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是信息社會的核心支持,是世界各國競相發展的重要新興技術和產業。隨著需求的提升和技術的發展,半導體產業已經成為全球技術進步最快、應用滲透最強、行業影響最廣的戰略性、先導性產業之一。
8月26日,“2020世界半導體大會”在江蘇南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楊旭東發表演講,他表示,自2000年至2019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保持了20%以上的年均增速,增速數倍于全球平均水平,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中國市場的開放發展。展望未來,楊旭表示,將優化企業營商環境,建設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與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界共同分享中國市場帶來的發展機遇。
我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已達1.5萬億元
5G、AI、物聯網、云計算等產業的發展為半導體帶來了新需求,而隨著芯片集成封裝尺寸的不斷縮小,摩爾定律也接近極限,這一切都意味著全球半導體產業進入了重大調整期。
楊旭東表示,長期以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始終秉承開放發展的原則,積極利用全球資源,從市場、資金、技術、人才等多個層面深化國際合作,推進產業鏈各個環節的開放創新發展,努力融入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生態體系之中。
得益于開放合作的產業政策,2019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突破7500億元。其中外資企業貢獻了超過30%的規模。全球前20大半導體企業中,已有一半以上在中國建立了生產基地或研發中心。
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的積極參與。楊旭介紹,目前,中國不僅是全球主要的電子信息制造業的生產基地,還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自2000年至2019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基本保持了20%以上的年均增速,增速數倍于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需求規模已達到1.5萬億元人民幣,在全球市場中所占份額超過50%。中國市場的快速增長,是全球集成電路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在華收入已經成為全球主要集成電路企業成長的重要貢獻力量。
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 加快核心技術攻關
2020年3月,我國出臺包括5G網絡、數據中心等在內的新基建發展政策;5月22日,《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了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指出將通過新基建發展,帶動千億投資,撬動萬億市場規模。
作為新基建的基石,半導體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為此,2020年8月4日,國務院發布《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全面覆蓋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市場應用、國際合作等八個方面,涵蓋了集成電路企業從創業早期到上市的各個成長階段。
楊旭認為,《若干政策》的出臺,充分彰顯了我國將更大力度深化集成電路產業國際合作的決心。結合該文件,楊旭對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提出四點想法。
一是完善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楊旭提出,要推動重大科研設施、基礎研究平臺等創新資源開放共享,以重點實驗室為載體,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近年來,工信部認定了103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接下來將繼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二是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支持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楊旭表示,要以企業為市場主體,引導產業優化布局,推動要素有序流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貫徹落實集成電路企業的創新政策,完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發展創投、風投等基金,鼓勵金融機構提高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比例支持企業創新。
三是深化產教融合,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要充分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及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引導創新要素更多投向核心技術攻關。堅持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加強人才供需對接,打通企業與高校間的信息渠道,促進人才培育工作精準對接重點領域需求。
四是堅持開放合作,推進產業鏈各環節開放式創新發展。楊旭表示,要優化企業營商環境,建設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與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界共同分享中國市場帶來的發展機遇。他鼓勵集成電路企業擴大國際合作,更積極、深入地開展國際技術創新交流,參與國際技術標準的制修訂;也強調將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加大侵權懲罰力度。
責任編輯:tzh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92文章
11624瀏覽量
363195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719瀏覽量
222677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6瀏覽量
56602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