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躺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無處不在的 USB

中科院半導體所 ? 來源:中科院半導體所 ? 作者:中科院半導體所 ? 2020-10-09 17:53 ? 次閱讀

在過去25當中,USB在為電子產品提供連接和供電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時間的推移,USB接口發生了變化,但無論用戶使用了哪種USB,主機總是能夠識別出其所連接的設備是什么。 但這到底是怎么發生的呢?它如何知道何時連接了鼠標而不是打印機?USB 2.0和USB 3.2的SuperSpeed有什么區別? 在這里,我們將為您介紹USB的內部工作原理,以及為什么USB能夠淘汰其他技術而被市場所青睞。

即插即用

故事要從20世紀90年代說起,那時,USB還沒有出現。在那個時代,奔騰處理器是最流行的選擇,Windows系統是3.1版本,個人電腦還是米色的。當時還沒有無線連接和云服務,因此打印、復制照片或使用外部存儲都需要采用物理連接的方式連接到電腦上。 與當今的PC不同,30年前的計算機配備了大量不同的接口和通信系統。由于每個接口的差異和局限性,使得連接并不順利。

(1個DE-15 VGA插槽,2個DE-9串行端口和1個DB-25并行端口以及2個PS / 2連接器,來源:Recycled Goods) 鼠標和鍵盤幾乎總是使用串行PS / 2端口,每個端口都有專用的6針接口。打印機和掃描儀通過25針連接器連接到并行端口,而其他所有端口則通過經典串行端口連接。 如果不小心將鼠標插入鍵盤接口中會出現什么情況?由于PC不知道插入了錯誤的設備,因此它根本無法工作。實際上,這些端口并不能識別出來它所連接的設備,用戶必須告訴電腦它是什么,然后手動為它安裝正確的驅動程序。 如果一切順利,在安裝驅動程序后快速重啟,便可以正常運行。但通常情況下,PC用戶需要深入研究Windows的控制面板或主板的BIOS,以使其順利運行。

(九十年代嘗試連接外圍設備的PC用戶熟悉的景象。資料來源:WinWorld) 消費者自然希望有更好的東西,即所有外設都可以通過一個接口來運行。您可以在無需重新啟動機器的情況下進行插拔,同時,還可以立即識別和配置其所連接的設備。 系統供應商也想要一些更通用的東西,以取代對大量不同接口的需求,并降低生產成本。在保持向后兼容性的同時,還需要在以后的歲月中有開發和改進的空間。 這樣看來,那時的需求很簡單。

同心協力的時刻

在計算機的世界中,行業企業聯合起來將會產生巨大的能量,來造福整個社會。1994年,Intel,Microsoft,IBM,Compaq,DEC和Nortel一致認為這是創建一種新的連接系統的時候了,因此,這些企業共同建立了一個聯盟,來滿足市場的愿望和需求。 英特爾領導了這項技術的開發,Ajay Bhatt成為了項目的主架構師——他還為AGP(加速圖形端口)和PCI Express做了同樣的工作。在短短兩年的時間里,一個完整的規范發布了,同時發布的還有控制芯片。 這樣就誕生了通用串行總線——作為串行、并行和PS/2端口的替代品。它擁有干凈、簡單的設計和出色的性能。然而,新系統的應用在一開始推進的很緩慢,直到1998年1.1版本發布,一切才真正開始。

(資料來源:微軟) 這個版本的改動相當小,主要是關于電源管理和設備兼容性,這并不是促使USB被市場采用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原因是,微軟在1997年秋天的一次更新中在Windows 95添加了USB 1.1支持,這才使得USB有了發展的機會。 微軟還大力推廣了“即插即用”一詞,即PC的設計理念和系統要求,旨在消除設置計算機和外圍設備的復雜性。盡管不是最強大的系統,但USB還是它的理想之選。 蘋果的全身心投入對USB的推廣起到了最明顯的效果,當年,其發布的產品震撼了整個PC行業。

