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馬汽車頻繁自燃、比亞迪、蔚來市值再創新高等業內熱門事件的掩蓋下,大眾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的消息似乎沒有引起太大關注。與此同時,這次股比變動給江淮汽車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一并被掩蓋了。
根據江淮汽車集團公告,公司日前接到江淮大眾方面通知,江淮大眾增資相關事宜已獲得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備案通過。大眾中國正式持有江汽控股50%的股權,所持江淮大眾股份由50%提升至75%;江淮汽車持有江淮大眾股份由50%變更為25%。
熟悉的數字變化不免讓人聯想到如今已是水深火熱的華晨中華,也讓人隱隱擔憂,江淮會不會步入華晨汽車后塵。
華晨中華的前車之鑒
11月2日,華晨汽車收到了上證交易所的書面警示。上證交易所的公告顯示,由于華晨汽車存在未能就公司存在流動性風險、無法按時足額償付17華汽05本息資金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并進行風險提示等違規行為,違反相關規則,現對其予以書面警示。
一紙公告再次將華晨汽車的債務危機在公眾面前放大,卻并不新鮮,這場“爆雷”其實早有征兆。自今年7月華晨汽車旗下的多只債券“跳水”,至此時華晨集團負債總額已達千億,被多家信用評估公司下調信用等級。
而造成華晨汽車目前債臺高筑資產“爆雷”的根源,與其合資公司華晨寶馬有著密不可分的干系。
2001年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注冊成立,這一合資品牌整車制造公司隨后成為了華晨汽車最大的利潤源頭。2011年至2019年,華晨寶馬每年為華晨中國的利潤貢獻為17億元至55億元,占集團凈利潤的94.9%至119.6%不等。簡而言之,華晨中國這些年最少有94.9%的凈利潤來自華晨寶馬。
在華晨領導人的規劃中,與寶馬合作的打算是一方面借助華晨寶馬獲取投資收益,增益資金;另一方面則希望在合作過程中獲得寶馬的技術。
但結果出乎意料,由于對華晨寶馬過度依賴,華晨的自主板塊一直未建立起正向研發體系,錯過了汽車市場的黃金發展期。不但技術沒有換來,也丟失了市場。
雪上加霜的是,面對華晨寶馬強大的營收能力,德國寶馬不甘愿平分利潤,希望占大份,而仰仗合資支持的華晨沒有反駁的資本。
2018年10月,德國寶馬集團以36億歐元收購了華晨寶馬25%的股權,實現控股華晨寶馬75%,掌握了華晨寶馬的絕對控制權。對于華晨中國而言,其除了獲得華晨寶馬25%股權換了的36億歐元外,還得到德國寶馬投產X5和iX3的訂單。但代價也是極為沉重的,便是自2022年后,華晨汽車每年只能在華晨寶馬中獲得25%的利潤分成,較以往縮減了一半。
自主品牌缺乏競爭力,合資企業利潤遭遇擠壓,華晨汽車現今已經淪落為市場底層。如果沒有華晨寶馬的利潤分成,或許等待它的,只有被淘汰的命運。
江淮汽車的技術積淀危機
而今的江淮汽車,情況與當年的華晨中華如出一轍。
乘用車積弱、商用車起家;放手合資公司控制權;股比受壓縮,利潤遭擠壓,同樣的條件下,難免讓人為江淮汽車捏一把汗。
反觀近幾年江淮汽車的發展,境遇也稱不上樂觀,其主營業務的持續下滑在現階段早已不是什么新聞。
據江淮汽車發布的產銷快報顯示,前三季度,乘用車版塊旗下 SUV車型累計實現銷量55827輛,同比下跌21.26%;MPV車型累計實現銷量24248輛,同比下跌15.20%;轎車則累計實現銷量27999輛,同比微增0.91%。依托今年卡車市場整體上升拉動影響,江淮商用車增長勢頭明顯,其中重型貨車實現最高47.21%的同比增長,但客車市場依舊下滑。
數據來看,江淮汽車當前主營業務成績并不令人滿意。究其深層原因,主要因素仍然要歸咎于缺乏具有競爭力的核心技術。這一問題的最大體現是缺少能夠在終端市場走量的“明星車型”。尤其是在乘用車版塊,雖然已經有著多年經營的經驗,但時至今日,江淮汽車旗下乘用車型仍然進入不了主流車型陣營。即便是在自主陣營中,無論是在哪一細分市場中也很難排的上靠前位置。
而在眾多合資車企的經歷中,成功者如長安、奇瑞等,自身有技術積淀的品牌都有長足發展。相比之下,對缺乏技術的江淮而言,未來有著更大的不確定性。
江淮大眾會給江淮帶來什么?
背靠大眾的合資品牌成立對江淮汽車而言,益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根據大眾、江淮在今年6月份簽訂的初步協議,江淮大眾的產品組合框架將得到優化。協議內容顯示,江淮大眾計劃引入的4-5款純電產品,將基于大眾純電動平臺打造;此外,有傳言稱大眾將引入西雅特品牌至江淮大眾,西雅特在國外市場是定位稍低于大眾的汽車品牌。不過,這一計劃因各種原因至今仍未落地。
業內有觀點認為,江淮乘用車或將更多地借助大眾汽車的資源來提升品牌競爭力。從這一角度來看,江淮打的算盤或許與當年的華晨一般無二,但從后者經驗中,這個想法并不容易實現。
技術角度,大眾與一汽、上汽合資多年,其自主品牌的技術發展并沒有太多受到大眾的照拂;品牌力角度,傍身豪華品牌的華晨寶馬、奇瑞捷豹路虎都先后遭遇車主“扣標”。
前輩的經驗表明,技術研發之路沒有“背靠大樹好乘涼”之說,唯一的途徑是自力更生,這是江淮需要明白的。
在江淮大眾還未走入正軌的當下,這家依托大眾品牌的合資公司前景是被看好的,江淮汽車也是其中受益者。但一腔熱情之下,利潤已經被擠壓的江淮更需要意識到的是,警惕不要走華晨中華的老路。
責任編輯:xj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6文章
5599瀏覽量
107952 -
大眾
+關注
關注
1文章
789瀏覽量
34123 -
江淮汽車
+關注
關注
0文章
43瀏覽量
336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江淮汽車尊界超級工廠落成,邁向智能制造新紀元
清聯同創為江淮瑞風RF8打造24款智能電動尾門
江淮新能源經銷商探訪億緯鋰能荊門基地
華為江淮“尊界”加速推進,測試車量產在即
華為與江淮合作品牌確定為尊界,鴻蒙智行品牌矩陣再添新成員
江淮汽車攜手華為,共繪超豪華智能電動車新篇章
江淮皮卡第30萬臺量產車順利下線,產品已出口至超132個國家和地區
余承東:和江淮汽車合作新車型對標遠超邁巴赫!
經緯恒潤首個重卡車身域控制器成功量產
![經緯恒潤首個重卡車身域控制器成功量產](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43/70/pYYBAGJ9-2eAAapGAAAqR-wyG1A368.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