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10月21日報道,近日印度電信運營商Reliance Jio計劃在一年內推出一款價格在5000盧比(約合人民幣452元)的5G智能手機。
有消息人士稱,推出后的手機價格甚至將有望進一步下降至2500盧比(約合人民幣226元)至3500盧比(約合人民幣316元)之間。
分析稱,這樣的廉價設備可能有助于該運營商從競爭對手的網絡中吸引2G用戶。據悉,目前該公司定位的客戶主要是印度的2G手機用戶,大約有3.5億人。
在7月份的Reliance Jio公司年度股東大會上,其母公司印度信實集團總裁Mukesh Ambani宣布了想要設計并開發一個完整的5G解決方案的計劃,并表示一旦擁有了頻譜,就可以進行試用。
外媒報道稱,印度計劃在2021年舉行5G頻譜拍賣,Reliance Jio希望在這項技術中占據領導地位。這家電信運營商已經宣布開發出了自有5G解決方案,并希望在全球市場進行銷售。
責任編輯:YYX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50瀏覽量
181060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6瀏覽量
56602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2024年全球AMOLED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創歷史新高
“根據CINNO Research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市場AMOLED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約8.8億片,同比增長27.0%,創歷史新高。”
全球智能手機中端市場份額大幅下滑
市場,自2021年以來經歷了顯著的份額下滑。這一價位段曾長期占據市場35%的份額,是智能手機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消費者需求的轉變,中端市場的繁榮景象已難以為繼。 高盛分析預測,到2027
探索智能手機上的生成式AI
今年是移動技術發展史上的重要一年,AI智能手機的出現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每年,我都會準時排隊購買新發布的高端智能手機,一方面是因為我喜歡電子產品,另
Arm全面計算解決方案為所有智能手機用戶帶來娛樂體驗
在過去一年售出的 12 億部智能手機中,有八億部是平價手機。這些設備涵蓋了入門級到中端的智能手機,堪稱是當今數字世界的中樞,代表著移動端生態系統的“心臟與靈魂”。
蘋果阻撓下,塔塔收購vivo印度業務計劃受挫
在全球化市場的新一輪布局中,蘋果公司的戰略調整意外地影響了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一樁重要交易。據最新報道,塔塔集團原計劃收購中國
中國電信推出首款自主品牌AI智能手機——麥芒30 5G
7月18日,中國電信正式推出了其首款自主品牌的AI智能手機——麥芒30 5G,這款集前沿科技與美學設計于一身的手機,重新定義了
宏碁攜手Indkal重返印度智能手機市場
近日,全球知名電腦品牌宏碁(Acer)與印度科技新秀Indkal Technologies宣布了一項重要的授權合作協議,標志著宏碁正式重啟其智能手機業務,并將印度市場作為這
谷歌正積極將印度打造為手機品牌Pixel的關鍵出口中心
近日,據可靠消息來源,科技巨頭谷歌正密鑼緊鼓地規劃將印度塑造為其旗艦智能手機品牌Pixel的核心出口基地。此舉不僅旨在搭乘印度政府“生產連結獎勵計劃
嵌入式設備中的4G/5G模塊管理
在高度數字化的智能時代,Linux嵌入式板卡在各個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隨著4G/5G技術的普及,如何高效、穩定地管理這些嵌入式設備上的無線模塊,成為了用戶面臨的一大挑戰——嵌入
發表于 07-13 16:45
Omdia:2024年,AMOLED在智能手機顯示面板市場的出貨量將超過TFT LCD
智能手機顯示面板市場呈穩步增長的趨勢,其出貨量預計將超過TFT LCD。 2023年至2024年智能手機顯示面板屏出貨量和預測(按主要技術劃
谷歌擬在印度建智能手機生產基地
谷歌計劃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投資數十億美元,以建立一座全新的智能手機生產基地。據悉,泰米爾納德邦政府團隊已與美國谷歌公司高管層進行了會談,推介該邦作為理想的制造基地。
蘋果加碼印度制造,計劃5年內將產量提高5倍
為了擴大印度制造版圖,蘋果計劃未來五年將同種機型印度產量提升至現有數量的五倍,而其供應商富士康已啟動至少10億美元(約72.4億
三星印度推出5G手機,預計今年5G將超越4G
三星移動體驗業務副總裁阿迪提亞·巴伯爾表示,這家韓國巨頭除了全力滿足消費者對于5G手機的消費需求外,同時增加印度市場的產品創新和特色。
2023年印度手機市場出貨量達1.46億部,國產手機占比超過60%!
2023全年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達1.46億部;ASP(平均售價)連續第三年實現兩位數的增長,達到了255美元(約合1834元人民
發表于 02-21 11:15
?734次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