(蘋果的第一臺iMac。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第一代iMac于1998年8月推出,它既鮮明又大膽,是第一批所謂的“無傳統”的PC之一。該術語用來表示計算機避開了所有舊端口和設備:其所采用的都是最新的硬件。盡管一開始它并沒有受到批評者的歡迎,但它繼續大量銷售——它的普及使USB很好地進入了市場,盡管他比基于Windows的同類計算機出售早了幾年。 USB規范進行了多次修訂,其中主要的修訂是2001年的2.0、2008年的3.0以及去年發布的最新規范(4.0)。這些我們稍后會再講。現在,讓我們看一下通用串行總線的實際工作原理,以及它能取代其他系統的原因。

外觀很簡單

讓我們首先看一下典型PC中連接的總體布局。 下圖顯示了Intel X299 Skylake-X系統中的各種設備如何相互通信:

如上圖所示,左下方的USB接口可以直接連接到Intel稱為PCH的平臺控制器中樞。在USB首次出現的日子里,這種芯片通常稱為南橋(Southbridge),它可以管理指令和數據流向硬盤,網絡適配器,音頻芯片等組件。 PCH至今仍然扮演著相同的角色,盡管現在它需要處理的事情更多。順帶一提,AMD Ryzen CPU實際上直接處理這些任務:它們不需要PCH /南橋,盡管大多數Zen主板都帶有一個額外的控制器,以提供更多的端口和接口。 X299芯片的內部深處有一個稱為USB主機的部分,它包含兩個關鍵元素:USB 控制器和根集線器。前者是一個小型處理器,可以發布所有指令,管理電源傳輸等。像所有此類集成電路一樣,它需要驅動程序才能運行,但是這些驅動程序幾乎總是內置在操作系統中。

根集線器是將USB設備連接到計算機的主要階段,但并非每個系統都以這種方式設置。有時,設備會連接到其他集線器,這些集線器又會以菊花鏈的方式回到USB主機(圖像頂部的綠色框)。 最新的規范允許最多5個集線器鏈,雖然這可能聽起來不是很多,同樣的標準還規定一個USB控制器必須支持多達127個設備。如果需要連接更多,則只需添加另一個控制器——這實際上是USB 3.0標準的默認要求。 集線器和設備通過一組邏輯管道相互通信,每個連接的外圍設備最多具有32個通信通道(上游16個,下游16個)。不過,大多數只使用少數幾個,并且只在需要時才啟用它們。

(這樣的多功能設備需要來回移動大量數據。) 可以根據通信管道的工作對其進行簡單分類:發送/接收指令或傳輸數據。對于后者,使用的邏輯系統是單向的,而指令始終是雙向的。 例如,USB掃描儀只能將數據發送到集線器,而打印機只能接收數據。硬盤驅動器,網絡攝像頭和其他多功能設備兩者兼有,因此將有更多活動的管道在運行。 那么所有的這些信息是如何傳輸? 在USB 1.0到2.0的情況下,只需使用2條線即可完成,這明顯少于舊的并行端口。

(USB 2.0引腳——接地,數據對,電源) 該規格的連接器包含4個引腳:一個用于5伏電源,兩個用于數據,另一個則用于接地。5 V引腳提供了操作連接器中的電子設備和設備本身所需的所有電流,但最高限制為:

USB 2.0 = 2.5 W

USB 3.0/3.1 = 4.5 W

USB 3.2/4 = 7.5 W

通過USB 2.0或更高版本,或通過電池充電或供電模式來突破這些限制。這樣使用時,數據無法傳輸,但可以提供更多的電能——這是傳統端口永遠無法做到的。 數據線采用差對(differential pair)的方式工作——它們兩端的電壓模式為主機控制器提供比特流。將設備插入USB端口后,控制器會拾取一個數據引腳上的電壓變化,這將啟動一個稱為設備枚舉的過程。首先要復位外設,以防止其處于錯誤狀態,然后控制器會讀取所有相關信息(例如設備類型和最大數據速度)。 USB設備屬于許多類別之一,每個類別都有一個設置代碼——例如,藍牙適配器屬于無線適配器類別,而具有力反饋的steering wheel則屬于物理接口設備。

