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奇安信,人們腦海中除了浮現它是一家網絡安全企業之外,或許印象深刻的還有它與360的“愛恨情仇”。
畢竟,周鴻祎與齊向東“分手”這一事件當初鬧得沸沸揚揚。彼時,周鴻祎的360已經成為網絡安全To C領域的絕對領軍,幾乎每一位電腦用戶的桌面都有“360管家”;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傾注齊向東To B夢想的奇安信,卻還名不見經傳。可以說,當時的To B網絡安全還是一片藍海。
只不過,短短五年時間,網絡安全To B領域卻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不斷有新興企業嶄露頭角之外,就連一直在To C領域精耕細作的360,也揚言要進軍To B。
產生這一變化,一方面由于“棱鏡門”、“震網事件”等大型國際網絡安全事件頻發,我國連年出臺多項政策來支持網絡安全行業發展,政府、大型國企對于構建網絡安全壁壘的意識逐步提高;另一方面,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邊界逐漸消失,以往通過防火墻保護“邊界”的方式遭遇瓶頸,網絡安全技術亟待更新,由此催生出了新業態。
在政策、新興技術的共同推動下,網絡安全行業呈現出了新的發展面貌。除了“老字號”啟明星辰(002439)、深信服(300454)外,剛剛登上科創板的企業安恒信息(688023)、山石網科(688030),也逐漸成為行業的中堅力量。
對于奇安信來說,其在政企安全多年布局已經積累了眾多技術、資源優勢,但是在新的網絡環境下,其如何將上一階段的優勢延續到這一階段?除了與老牌網絡安全公司同臺競技之外,新一批企業也各有特色,奇安信又該如何應對?
危機四伏,競爭者環伺
網絡安全行業是受外部政策、經濟影響極大的行業。對于企業來說,由于注重網絡安全并不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因此,經常有企業忽視它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在“裸露”的情況下遭受攻擊,不僅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更嚴重的甚至會威脅到國家安全。
根據Ponemon研究機構的調查數據,2018年發生的數據泄露事件中,約四分之一都是人為導致,而同期全部數據泄露事件所帶來的平均經濟損失約為392萬美元,同比增長1.5個百分點。研究結果還表明,在遭受惡意攻擊的情況下,修復漏洞以及緩解事件影響的時間需要一年或者更長。
基于這一嚴峻形勢,動用官方力量助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成為了業內常態:歐盟于2018年出臺了一般數據保護條例,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及監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他國家也在討論制定類似數據保護條例。
2017年,我國《網絡安全法》開始實施,隨后,《“十三五”國家信息規劃》中,又明確提出“建立有利于網絡安全產業良性發展的市場環境,加快培育我國網絡安全龍頭企業”。這標志著網絡安全被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除此之外,工信部近年來為了落實網絡安全相關政策,開展了網絡安全試點示范工作,為企業提供了研發、應用、交流網絡安全先進技術和最佳實踐的平臺。
可以說,在國際網絡安全事故的震懾下,通過政策的推動,市場對網絡安全重要性的認知被推向了全新高度。根據賽迪咨詢發布的《2019中國網絡安全發展白皮書》,2018年,我國政企客戶在網絡安全產品和服務上的投入穩步增長,2018年市場整體規模達到495.2億元。隨著數字經濟、物聯網建設逐步推進,預計2021年網絡安全市場規模將達到926.8億元。
市場規模的擴大,帶來的不僅僅是傳統網絡安全產品需求增加,而是催生了新的產品與服務。
防火墻、入侵檢測、殺毒軟件長期以來一直是企業網絡安全保障體系中的三大主力,但這些產品都用于守住“邊界”。然而,時至今日,云計算、大數據的發展,將網絡的安全邊界延伸到了企業網絡之外,網絡與應用均處于動態變化當中——企業的網絡邊界不再等于企業網絡的安全邊界,因此傳統強調邊界防御的安全體系也不再廣泛適用。
在這一行業變動下,網絡安全企業除了布局傳統產品外,紛紛開啟式了在大數據態勢感知、云安全、物聯網安全等領域的探索。
僅以科創板上市公司安恒信息和山石網科為例,在招股書披露的募資項目中,安恒信息欲投入近4億元用于云安全、大數據、物聯網領域產品研發;山石網科欲投入近3億元用于云安全產品研發。更不用說網絡安全領域“老字號”啟明星辰和深信服,研發投入連年增長。押注云安全、大數據安全、物聯網安全似乎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相比于同行業公司“求穩”的研發投入,即在保證每年一定利潤的前提下,開發新產品線。奇安信的風格卻大相徑庭,報告期內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5.86%、45.04%和33.20%。再加之銷售費用、渠道費用等。2017-2019年,奇安信凈利潤均為負,并且根據招股書披露,還有持續虧損的趨勢。
奇安信冒著大幅虧損的風險如此“大刀闊斧”,究竟是虛晃一招還是運籌帷幄?其各項投入是否已經取得成效?未來又有怎樣的增長預期?
