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收購案終于一錘定音。英偉達和軟銀集團今天宣布了一項最終協議,英偉達將以 400 億美元的價格從軟銀集團和軟銀愿景基金(統稱“軟銀”)收購Arm。擬議中的交易需符合慣例定交條件,包括獲得英國、中國、歐盟和美國監管部門的批準,預計交易將在約 18 個月內完成。本次收購將為英偉達帶來哪些利好,又將對國內外的芯片設計生態帶來哪些影響?
有哪些關鍵信息?
Arm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IP供應商,基于Arm架構開發的移動設備和物聯網設備占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軟銀公布出售Arm的決議以來,多家芯片公司出現在買家之列,引發業界對于Arm能否繼續維持開放授權模式和客戶中立性的擔憂。
針對外界最關心的問題,英偉達和軟銀表示,作為英偉達的一部分,Arm 將繼續運營其開放授權模式,同時保持全球客戶中立性。交易完成后,英偉達計劃保留 Arm 的名稱及品牌標識,并擴建其在劍橋的總部。Arm 將繼續在英國注冊知識產權。
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表示,Arm 的總部仍將設在劍橋。雙方將在劍橋總部擴展業務,創建世界先進的 AI 研究機構,為醫療健康、生命科學、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和其他領域的發展提供支持。為吸引來自英國和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員和科學家進行開創性的工作,英偉達將建造一臺搭載 Arm CPU 的AI 超級計算機。Arm 劍橋總部將成為世界一流的技術中心。
對英偉達有何利好?
數據中心和游戲是英偉達的代表性業務。其實,在2008年,英偉達也曾推出過面向手機的移動處理器,但因為功耗控制不佳等原因,逐漸退出了移動市場。
借由Arm架構在移動芯片市場的統治地位,英偉達能夠提升AI算力在移動市場的穿透力,進一步拓展AI版圖。英偉達表示,此次整合將英偉達領先的 AI 計算平臺與 Arm 龐大的生態系統相結合,旨在打造人工智能時代領先的計算公司,在拓展大規模、高增長市場的同時加速創新。
Gartner研究副總裁盛陵海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收購Arm能幫助英偉達補齊兩個短板:一是缺乏CPU的短板,二是在移動終端的生態短板。收購Arm之后,英偉達可以將其AI平臺能力通過Arm授權到手機、物聯網設備等移動終端,將人工智能平臺拓展到移動生態。
芯謀研究總監王笑龍也向記者表示,收購Arm讓英偉達橫跨CPU、GPU兩大業務,對英偉達意義重大。同時,Arm也有面向移動生態的GPU產品,或將與英偉達的GPU業務產生新的結合點。
對芯片設計生態有何影響?
從成立之初,Arm就采取只出售技術使用許可,不自行生產芯片的發展模式,與全球任何一家芯片公司都不存在競爭關系,因而可以向任何芯片公司進行技術授權。可以說,“中立性”是Arm的立身之本。
雖然英偉達承諾不會改變Arm的中立地位,但業內人士認為,Arm后續的研發計劃將不可避免地側重英偉達的發展戰略,研發的時間和精力也會向英偉達傾斜。而英偉達美國芯片公司的背景,或將導致Arm失去唯一“非美國主流計算平臺”的獨特性,加劇客戶對于地緣政治風險的不安。
賽迪顧問高級分析師呂芃浩向記者表示,Arm技術廣泛應用在移動終端設備中,而中國是移動終端的生產大國,貢獻了Arm總銷售額的20%。如果Arm被英偉達收購,那么Arm將成為美國公司,國內廠商能否得繼續得到Arm的授權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王笑龍表示,英偉達的收購將增強設計公司采用MIPS或者RISC-V等其他架構的意愿。
“從純商務角度來講,最重要的供應商被競爭對手收購,同為IC設計的從業者難免會心存芥蒂。短期內,Arm架構仍是移動芯片設計的主流。但英偉達收購Arm會成為芯片設計公司嘗試其他架構的推手。”王笑龍說。
責任編輯:tzh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167瀏覽量
369212 -
gpu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775瀏覽量
129357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3文章
44928瀏覽量
377058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520瀏覽量
27033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