了市場當中。最初是為外部硬盤驅動器和CD刻錄機之類的設備而設置的,多年來,它已擴展到包括閃存棒,數碼相機和智能手機——后者的存儲容量有了巨大的增長,且通常使用USB連接將文件傳輸到計算機中。 一次只能管理一臺設備(因此它是串行總線),但是控制器可以在它們之間快速切換,這就讓人感覺它們是在同一時間處理的。例如,雖然總線的速度不如SATA接口,但是使用USB驅動器的計算機可以從它們啟動,也可以從設備上運行便攜式應用程序,而無需安裝它們。 說到速度,讓我們深入了解一下通信系統的這個方面。

野蠻發展的年代

在USB 1.0規范的早期草案中,接口中的數據線設計為僅以一種速度運行:5 MHz。由于線路成對工作,因此總線本身為1位寬,因此最大帶寬為每秒5 Mbit(或640 kB / s)。 這是對傳統串行端口所進行的巨大改進,但與在ECP模式(20 Mbits / s)中配置的并行端口所取得的進步相比,它的進步卻要小得多。當時,達到這種速度排除了許多非常簡單的設備(例如鼠標和鍵盤),因此,該規范擴展為以兩種時鐘速率下進行工作,從而提供1.5 Mbit / s或2 Mbits / s的數據速率。由于在規范當中沒有明確的表述,因此,設計師將之命名為低速和全速。 當USB 2.0在2001年定版時,總線提供了一個市場非常需要的更高的時鐘速率,峰值帶寬為480 Mbit / s——還有什么比“全速”更快呢?當然是高速。7年后,當3.0版本出現時,這種命名混亂達到了頂峰。

(用于1.1 / 2.0的4個引腳和用于3.0的5個數據引腳(背面)) 傳統的兩條數據線所提供的帶寬已達到了其最大容量,而繼續提高帶寬的唯一方法就是增加更多的引腳。最初的USB設計考慮到了這種變化,這就是為什么接口都是相對寬敞和整潔的原因。 這些額外的引腳使數據可以同時雙向流動(即雙工模式),理論峰值帶寬為每秒5 Gbits,是原始規格的400倍以上。由于這些通道位于舊通道上方的空間中,因此USB 3.0保留了完全的向后兼容性。 然后接下來的發展就變得很迷幻... 3.1版于2013年推出,擁有更快的數據通道(10 Gbits / s),但由于某種原因,該版本被標記為USB 3.1 Gen 2。為什么是第二代?因為3.0被重命名為3.1 Gen 1。 當USB 3.2規范在5年后問世時,幫助制定并同意USB標準的組織決定3.2更強大的功能(最高20 Gbits / s)需要重新命名:

USB 3.1 Gen 1 -->USB Gen 3.21x1

USB 3.1 Gen 2 -->USB Gen 3.22x1

新系統在此基礎上有兩個版本:Gen 3.2 1x2和2x2,其中兩組數據線并行使用。有了這么多不同的規格和速度,您會認為會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來幫助識別他們。但我們都錯了——看看Gigabyte主板的背板:

總共有10個USB端口,涵蓋了3.2版規范的兩個不同版本和兩種類型的連接器(稍后將對此進行詳細介紹)。顏色編碼和Gigabyte自己的網站都沒有確切告訴您它是哪個版本——它們都被標記為USB 3.2,但是為什么有些是藍色而有些是紅色? 制造商可以使用官方標識來表明它是哪個版本,但由于這些標識的使用沒有被強制執行,因此它們很少被使用。去年的另一項重命名活動(廠家被推薦使用 SuperSpeed USB 5 Gbps、SuperSpeed USB 10 Gbps等等)只是強調了USB變得多么令人困惑。 當USB4(不是錯字,不是USB 4.0)在2019年推出時,人們希望事情會變得更加清楚。不幸的是,事實并非如此,盡管幾乎看不到USB4設備,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出現了更多支持不同速度的標準,使得這種混亂持續了下去。

像A,B,C一樣容易嗎?

