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支持5G通訊智能型手機興起、加上穿戴式裝置功能更多元,小型化和高密度的電子組件需求持續成長。
日本寄希望通過MLCC微型化技術拉開差距
由于擁有尖端的微型化技術,日本MLCC制造商相對于外國競爭對手具有堅實的競爭優勢。
近日據日經亞洲評論報道,日本制造商希望通過MLCC的微型化技術,保持其對于中國和韓國競爭對手的領先優勢。
許多日本電子元件制造商都選擇自行開發材料和生產設備。他們努力保護核心技術,以防競爭對手抄襲。
中國和韓國的競爭對手在未來十年會縮小與日本廠商的差距,但他們無法輕松趕上,因為日本廠商也將不斷提升技術。
日本電子產業的三道堅固防線
①以被動元器件為核心,包括MLCC,薄膜電容,電感,連接器等產業,形成了日本七大被動元件巨頭領跑市場的局面。
這一優勢如此明顯,以至于無論是蘋果手機,還是三星和華為,使用零部件最多的國家一定是日本。
②半導體材料,在這一領域,去年下半年日本對韓國的出口限制已經使我們認識到日本企業的實力。
③在半導體設備領域,日本企業的實力僅次于美國。在工業機器人方面,日本企業的實力位居世界第一,五大機器人企業包括發那科,不二越,川崎,安川,愛普生占據了市場的半壁江山。
即使日本消費電子產品已經衰落,日本已經沒有能與三星,華為競爭的電子巨頭,不過憑借產業鏈的優勢地位,日本企業依然可以掌控市場的主動權。
小型化+大容量化成MLCC發展趨勢
隨著用戶對移動電子設備輕薄化的熱衷,作為通用元件的MLCC,小型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近年來,消費電子的創新持續驅動著市場對MLCC的需求,特別是智能手機、音頻設備、5G等領域對需求的拉動顯著。
5G智能手機比4G型號需要更多具有更嚴格規格的零件,以便以更高的速度處理更大的吞吐量。
由于空間非常寶貴,因此5G設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可以縮小零件并增強其功能的技術。
但是,盡管有這些優勢,日本制造商并沒有在智能手機零件的整體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
不光智能手機市場,汽車和工業應用領域也是在MLCC下游需求邊際中增長最快,汽車行業對MLCC需求增長主要來自ADAS等驅動汽車電子化以及電動車對MLCC的需求提升。
預計到2023年,MLCC需求量將擴大至46840億只,市場空間達到182億美元。
全球MLCC行業已形成寡頭壟斷格局
第一梯隊為日系廠商,其經營較為穩健,產能利用率和價格水平最為穩定;此外韓國的三星電機依托三星集團一體化優勢市占率達19%。
第二梯隊為臺灣廠商,技術水平落后于日本大廠,但仍具有一定的規模,主要有國巨、華新科、禾伸堂等;代表廠商國巨市占率12%左右,位居全球第三。
第三梯隊為大陸廠商,與日本一流廠商相比,大陸廠商技術和規模相對落后,但與臺系之間的差距在逐步縮小。
村田、太陽誘電、TDK等技術領先的日韓系大廠從2016年起逐漸將產能向小型化、高容車用等高端市場轉移,逐步退出中低端市場。
相比之下,韓國的優勢主要是半導體和顯示面板,處于產業鏈的中游環節,也就是以中間件為主。
雖然韓國企業也生產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視,電腦等產品,但是這些產業基本上已經遷移到越南及東南亞國家。
國內MLCC廠商一般依靠規模優勢取勝,多數為中低端產品,體現為數量大、單價低的特點。
國內高端技術及市場暫無話語權
日系巨頭對于用什么材料,怎么混合,有很深的技術訣竅,但大陸廠商在頂尖材料上還得靠進口。
國內MLCC生產企業無論是進入高端市場、掌握關鍵性高端技術,還是面臨市場價格波動,都毫無話語權。
國內廠商主要生產中大尺寸、低電容值的產品,技術含量相對較低,但由于下游手機、彩電、電腦等生產高度集中于中國大陸,供應鏈安全及便利催生國產替代需求,國內MLCC廠商正加速追趕。
中國手機、計算機和彩電產量占到全球總產量的90%、90%和70%以上,元器件國產替代的強烈需求也成為倒逼國內企業發展的強勁動力。
MLCC的行業整體趨勢會隨著AIoT、5G、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而保持穩步增長,在現有產能和環保壓力下,目前供求缺口仍然很大,因此部分高端型號產品會持續漲價,尤其是在軍用產品方面,國產化迫切。
MLCC的種類多,生產數量大,根據客戶要求定制化生產,供應鏈配套快速反應,是對信息管控的巨大考驗。
海外廠商在環保壓力、市場策略改變和疫情疫情影響下,放棄中低端型號產品,給國產廠商帶來生存空間。
擺脫上游原材料的進口依賴、供應鏈的管控、生產環節的高效質檢是產品利潤的核心因素。
結尾:
隨著MLCC行業景氣度的提升,短期將會給國內頭部企業帶來明顯的業績彈性,長期看國產替代需求增長將推動行業良性增長。
不過,MLCC行業有明顯的周期性,需要注意的是當行業供需變化以及競爭加劇導致的價格回落的風險。
責任編輯:xj
-
射頻
+關注
關注
104文章
5620瀏覽量
168230 -
電容
+關注
關注
100文章
6091瀏覽量
151001 -
MLCC
+關注
關注
46文章
701瀏覽量
4602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