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紫光展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宣布,中國聯通Cat1芯片集中必選項目結果出爐,紫光展銳成功中標。
根據公布的招標信息顯示,本次采購規模為500萬套,是截至目前運營商Cat.1芯片招標中規模最大的項目之一。此次中國聯通Cat.1芯片集中比選項目的大規模采購,對Cat.1產業鏈乃至整個蜂窩物聯網產業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將推動Cat.1產業的快速規模化發展。此次項目的成功中標,再一次印證了展銳在Cat.1領域的全面領先優勢。
據悉,中國聯通在招標時設置的最高價是3.9美元/套,這意味著,Cat.1將作為中速率IoT場景的主流無線接入技術,正在迎來大規模的市場增長。
據紫光展銳的官方微信報道,截至目前,已經有數十款搭載“春藤8910DM”芯片的Cat.1bis模組等產品在多領域、多場景應用。
中移動計劃2022年商用5G毫米波
在日前舉行的“GSMA毫米波技術深入解讀研討會”上,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男表示,在頻譜、標準和產業的支持下,毫米波已經取得積極的商業化進展,預計將在2022年具備規模商用能力。
李男介紹,5G相對4G,速率和容量都有10倍以上的提升。為了滿足5G需求,擴展工作帶寬是最簡單高效的方法,但6GHz以下的頻譜已經非常緊張,很難找到適合5G大帶寬的工作頻譜。毫米波應運而生,其因在更高的頻段有更大的帶寬,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李男指出,因為毫米波工作頻段非常高,傳播損耗和穿透損耗也非常高,大規模天線是必選技術。
李男同時指出,由于半導體本身原因,毫米波頻段器件單路很難支撐較大的功率。同時,毫米波也會通過波束掃描的方式實現用戶接入,為了保證波束配置的靈活性和波束的分辨率,需要一定數目的具有調控能力的通道。
業界針對毫米波特性提出適合毫米波的數模混合方案。通過在模擬端加入調幅和調相器件,可以實現模擬預算數字疊加混合復型,經過測試幾乎可以達到與純數字復型相當的性能。這樣可以使得毫米波的網絡設備成本和復雜度大幅度下降,對未來毫米波產業化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與6GHz低頻相比,毫米波頻率上升到24GHz以上,終端射頻器件包括天線尺寸都會大幅下降,這樣就有機會將射頻前端包括濾波器等,與天線集成封裝到一個模組里面。封裝天線的AIP技術也成為毫米波終端技術的主流。
在產業化方面,目前網絡設備已經面向室外和室內覆蓋推出了不同站行;終端方面,已經有廠商推出毫米波商用智能手機,還有一些廠家已經支持毫米波CPE;芯片方面,高通已經支持毫米波商用芯片,三星和華為已經支持毫米波工程樣機。由此可以看出,毫米波產業已經基本成熟,為商業化發展和面向用戶的推廣做出階段性貢獻。
在頻譜、標準和產業的支持下,毫米波在全球范圍內取得了比較可喜的商業化進展。截至今年8月份,已經有22家運營商部署了毫米波5G系統,走在前列的包括美國、日本和韓國。
李男表示,毫米波將在2022年具備規模商用能力,中國移動希望屆時可以以SA為基礎部署毫米波網絡。另外,針對毫米波的覆蓋瓶頸以及信號遮擋等問題,需要與產業界聯合進行技術攻關,以便盡快推出成熟的毫米波商用系統。
本文資料來自紫光展銳微信和C114通信網。
-
中移動
+關注
關注
0文章
44瀏覽量
16654 -
紫光展銳
+關注
關注
15文章
865瀏覽量
40787 -
5G毫米波
+關注
關注
3文章
110瀏覽量
23108 -
Cat1
+關注
關注
0文章
42瀏覽量
351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