在設計USB時,工程師希望使系統盡可能地簡單,不必要將時間浪費在嘗試配置一切的事情上。這個概念在接口的格式中得到體現——一種形狀用于USB主機,另一種形狀用于所連接的設備。它們最終被稱為Type A和Type B。

( Type A(左)和 Type B(右)。資料來源:Lindy) 其背后的想法是使用戶可以清楚地知道線纜的哪一端將連接到哪里。但不幸的是,設計人員還希望該系統的實施成本盡可能低,而Type A的設計有時會很難插入。 第一代USB的另一個問題是,對于小型設備(例如媒體播放器和移動電話),Type B插頭太大了。因此,在1998年發布1.1版時,引入了縮小的版本,稱為Mini-A和Mini-B。盡管它們也因其脆弱而聞名,但它們很快被手機和平板電腦采用了。 但當智能手機制造商開始追求更輕薄的設備時,這些設備也太大了。USB 2.0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它不僅提供了更快的速度,而且還提供了Micro-A和B連接器。

(Baby micro-B next to Big Daddy Type A. Source:Lindy) USB 2.0還提供了Micro-AB接口(可以插micro-A和micro-B),雖然USB 3.0的Type A接口可以向后兼容USB 2.0,但Type B接口卻不能——它無法插入2.0的Type B接口。 另外一方面,相同規格的Micro-B SuperSpeed連接器也有些笨重,無法達到``微型''的效果。

(The dysfunctional family of older USB connectors. Source:Wikipedia) 所有這些變化都是為了追求更多的性能(您可以清楚地看到USB 3.0中的額外數據引腳),通過不斷增加產品種類來豐富整個體系,即眾所周知的USB Implementers Forum(USB-IF)。 顯然,我們需要更好的東西...... 制造商和消費者都希望有一個小巧的連接器,它對于主機和設備來說都是一樣的,并且還能提供更好的性能。因此,隨著USB 3.1(單獨開發)一起,USB-C插頭誕生了。 它不僅代替了對不同A / B接口的要求,還可以按任何方向插入,并且可用于USB以外的連接系統(例如DisplayPort,HDMI和Thunderbolt)。

USB-C連接器的數據線比USB 3.0 Type A(對不起,USB 3.2 SuperSpeed)要多得多——其中兩個完全專用于USB 2.0支持,另外四組差分對提供雙向通信。這些變化在最新規范中提供了高達40 Gbits / s的帶寬。 有了USB4,與傳統接口的聯系就永遠被拋棄了——要么使用USB-C,要么就什么都不用了——但在我們告別PC和其他設備上的Type A接口之前,還需要很多年。

USB的一路成長

明年,USB就25歲了,雖然最新版本的USB與最初的設計只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它的基本前提仍然適用:即插即用。每一個規范修訂都提供了更好的性能(版本4比1.1快3000倍以上),并能夠為設備提供更高的功率(目前功率輸送模式下的功率可達100瓦)。 但是為什么USB持續了這么長時間?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可以提供更多的帶寬或功率?簡單來說并沒有,或者至少現在不是。 十年前,英特爾發布了Thunderbolt。當時,它肯定比USB 3.0更具吸引力,具有更大的帶寬和更大的靈活性。但是,最新版本仍使用了USB-C連接器,而放棄了其原來的專有接口,并具有與USB4相同的最大帶寬。它仍然提供更多功能,例如能夠提供更多的功率來運行設備,但它不會很快就能取代USB。

(那是USB-C連接器,但它實際上是Thunderbolt線纜) 還有IEEE 1394(更好地稱為FireWire)——像Thunderbolt一樣,它提供了比USB 2.0和3.0更好的性能,但是由于后者的規范已經進行了更新以改進這些方面,FireWire(以及Thunderbolt)提供的主要優勢是以標準的形式出現的。 USB對系統供應商和制造商的吸引力的一部分在于它的相對開放的規范。與Thunderbolt和FireWire不同的是,它可以制作一個“USB 3.2”線纜并以此銷售,但并不完全符合規格中的所有細節。例如,它可能不支持全部帶寬或提供可用的最大功率。 雖然這使得這些產品的制造和購買都很便宜,但當你真正需要線纜的時候,這確實意味著它是一個潛在的雷區。USB提供了多種傳輸速度和電源模式,這讓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在可預見的未來,這種情況將會出現

