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南華早報》報道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在8月26日上午向南海發射了兩枚東風導彈:DF-26B和DF-21D。
其實,其飛行軌跡不是網上流傳的簡單直線飛行,飛行時間也不是網友簡單測算的5分鐘。
原文標題:49秒!看東風導彈DF-26B和DF-21D同時擊中南海目標的突防軌跡與時間!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科技公眾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導彈
+關注
關注
2文章
75瀏覽量
20527
原文標題:49秒!看東風導彈DF-26B和DF-21D同時擊中南海目標的突防軌跡與時間!
文章出處:【微信號:kejipub,微信公眾號:科技公眾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全球首例介入式腦機接口傳感器血管內取出試驗成功
領銜的團隊主導,并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特色醫學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等多家權威醫療機構緊密合作,共同完成了這一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介入式腦機接口傳感器血管內取出試驗的成功,不僅驗證了該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程豹汽車跨界演繹優雅硬派
12月22日,“智勇雙全 國樂新奏”方程豹汽車新年音樂會在北京的時間博物館舉辦,方程豹汽車攜手法國高端聲學品牌帝瓦雷,邀請來自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中國電影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用于具有寬量程和超高靈敏度的柔性壓力傳感器的仿生納米纖維-瓊脂復合材料
? ? 研究背景 ? ? 得益于人工智能技術和柔性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近年來,類似皮膚的觸覺傳感器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這些傳感器能夠感知溫度、應變、壓力或各種外部刺激,已成為人機交互、智能傳感和醫療保健領域不可或缺的工具。與人體皮膚類似,類似皮膚的感覺設備將外部壓力刺激轉化為電信號,然后通過電路進行收集和分析。基于電路的測量原理,皮膚狀觸覺傳感器可分為電阻式、電容式、離子式、壓電和摩擦電傳感器。盡管在開發具
中國人民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正式揭牌成立
12月13日,由OpenAtom OpenHarmony(以下簡稱“OpenHarmony”)項目群技術指導委員會與中國人民大學共同舉辦的“中國人民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成立大會”在
解放軍人工智能指揮系統:賦能指揮與控制系統
智慧華盛恒輝解放軍人工智能指揮系統是中國軍隊在智能化建設方面的重要成果,該系統旨在提高軍事指揮效能,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自主智能完成情況判斷、指揮決策、自動計劃和對指揮對象實施精確控制等功能。以下
中國科學院大學:實現可再生高靈敏度生物傳感器新進展
高靈敏度和優異的循環使用次數,制約了該領域的快速發展。 中國科學院大學張鳳嬌副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狄重安研究員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李佳副主任醫師報道提出藥物分子
掃描“紅色文物”,致敬崢嶸歲月 3D數字化助力文物保護與傳播
八一建軍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節日,也是全中國人民共同緬懷先烈、銘記歷史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不僅回顧了我軍的光輝歷程,也進一步意識到了保護和傳承革命文物的重要性。 此前,央視特別欄目深度
29年前,中國首位上將院士提出:MEMS等微納技術對國家科技戰略發展很重要!最早倡導
。作為我國戰略導彈慣性技術奠基人之一,他還是 我國慣性技術學科發展的主要推動者,也是國家微米納米技術的主要倡導人。 1995年,時任國防科工委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丁衡高在《
基于MEMS的慣性測量組合,實現中精度、低成本、高可靠性
的不斷發展與成熟,低成本、安裝體積小、中精度的慣性測量組合在實際應用中展現出重要價值。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面向系統的小型化需求,北京航天發射技術研究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93160部隊的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基于MEMS的慣性測量組合,并通過建立誤差參數
東軟榮獲“新一代信息技術領軍企業”“中國人工智能百強企業”大獎
近日,賽迪顧問“2024 IT市場年會(第25屆)”在北京召開,會上正式發布“2024 IT市場權威榜單”,東軟集團榮獲“新一代信息技術領軍企業”、“中國人工智能百強企業”,東軟創新型縣域醫共體解決方案等7項產品同時斬獲“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產品”、“IT創新大賽優勝獎”。
南京牧鐳激光用激光雷達感知風速風向,一煤礦故意封堵傳感器 ,3人被刑拘
? ? 傳感新品 【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開發出基于凝集素糖類分子識別的熱泳生物傳感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孫佳姝團隊聯合北京大學藥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