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太空網25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開發的創新型人工智能(AI)工具猶如“火眼金睛”,幫助科學家在火星上發現了過去10年中形成的一系列隕石坑。
NASA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款新機器學習算法是一款撞擊坑自動分類器,由NASA下屬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研究人員創建,這是人工智能首次被用于識別火星上先前未知的隕石坑。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NASA的“火星偵察軌道器(MRO)”上搭載的“情境”相機拍攝的6830張圖像,對該隕石坑分類器進行了編程,這些照片包括人類先前已發現的撞擊的照片以及沒有隕石坑區域的照片,因此該工具可以學習如何正確區分火星表面的特征。
接下來,研究人員向該分類器提供了“情境”相機拍攝的112000張圖像對其進行測試。該AI程序隨后掃描這些照片,發現了一些火星表面特征的變化,從而在火星上一個區域識別出了一些新隕石坑。
研究人員也使用MRO上搭載的“高分辨率成像科學實驗”儀器證實了這一點。他們經過分析后認為,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之間,有一顆流星撞擊火星,形成了這些新隕石坑。
此外,該AI工具還發現了其他20個令科學家們感興趣的領域,他們計劃對其開展更詳細研究以找到更多新隕石坑。
JPL計算機科學家凱麗·瓦史塔夫在聲明中說:“盡管人工智能無法像科學家那樣熟練進行分析,但這種新算法工具可以作為人類的‘幫手’,節省時間,為人類和AI攜手加速科學發現進程鋪平道路。”
NASA希望在未來的“火星軌道器”上使用類似的分類技術。他們認為,這將有助于縮小他們為了獲得更完整的隕石撞擊火星圖像所需研究的軌道影像的范圍。
責任編輯人:CC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66瀏覽量
240285 -
人工智能技術
+關注
關注
2文章
216瀏覽量
1059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西湖大學:科學家+AI,科研新范式的樣本
![西湖大學:<b class='flag-5'>科學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樣本](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2/08/wKgZPGdal-GAJGtlAACRXobG1qA521.jpg)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關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6章人AI與能源科學讀后感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4章-AI與生命科學讀后感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二章AI for Science的技術支撐學習心得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創新學習心得
risc-v在人工智能圖像處理應用前景分析
人工智能ai4s試讀申請
名單公布!【書籍評測活動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
FPGA在人工智能中的應用有哪些?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高溫超導體
前OpenAI首席科學家創辦新的AI公司
本源量子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啟動會順利召開
![本源量子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b class='flag-5'>科學家</b>項目啟動會順利召開](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3F/9D/poYBAGJo-maAOH8MAAIB_hk2Mno583.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