示,“汽車對經濟發展很重要,在經濟下行壓力和汽車行業發展低迷的情況下,我們國家十分重視解決汽車行業的問題,并決心將新能源汽車作為重要突破口。”
因此,在首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即將到期的關鍵節點上,國務院在11月2日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綱領性文件,指引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發展方向。
通過對比前后兩個《規劃》內容和征求意見稿,統計了八大主要變化,分別是:1、銷量占比由25%調整為20%;2、《規劃》刪除共享化;3、加強國際合作;4、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內容被刪除;5、氫燃料被重點提及;6、動力電池回收問題受重視;7、調整和減少了量化指標;8、充換電發展做了更詳細的說明。
對于《規劃》的新變化,上述人士表示,“此次規劃中,比較突出的一點是調整和減少了量化指標,這其實是強調讓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更遵循市場規律,其內容比征求意見稿更具前瞻性、科學性和可落地性。”
從數據來看,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19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實現銷量120.6萬輛,滲透率僅為4.68%,與規劃的20%目標仍存在較大差距。新能源汽車長期增長趨勢明確,行業發展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
縱觀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歷程,國家政策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首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發布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了第一輪快速上漲,以電池、電機、電控為核心的三電技術發展引領市場。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發布后,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迎來新一輪增長周期已成行業共識。但因為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人們更關注在這一輪增長周期中,有哪些優質賽道里的企業能從中跑出來。
車企布局數字化方向
從整個汽車產業鏈來看,下游車企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一位行業資深人士表示,“中國汽車產業要實現換道超車,智能化的顛覆性技術將是一個機會,而汽車產業智能化的變革一定將由整車企業來主導。”
由此可見,車企的主流布局方向也將對產業鏈發展方向產生導向性影響。今年來,多家車企在汽車發展布局上也做出了較大調整,這些新的布局方向中就包含了細分領域的潛在投資機會。
近日,長城汽車發布公開發行A股可轉債預案,擬募集不超過80億元,投向新車型研發、汽車數字化研發項目。其中,包括車路協同和自動駕駛軟硬件、智能云端服務產品、硬件算力平臺、整車級OS系統研發等方面。
除了長城汽車外,吉利汽車和東風汽車在IPO的招股書募投項目中,也表示進一步加大對新一代汽車和前瞻性技術開發項目。
對于多家車企加大在數字化領域的布局,廣汽研究院相關人士認為:“現在的汽車實際上是數字技術的集大成者,智能網聯平臺、數字技術、汽車操作系統、高精地圖、自動駕駛、OTA、AI、5G、AR/VR等眾多軟實力之間的重組,也將是國內外車企構筑新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方向之一。”
誠然,車企對數字化重視度很高,但數字化的實現需要一個強大的自主可控的硬件技術平臺提供強大的算力,因此,新《規劃》將“加快車規芯片研發”作為重點任務之一。這個方向也將是產業鏈上下游公司布局的重點領域之一。
車規芯片發展進入快車道
在當前進口替代的時代背景下,“加快車規芯片研發”提出,將推動本土IC產業鏈切入新能源汽車產業,車規級芯片發展將進入快車道。
以MCU為例,一輛汽車裝備的所有半導體器件中,MCU大概占三成,平均每輛車用到70顆以上的MCU芯片;而且隨著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汽車采用的MCU有望超過300顆。由此測算,在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的同時,車規級MCU將以過往4倍以上的速度暴增。
車規級MCU企業芯旺微近年的發展就是該領域內公司的縮影。2019年,其車規級MCU的銷售額超3000萬,32位MCU的出貨量也已經實現百萬片的銷售額;而整個工業+汽車的MCU銷售額超1億元。據集微網了解,芯旺微正在與國內知名汽車Tier1廠商合作開發智能座艙項目,將人機交互界面的傳統按鍵改成Touch觸摸按鍵。
除MCU外,以第三代半導體為代表的功率IC產業也將借助新能源汽車實現彎道超車。上海瀚薪董事長徐菲向集微網表示,“我們希望在第三代半導體這個領域能夠彎道超車。同海外的競爭對手相比,無論是在產品品類、質量還是在產品線規劃上,我們相差并不大。”
目前,上海瀚薪的650V-3300V系列碳化硅二極管和MOS管均已規模量產,且已通過車規級認證。
徐菲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的政策正式落地,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領域將開啟新的增長周期,對功率半導體需求將大增,尤其是性能表現更優異的碳化硅功率器件需求旺盛。
除了上述提及的兩類常見IC產品外,還有自動駕駛相關的AI芯片、車聯網領域的通信芯片等多個細分IC領域都將隨著汽車數字化、智能化呈現爆發式增長趨勢。
對于IC產業鏈應該如何搭上新能源汽車的“順風車”,藍牙芯片企業InPlay的CEO吳群有其獨到的見解,“藍牙芯片就是‘剪線’,幫助車企解決布線的困擾,這些改變帶來的進步將催生大量新的需求,而新需求的產生對芯片產業發展起到很大促進作用。”他認為,新能源汽車有更大的市場需求,InPlay也將會切入汽車領域以實現更快的發展。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92瀏覽量
427302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626瀏覽量
100131 -
mcu
+關注
關注
146文章
17324瀏覽量
352657 -
IC
+關注
關注
36文章
5983瀏覽量
17622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華為汽車產業鏈的技術解析與未來展望
![華為<b class='flag-5'>汽車產業鏈</b>的技術解析與未來展望](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1/25/wKgZPGdRK9yAXKqoAAiDl4qRn7g054.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