但是,盡管存在松散的標準、令人困惑的命名方案和多種類型接口的缺陷,但是,USB仍然像以前一樣無處不在。幾乎每個計算機外設都用它連接到主機上——即使是無線的,也幾乎肯定會使用USB dongle。 也許終有一天USB將會被其他技術所取代,但就目前的市場情況而言,合理的價格和簡單的訴求和持續不斷的改進是促使USB前進的動力。USB確實是一個忠實的老朋友。

責任編輯:xj

原文標題:忠實的老朋友 USB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usb
    usb
    +關注

    關注

    60

    文章

    7981

    瀏覽量

    266101
  • type-c
    +關注

    關注

    549

    文章

    1833

    瀏覽量

    269201

原文標題:忠實的老朋友 USB

文章出處:【微信號:bdtdsj,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三星CES 2025大放異彩 全面展示無處不在的AI魅力

    讓AI體驗覆蓋到用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讓AI(人工智能)成為“每一天,無處不在(Everyday、Everywhere)”的體驗。一直以來,無論是移動互聯網時代
    的頭像 發表于 01-14 12:26 ?166次閱讀
    三星CES 2025大放異彩 全面展示<b class='flag-5'>無處不在</b>的AI魅力

    AI將如何改變PC市場格局

    AI幾乎已經無處不在。每一天,我們都能看到或聽到AI的新進展,或者使用由AI驅動的應用。
    的頭像 發表于 11-18 10:38 ?294次閱讀

    萬物智聯時代,OpenHarmony何以「無處不在」?

    的超級融合能力,輕松實現教室設備的智能管控和智慧課堂教學……當設備學會感知環境、數據開始跨域流動,連接將變得無處不在,過去被認為是天馬行空的許多構想,今天看來也已
    的頭像 發表于 10-31 08:04 ?368次閱讀
    萬物智聯時代,OpenHarmony何以「<b class='flag-5'>無處不在</b>」?

    Arm如何賦能無處不在的AI

    作為人工智能 (AI) 的創新基礎,眾多企業都在使用通用且應用廣泛的 Arm 計算平臺。迄今為止,合作伙伴基于 Arm 架構的芯片出貨量已逾 2,800 億顆。如今,Arm 已為各類技術領域的 AI 應用提供支持,這也是為何 AI 的技術先行者們能夠基于 Arm 平臺快速創新的關鍵原因。
    的頭像 發表于 09-14 09:38 ?599次閱讀

    人工智能技術躍進:英特爾引領AI無處不在新紀元

    在人工智能(AI)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從機器學習的初步探索到深度學習的廣泛應用,再到如今生成式AI的蓬勃興起,每一步都標志著AI向“無處不在”的宏偉目標邁進。近期,英特爾中國軟件技術合作事業部總經理
    的頭像 發表于 09-04 14:59 ?653次閱讀

    無處不在的鎧俠存儲

    高性能存儲最遠可以出現在什么地方?對于鎧俠而言,從遙遠的太空,到身邊的手機、家電,幾乎所有智能化設備與存儲息息相關,特別隨著各行各業對存儲需求不斷增多,存儲容量和性能變得更為重要。 例如,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人類在太空收集的數據需要帶回地球、錄入計算機后才能處理。沒有了大氣層的保護,太空對人類和機器都非常不友好,需要隨時對抗宇宙輻射,對抗帶電的亞原子粒子對電子設備造成的干擾,對抗突如其來的各種設備不
    的頭像 發表于 05-29 10:49 ?444次閱讀

    深圳特信電子|4G5G手機信號放大器:告別信號盲區,信號無處不在.

