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深圳國際未來汽車及技術展第三屆汽車座艙電子產業峰會于9月10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均聯智行前瞻研發總監顏卿在會上分享了《均聯智行全球化座艙解決方案演進之路》,以下為演講主要內容。
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均聯智行的顏卿,今天很榮幸有機會為大家做一些分享。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均聯智行全球化座艙解決方案的演進之路。均聯智行(JOYNEXT)是均勝電子旗下四大汽車事業部之一,專注于智能車聯。公司總部位于中國浙江省寧波市,在全球范圍內有4個研發中心、1個生產基地、3處辦公室,目前員工人數1300余名,其中800多名是研發人員。我們的愿景是:用我們的技術,重塑下一代的智能出行。秉著為智能網聯汽車賦能,恪守用戶第一的使命來設計我們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我們為全球市場提供可拓展和高適配的解決方案。
自1997年,均聯智行從最基礎的車載Radio出發,不斷地發展,演進到帶有娛樂功能和導航功能的IVI產品,最終形成一個IVI的生態。從時間線和產品的技術含量來說,我們座艙產品的集成度和復雜度越來越高。 那么,現在汽車座艙這一塊,會如何演進呢?我認為,在汽車座艙領域,未來會有以下這兩方面的趨勢,一是Design for Human,二是電子電氣架構(E/E ArchitectureEvolution)的演進。為什么這么說?我們看到,在過去的一些時間里,在整個四化的技術演進中,主要是集中在車上面,就是Design for Car,包括車聯網、自動化、電動化和自動駕駛等內容。但是在未來,隨著產品的演進,或者自動駕駛的演進,隨著新四化的深入推進,人會從駕駛當中解放出來,注意力不再僅放在駕駛本身,而是可以有更多的注意力去做其他的一些事情。從四化的發展趨勢來看,整車廠從擁有權方面發展,還是會繼續關注在Cockpit方面,而一些互聯網公司會使車從擁有權屬性向使用權屬性方向演進,會更關注Cabin。無論是Cockpit還是Cabin,其實最終這兩個的落腳點,都在人。在這里,如何帶給人更豐富的體驗呢?這是值得思考的。
我認為Design for Human的核心就是用戶的感受體驗。我將其分為三塊內容。第一塊是Immersion,就是沉浸式的體驗。未來不管是駕駛艙,還是座艙,應該給用戶提供沉浸式的體驗。 第二塊是Intuition,就是直覺化。比如說我要打開天窗,現在很多做法,是按車頂的一個按鈕,我覺得那個不夠直覺化,因為你要釋放你的部分注意力,其實可以通過語音,或者通過手勢操作實現,而手勢相較語音會更直觀。無論是從消費電子,還是車載電子的理念,我們都要遵循人最直觀的反應。 最后一點,我認為未來發展的著重點是Empathy,也就是共情。我的汽車未來更加懂我,而不是非要我刻意觸發,或需要我做一些操作,而應該是它可以反過來主動告訴我一些東西。
但目前這三個設計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存在哪些地方呢? 第一個是“Good functions,bad experience”。我們本來已經有一些很好的功能,但在車里的體驗非常糟糕。就目前的自動駕駛來說,很多方面僅僅從車的角度考慮,比如說ACC自適應巡航運行在時速80公里時,在高速公路上經過彎道,如果以80公里的速度轉彎,對車來說,問題不大,但對于人來說,體驗是非常不好的,因為一般在人的認知里,彎道是應該減速的,不減速的過彎會給人帶來緊張感和不信任感。還有不少使用過L2自動駕駛的人跟我吐槽說,當他在長途駕駛中疲勞時,打開L2功能,輔助自動駕駛不但沒有緩解他的疲勞,反而讓他變得更加清醒。 第二個是“Good functions,No use”。車里面現在有很多很好的功能,很多功能從買車到用車,很多人都沒有用過,比如說陡坡緩降功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車有這個功能,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可以開啟它,原因就在于沒有以很直覺的方式呈現給用戶。 第三個是”Not Human”。目前人機交互,對我們來說還不夠人性化。為什么這么說呢?現在的語音交互,IQ已經非常高,對自然語言的理解非常好,同時也可以打斷它,去做更進一步的交流。但是所有人跟它交流,得到的反饋基本一樣的。也就是說,千人一面,而不是千人千面。它不懂你這個人當前的狀態是什么,它不會根據你當前的狀態,給到你相應的反饋。這就是我們現在遇到的很大的問題,還是不夠人性化。
