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AMD銳龍5000系列(代號Vermeer)處理器發售的日子(11月5日)越來越近,多個基準平臺上出現了新U的跑分成績。
在PassMark單線程榜單中,剛剛坐上榜首的銳龍5 5600X還沒得瑟幾天,就被“老大哥”銳龍9 5950X替代。
得分方面,銳龍9 5950X拿到了3693,比5600X多出7%左右。
尷尬的當然是Intel,酷睿i9-10900K不得不再后退一位。
當然,如果再把多線程跑分考慮到內,銳龍9 5950X不再是最快的CPU,畢竟還有64核的線程撕裂者PRO 3995WX等。
可以想見,Zen3架構的線程撕裂者或者EPYC,有望再Passmark的CPU總榜中首次突破10萬分。
值得一提的是,銳龍9 5950X雖然官方最高加速頻率是4.9GHz,但通過GeekBench 5可知,它似乎可以很輕松上到5GHz。
責編AJX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amd
+關注
關注
25文章
5499瀏覽量
134640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904瀏覽量
213020 -
intel
+關注
關注
19文章
3483瀏覽量
18643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發現基于Zen 5架構的AMD Threadripper “Shimada Peak” 96核和16核CPU
AMD Threadripper “Shimada Peak” CPU 出現在 NBD 發貨清單中,揭示了 16 核和 96 核 Zen 5 CPU
AMD即將推出的 Hawk Point Refresh“Ryzen 200”APU 將應對 Intel 的 Raptor Lake Refresh “Core 200”CPU
AMD 即將推出的 Hawk Point Refresh“Ryzen 200”APU 將應對 Intel 的 Raptor Lake Refresh “Core 200”CPU Team Red
AMD數據中心業務逆襲,營收首超Intel
在科技行業的激烈競爭中,AMD再次展現了其強大的逆襲能力。據最新媒體報道,AMD的數據中心業務在2024年第三季度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營收首次超越了
AMD數據中心業務收入超越Intel
領導者Intel。 相比之下,Intel的數據中心和AI業務收入為33.49億美元,雖然同比增長了9%,但在與AMD的競爭中略顯遜色。這一數據對比凸顯了
英特爾與AMD的CPU之爭:單核性能與制造工藝的較量
在過去,英特爾一直被視為國產CPU廠商難以企及的高峰。自酷睿時代起,英特爾便一直壓制著AMD,如果不是受到美國反壟斷法的制約,英特爾或許早已將AMD擊敗。
雙核cpu和單核cpu的區別
雙核CPU與單核CPU在多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主要體現在處理能力、性能、運行效率、功耗以及適用場景等方面。 一、概念與結構 雙核CPU :指在一個處理器上集成兩個運算核心,通過
AMD全新處理器擴大數據中心CPU的領先地位
在Computex 2024 開幕主題演講上,AMD 詳細介紹了全新的 CPU、NPU 和 GPU 領先架構,為從數據中心到個人電腦的端到端 AI 基礎架構帶來強大算力。AMD預覽
CPU單核性能與多核性能的區別
CPU的單核性能與多核性能在多個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主要體現在處理能力、應用場景、性能瓶頸以及技術發展等方面。以下是對兩者區別的詳細探討。
AMD將推出Zen5架構CPU,效能比Zen4快40%
AMD的Zen 5 CPU架構采用了臺積電的3納米制程。雖然目前關于Zen 5 CPU的細節尚不清楚,但預計將提高性能效率,內建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優化,并重新管道化前端。據報道,單核心
AMD CPU業務穩步增長,預測再迎兩位數增長
在摩根大通全球科技、媒體和傳播大會上,AMD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Jean Hu分享了公司的最新業績。她表示,AMD在GPU以及個人電腦和筆記本電腦CPU方面均實現
龍芯:自主研發CPU提升性能,單核通用性能提高20倍
張戈強調,龍芯CPU的主要IP核均為自主研發,這使得其性價比得到顯著提升。他指出,國產CPU與主流CPU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單核性能上,而非多核性能。近年來,龍芯
X-Silicon發布RISC-V新架構 實現CPU/GPU一體化
X-Silicon 的芯片與其他架構不同,其設計將 CPU 和 GPU 的功能整合到單核架構中。這與英特爾和 AMD 的典型設計不同,前者有獨立的 CPU 內核和 GPU 內核。
發表于 04-08 11:34
?645次閱讀
RISC-V芯片新突破:CPU與GPU一體化核心設計
X-Silicon 的芯片與其他架構不同,其設計將 CPU 和 GPU 的功能結合到單核架構中。這與 Intel 和 AMD 的典型設計不同,后者有獨立的
發表于 04-07 10:41
?785次閱讀
2023年硬件趨勢:英特爾消費端CPU領先,AMD工作站CPU領先
這家總部位于美國華盛頓奧本市的定制計算機廠商表示:“我們看到,自 2021 年開始,客戶對 AMD Ryzen 5000 系列 CPU 的認可度逐步提升,然而隨著 Intel 第 12 代 Alder Lake 芯片登場,
Intel近日發布新版Wi-Fi 7無線網卡驅動 依然和AMD系統不對付
Intel近日發布了新版Wi-Fi 7無線網卡驅動,增加新功能,修復已知Bug,但遺憾的是,依然和AMD系統不對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