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胸有成圖”
要徹底弄懂一些典型電路的原理,爛熟于心。圖紙是死的,腦袋里的思想是活的,可以類比,可以推理,可以舉一反三,一通百通。比如開關電源,總離不開振蕩電路、開關管、開關變壓器這些,檢查時要檢查電路有沒有起振,電容有沒有損壞,各三極管、二極管有沒有損壞,不管碰到什么開關電源,操作起來都差不多,不必強求有電路圖﹔比如單片機系統,包括晶振、三總線(地址線、數據線、控制線)、輸入輸出接口芯片等,檢修起來也都離不開這些范圍﹔又如各種運算放大器組成的模擬電路,縱它變化萬千,在“虛短”和“虛斷”的基礎上去推理,亦可有頭有緒,條分縷析,弄個明明白白。練就了分析和推理的好功夫后,即使遇到從未見過的設備,也只要從原理上搞明白就可以了。
2.要講究檢修先后順序
講究檢修順序才可找到解決問題的最短路徑,避免亂捅亂拆,維修不成,反致故障擴大。維修就象醫生給人看病,也講究個“望聞問切”。“望”即檢查故障板的外觀,看上面有沒有明顯損壞的痕跡,有沒有元件燒黑、炸裂,電路板有無受腐蝕引起的斷線、漏電,電容有沒有漏液,頂部有沒有鼓起等;“聞”用鼻子嗅一嗅有沒有東西燒焦的氣味,這氣味是從哪里發出的;“問”很重要,要詳細地詢問當事人,設備出故障當時的情況,從情況推理可能的故障部位或元件;“切”即動用一定的檢測儀器和手段,分通電和不通電兩種情況,檢查電路部位或元件的阻值、電壓、波形等,將好壞電路板對比測試,觀察參數的差異等。
其實有很多故障你連萬用表都沒用上就解決了,電路圖自然免了。
3.要善于總節規律。
一般有一定的維修經驗積累后,要善于總節分析每一次元件損壞的原因,是操作不當?欠缺維護?設計不合理?元件質量欠佳?自然老化?有了這些分析,下次再碰到同類故障,盡管不是相同的電路板,心里也就有了一點底。
4.要善于尋找資料
自從互聯網出現以來,尋找資料變得非常容易。不明白的設備原理,不明白的電路原理,幾乎都可以從網上找得到,什么IC資料都可以從網上找得到。
5.要有必要的檢測設備
如果你將維修當成自己的一番事業,那么一定的設備投資是必要的。電烙鐵、萬用表、常用的拆裝工具,牌子不要太差。有條件的話再弄一個100M的雙蹤示波器,再有條件的話,臵個在線維修測試儀。
-
三極管
+關注
關注
143文章
3622瀏覽量
122400 -
二極管
+關注
關注
147文章
9706瀏覽量
167575 -
萬用表
+關注
關注
88文章
2082瀏覽量
12821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