    深圳特信電子|4G5G手機信號放大器:告別信號盲區,信號無處不在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4G和5G網絡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然而,在某些區域,如偏遠山區、地下室或高樓大廈內,手機信號卻
    發表于 05-21 09:07

    深圳特信電子|4G5G手機信號放大器:告別信號盲區,信號無處不在

    深圳特信電子|4G5G手機信號放大器:告別信號盲區,信號無處不在
    的頭像 發表于 05-21 09:05 ?669次閱讀

    無處不在的“電子束”

    電子束焊接是一種高能電子束加熱并熔化工件以實現焊接的方法。在電子束焊中,通過利用一個電子槍發射一個高速電子束,將電子束照射到工件焊縫處,使焊縫瞬間被加熱并熔化,隨后快速冷卻并凝固形成焊接。電子束焊接具有高能量密度、焊縫即時熔化、熱影響區小、無需外加焊接材料等優點,適用于對焊縫質量要求較高、材料厚度較薄、材料易揮發等特殊材料的焊接。 電子束焊接在我們所熟知的領域究竟都發揮著什么作用呢?往下滑讓我們一起探
    的頭像 發表于 05-17 18:32 ?654次閱讀

    是德科技Keysight World Tech Day B5G/6G助力連接無處不在分論壇

    來徹底改變無線通信。 2024年5月28日,是德科技誠邀您蒞臨 Keysight World Tech Day 2024 “B5G/6G 助力連接無處不在分論壇”, 與是德科技及行業專家一起,圍繞
    發表于 05-15 11:50 ?544次閱讀
    是德科技Keysight World Tech Day B5G/6G助力連接<b class='flag-5'>無處不在</b>分論壇

    無處不在的無刷電機,你了解多少?

    電機的歷史始于19世紀初電磁現象的發現,并逐漸成為工業化時代最重要的電子系統之一。隨著技術發展,工程技術人員們發明了許多類型的電機,包括直流(DC)電機、感應電機和同步電機。
    的頭像 發表于 04-20 10:53 ?1064次閱讀
    <b class='flag-5'>無處不在</b>的無刷電機,你了解多少?

    嵌入式微處理器有什么特點?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嵌入式系統無處不在,它們如同細胞中的線粒體,為各類設備提供著能量和智能。
    的頭像 發表于 04-07 14:46 ?741次閱讀

    瑞薩電子RA8搭載強大的Arm CM85核為邊緣AI應用提供支持(上)

    隨著物聯網的爆炸式增長,設備通過無處不在的有線和無線連接相互連接和通信。
    的頭像 發表于 03-20 15:42 ?656次閱讀

    上海雷卯推出USB PD快充接口靜電浪涌保護方案

    USB PD快充充電器已經成為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必備物品,它能夠為我們的各種電子設備提供快速而便捷的充電解決方案
    的頭像 發表于 03-12 16:13 ?666次閱讀
    上海雷卯推出<b class='flag-5'>USB</b> PD快充接口靜電浪涌保護方案

    艾為電子推出第3代自適應可編程SAR Sensor AW963xx系列

    生活中電磁波無處不在,電磁波在傳播過程中所造成的能量消耗或泄露稱為電磁輻射。
    的頭像 發表于 02-27 15:13 ?935次閱讀
    艾為電子推出第3代自適應可編程SAR Sensor AW963xx系列
    百家乐一般的庄闲比例是多少| 德州扑克荷官招聘| 百家乐官网游戏合法吗| 百家乐佣金计算| 能赢钱的棋牌游戏| 互联网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JJ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在线百家乐纸牌游戏| 平顶山市| 澳门百家乐要注意啥| 皇冠网上投注| 易胜博百家乐输| 圣淘沙娱乐| 太阳城百家乐杀祖玛| 新丰县| 百家乐太阳城球讯网| 金溪县| 番禺百家乐电器店| 太阳城百家乐官网的破解| 唐人街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书包| 百家乐计划软件| 百家乐官网博彩网址| bet365 金融| 网上百家乐信誉度| 交城县| 百家乐顶尖高手| 网上百家乐官网信誉| 大发888娱乐城下载| 永利百家乐娱乐| 兴隆县| 百家乐翻天超清| 巴特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六合彩脑筋急转弯| 时时博百家乐娱乐城| bet365金融技巧| 大家旺百家乐娱乐城| 虚拟百家乐官网游戏下载| 赌百家乐2号破解| 汇丰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百家乐平台有什么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