一擲千金,建立先發優勢
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相比高額的研發投入,使奇安信在專利數量方面占據了絕對優勢。
截至2020年4月29日,奇安信已擁有主要發明專利368項,主要計算機軟件著作權652項。而科創板企業安恒信息和山石網科的發明專利分別為52項和34項,與奇安信相比,相去甚遠。而目前網絡安全領域“老字號”深信服,截至2020年3月1日,累計獲得國內外專利授權近400件,奇安信與之相差無幾。
除在專利上占據優勢,奇安信還具備優秀的產品化能力。這一能力在市場化進程中尤為重要,因為對于企業來說,構建網絡服務體系需要的并不僅是單點的產品,而是系統化的解決方案。這意味著,具有豐富產品種類和規模化服務能力的綜合性安全廠商,競爭力將越來越強。
尤其在To B領域,個性化定制是客戶的基本訴求,但如果每服務一個客戶就定制一次產品,未免負擔過重。為此,奇安信持續投入四大研發平臺,在這四大平臺上,可以把產品和技術都做成“樂高”模塊,用標準生產實現個性化定制。這將降低新產品研發成本,使企業以最短的研發周期搶占市場。
正是由于掌握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水平,以及優秀的產品化能力。奇安信建立起了區別于國內外其他企業的獨特優勢。
首先,相對于國外競爭對手,如Palo Alto Network(派拓網絡)、NortonLifeLock(原賽門鐵克)等,奇安信的目標市場定位在國內網絡安全市場,且大部分收入來自政府、部委、央企等客戶,出于國家安全考慮,外國廠商難以介入。此外,在金融、電信運營等領域,國外安全廠商的市場份額也在進一步降低,與奇安信不存在直接競爭關系。
與國內廠商相比,奇安信產品布局全面。根據2020年3月31日安全牛發布的“第七版中國網絡安全行業全景圖”,奇安信的產品線覆蓋全部15個一級安全領域和71個二級細分領域,是入圍該全景圖細分領域最多的網絡安全企業。尤其在云安全、大數據安全、物聯網安全領域構建了眾多核心產品,在市場中占據了先發優勢。
高額的研發投入讓奇安信建立了完善的產品線,并且在技術水平上得以領先,那么,其將如何把優秀的技術實力,轉化成業績的增長,讓企業獲得持續成長力?
立足政企,重視體系化建設
2017年《中國網絡安全法》頒布之后,網絡安全逐漸受到政府、企業的重視。而在此之前,網絡安全市場的基本面可以用“亡羊補牢”來形容:企業往往等到發現問題,造成損失之后,才采取措施補救。
這就導致企業在網絡安全部署方面,缺乏系統規劃。而對于網絡安全企業來說,由于總是從事“打補丁”的工作,整體安全市場并沒有得到有效激活。目前,我國網絡投入占IT總投入的比重僅為1%-2%的水平,遠低于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
基于此,奇安信提出了“內生安全”的理念,即采用系統工程的方法論,在企業信息化建設初期就同步規劃網絡安全。
“十三五”期間,奇安信幫助了眾多大中型客戶開展了安全咨詢和規劃,提升了網絡安全在信息化投資中的預算占比。2019年,奇安信的“網絡安全服務”業務同比增長67.15%。這種從源頭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的方式,能夠帶動從硬件到軟件的產品的“一條龍”收入。
除此之外,報告期內,奇安信規模快速擴張,目前已擁有7000余名員工,成為了國內人數最多的安全企業,具備大規模、全國范圍的應急響應服務能力。
2017年,5·12“永恒之藍”勒索病毒事件中,奇安信通過“網絡安全態勢感知系統”為國家主管部門提供病毒全國爆發實時情況,在全國應急指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憑借系統化的方案,以及深入客戶服務的模式,奇安信的客戶范圍已經覆蓋大多數中央政府部門、中央直屬企業和銀行。報告期內來自政府、公檢法司及軍隊軍工部門收入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94.77%,而在其他行業,如教育、衛生、能源、金融等行業,收入也增長顯著。
并且,2017-2019 年,奇安信由老客戶采購帶來的收入具有顯著提升,占比分別為 28.53%、 61.27%和 58.49% 。主要原因是客戶在首次選擇網絡安全產品或服務時,通常會先購買一部分產品,使用后如果滿意,則會在后續采購中傾向于選擇同一家的產品。高復購率再一次從側面印證了奇安信產品線全面、產品質量高。
盡管目前奇安信仍處于虧損狀態,但不可忽視的是其收入規模增長迅速,報告期內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95.98%。
事實上,對于奇安信來說,它看重的并不是眼前的利潤,而是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背后的萬億級市場,可以說,此時的虧損,放在更寬廣的時間維度中,只是九牛一毛。而其構建的“完備產品線、體系化方案、平臺化能力”所帶來的先發優勢,才是讓其受益無窮的真正法寶。
責任編輯:tzh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59瀏覽量
137866 -
網絡安全
+關注
關注
10文章
3193瀏覽量
60204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08瀏覽量
13779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