接下來我想討論,功能該如何形成體驗上的躍升。我們想到的解決方案就是對場景的定義。現在大家都在說軟件定義汽車,其實我覺得未來從人的角度來說,我們更關注的是人在駕車或乘車當中的體驗,更應該通過場景去滿足人的體驗需求。這些場景不光是設定,同時更是智能化的觸發,這個場景需要來自于人、車和環境數據的融合。 基于前面所說的一切,我們均聯智行希望打造一個Human Experience Platform。其實在座艙里面,我們一樣可以沿用自動駕駛那一套的方法論去打造這樣一個平臺。首先是Perception Layer感知層,未來車里面的傳感器,包括DMS的攝像頭,包括麥克風陣列,以及各種傳感器去感知這個人,我們會有手勢的感知,視線的感知,情緒的分析,也有感知人的焦慮的一些分析,以及自然語言的處理,再加上我們原先對環境模型的建立和行車狀態的獲知,形成整個座艙內的感知層。 剛才提到如何把功能往體驗去提升,這一塊就需要Planning Layer這一層,需要場景化功能,也就是需要場景定義模塊和場景識別模塊,在什么場景下做什么事情,還有場景產生模塊和場景管理模塊,最終還有場景庫。場景庫的存在,可以不斷通過OTA的方式升級場景庫,在未來智能駕艙和座艙場景里面,豐富體驗感。 我們還有執行層Action Layer。現在我們在車里,除了我們有傳統導航服務以外,更多的是用到一些多屏交互,以及AR顯示,氛圍燈,把場景通過這些途徑展示出來,甚至未來駕艙里面和安全方面的聯動,包括保險帶和安全氣囊。而這些都會成為執行層,這一塊只有大家一起融合,才能提升使用體驗。 這個平臺的建立其實離不開電子電器架構的演進,電子電器架構的演進大家一定耳熟能詳了,但無論是現在基于Domain/Zone EEA還是未來Centralized EEA,都可以拆成三部分來看:一是軟硬件的解耦,二是傳感器的融合,三是OTA。這三部分是支撐Human Experience Platform的基石所在,也是均聯智行所擅長的,我們在軟硬件解耦的平臺化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以適配在未來的整車架構。同時我們在傳感器融合方面也有非常多的量產經驗,包括算法的優化,數據,特征和決策級的信息融合。最后是OTA,我們支持歐洲的eSync聯盟,支持完全或差異更新,支持前后臺安裝,支持斷點續傳,容錯傳輸。基于這三部分能力的不斷演進,才能夯實整個體驗平臺的基礎。 最后我想重點提一下,智能座艙需要更多領域的伙伴一同打造。我們以開放的心態歡迎不同領域的合作伙伴踴躍加入,來一起重新定義我們的智能座艙,為未來的智能出行賦能。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謝謝大家!
原文標題:均聯智行全球化座艙解決方案演進之路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佐思汽車研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88瀏覽量
232463 -
智能座艙
+關注
關注
4文章
977瀏覽量
16424
原文標題:均聯智行全球化座艙解決方案演進之路
文章出處:【微信號:zuosiqiche,微信公眾號:佐思汽車研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研發、制造、服務協同,AMAX全球化戰略新篇章!
![研發、制造、服務協同,AMAX<b class='flag-5'>全球化</b>戰略新篇章!](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0/E0/wKgZPGdOuWWAWazsAACVDff9aFc208.png)
錦浪科技榮登福布斯·出海全球化旗艦品牌Top30
普渡機器人榮登福布斯中國出海全球化品牌TOP30榜單
晶科能源蟬聯“2024福布斯中國·出海全球化”榜單
聯想全球化三大關鍵支柱與兩大基座
南芯科技打造智能座艙一站式芯片解決方案
英飛凌攜手聯發科技打造先進汽車座艙解決方案
![英飛凌攜手<b class='flag-5'>聯</b>發科技打造先進汽車<b class='flag-5'>座艙</b><b class='flag-5'>解決方案</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D7/88/wKgZomYogUaAItyyAAD7fNQrnQE382.png)
跨越地理限制:動態海外住宅IP技術引領全球化網絡新紀元
紫光展銳與斑馬智行簽署達成合作,提升座艙智能化水平
四維圖新與華為達成合作,推進華為HMS for Car業務全球化發展
比亞迪榮登2024凱度BrandZ中國全球化品牌50強榜單 獲谷歌“披荊斬棘全球化品牌”獎
![比亞迪榮登2024凱度BrandZ中國<b class='flag-5'>全球化</b>品牌50強榜單 獲谷歌“披荊斬棘<b class='flag-5'>全球化</b>品牌”獎](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2/49/wKgaomZ03PeAH-yCAAAw7sNn3pI756.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