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功率模塊的驅動電源來說,其中的開關電路、放大電路和逆變電路等主電路可能對電磁環境存在干擾。因此在設計驅動模塊時,必須考慮電磁兼容性問題,避免驅動單元對外界的干擾。
01
電磁兼容基本原理
電磁兼容性指電器及電子設備在共同的電磁環境中能執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狀態,均能正常工作互不干擾,達到兼容狀態。
電磁干擾可以通過時域和頻域進行表示,大部分干擾信號都是時變的,為討論和分析方便,都采用頻域分析方法為宜。典型的信號表示方式有正弦、非正弦、周期性、非周期性和脈沖等,它們都是通過空間輻射和通過導線傳導的。工程中對非周期信號和脈沖信號運用較多,將干擾信號用 f(t)表示,非周期性信號傅立葉積分為:
同樣也可以對脈沖信號進行傅立葉變換,得出頻譜圖。
電磁干擾是通過電場和磁場進行傳播的,因此,其基本單位也可以用電場和磁場的單位來表示,工程上普遍采用分貝來對電磁干擾進行量測,即 db。
02
電磁兼容具體實施
在驅動單元外殼選取時,應綜合性價比考慮屏蔽效果較好的材料。在驅動單元的的設計中,中間點鉗位型 pwm 逆變電路作為主工作電路,在功率器件開關時,電路會產生諧波電流,同時高頻成分會向空間輻射。
為此,在元器件選擇、電路板設計和接口設計等各個環節就應充分考慮電磁兼容性,使驅動模塊工作在正常狀態而不影響其他設備。
2.1 元器件的 EMC 考慮
為達到電磁兼容而使用的元件通常是采用減少并聯通路阻抗的方法來減小噪聲電壓或增加電流通路阻抗來減小噪聲電流。
所有元件及互連線都會產生諧振現象,因此在元件選擇上,要充分保證線路的低阻抗配電。串聯諧振電路的輸入阻抗很低,但是根據電路不同的 q 值,輸出電壓可能大大高于輸入電壓,由于大電流高電壓的出現,串聯諧振非常容易產生高電平的輻射或傳到發射;并聯諧振會形成一個高的線路阻抗,也會產生高電流。
2.2 電路的板級 EMC 考慮
在電路原理圖設計時,就應充分考慮一般元器件和功率器件的放置,主要應該注意以下五點:
(1)控制芯片無用端要通過相應的匹配電阻接電源或接地集成電路上接地或接電源端都要接,不要懸空;
(2)繼電器需要匹配上高頻電容;
(3)每個集成電路需配一個去耦電容;
(4)降低負載電容,以使靠近輸出端的集電極開路驅動器便于上拉,電阻值盡量大;
在 pcb 設計時,盡量不要使用單面板,同時,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要分開布局;中、高速電路也應分開布局;接地線要明確,不能所有接地都共用;pcb 走線上需串接電阻,以降低控制信號線上下沿的跳變速率;處理器或發熱器件需通過導熱材料與其它芯片隔離,并在處理器周圍多點射頻接地。
在 pwm 逆變工作電路上,為限制輸入端諧波電流,可以在直流環節前端并聯濾波電容器;同時還可以在直流母線上串聯直流電抗器。另外,可以在電路的輸入端加諧波濾波器,此方法加裝簡單、成本低、維修方便,但是容易受系統參數的影響。
2.3 接地考慮
接地是電磁兼容重要措施,接地可以降低功率模塊噪聲、降低串擾和防止靜電的積聚。驅動單元的接地原則是信號地和電源地分開;高功率在最近的位置單點接地;同時 ac 安全地應與單元外殼相連。
2.4 接口濾波考慮
為方便通訊,驅動單元都留有 rs232 或 rs485 接口,為此,設計中接口電路需進行濾波處理。通常采用差動線路驅動和接收的方法來提高線路接口的抗擾度。低于信號電平并加在非畸變信號上的噪聲脈沖電壓與疊加在畸變信號上的噪聲脈沖相比,不可能超過接收器輸入端的開關閾值,因此在接收器輸入端加端接電阻可以減少反射并改善信號質量和提高電路接口抗擾性。
電磁兼容問題是工程人員在設計驅動單元中經常遇到且必須解決的,本文列出的幾種處理方法已在實際運用中得要驗證,效果較好。
產品的電磁兼容(EMC)問題具有隱蔽性、復雜性、多樣性等特點,對于 EMC 設計經驗不是很充足的工程師來說,面對部分產品 EMC 問題往往會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去分析解決項目過程遇到的 EMC 問題。給大家分享一堂有關產品電磁兼容仿真設計、項目整改的實踐案例,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掌握 EMC 設計具體步驟、設計方法與實戰技巧。
審核編輯黃昊宇
-
電磁兼容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890瀏覽量
97983 -
驅動模塊
+關注
關注
0文章
62瀏覽量
1418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