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眾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對汽車的節(jié)能減排要求也越來越高,電噴發(fā)動機氧傳感器技術也成為各家車企關注的重點之一。數據顯示,隨著傳感器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市場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2018年全球傳感器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突破2000億美元。預計2020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guī)模有望達到2580億美元。
而對氧傳感器而言,根據最新發(fā)布的全國汽車生產量及銷售量數據則可進行推斷。目前國內的汽車產量大約為每年2400萬輛,單車配氧傳感器為2只,則汽車主機年需求量在4800萬只,在主機配套市場的份額達44億元。同時,中國汽車保有量大約是3億輛,根據美國市場統計的大約4年的更換周期計算,那么每年大約有3000萬只傳感器需要更換,其售后市場規(guī)模每年平均可達到30億。因此可以看出,其汽車用的氧傳感器市場規(guī)模達74億元。
只是國內汽車氧傳感器市場均由外資企業(yè)長期占據,如博世、德爾福、NGK、電裝,嚴重制約了我國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且對生產工藝有著極高要求,進入門檻較高,對國內制造氧傳感器的玩家而言,想要突破這層桎梏,并不是件易事。
科銳則以陶瓷芯片為技術壁壘,具有極高穩(wěn)定性,不合格品率極低,且可靠耐用,壽命長,是工業(yè)應用的最好選擇,同時技術門檻較高,被仿造難度極大。如基于氧化鋯陶瓷的氧傳感器,可以長時間在800℃下穩(wěn)定工作,在當前汽車20萬公里壽命要求下,仍然具有極高的活性。
“目前國內大多數氧傳感器公司都是套裝,芯片買回來在進行組裝,我們是從頭到尾,是一個完整的產業(yè)鏈條。”科銳副總經理包紹明博士介紹道,在整個汽車國產化里,芯片的研發(fā)沒有7、8年根本做不出來,再加上要滿足車企的產品需求,要滿足此前國外傳感器公司標定的參數,在功能上改配方、改芯片的結構都需要很高的技術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例如比亞迪對科銳提供的氧傳感器要求,相較于Bosch(國外著名傳感器制造商)傳感器特性曲線完全一致,并能做到原位替代。科銳則通過反復測試完成了3大類17種配方評估驗證試驗、無數次氣體臺架試驗,3次發(fā)動機臺架追加實驗,并進行了極端天氣下的跑車實驗。“相比國外公司,在成本及價格方面,我們更有優(yōu)勢,各方面性能也不比國外的公司差。”在包紹明看來,只要能打開一家車企的“大門”,就能順利進入這個領域。目前科銳已經與奇瑞、比亞迪等車企展開相關合作。
據了解,科銳起源于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公司國營一六一廠傳感器事業(yè)部,其前身專業(yè)為飛機、航空發(fā)動機、航天、船舶等軍工配套各類傳感器。目前研發(fā)人員占比達到48%左右,團隊主創(chuàng)成員包紹明博士則先后承擔國家863、帶領團隊承擔國家多型飛機壓電傳感器配套設計、發(fā)動機氣體傳感器設計開發(fā),從事陶瓷敏感元件及其傳感器的研發(fā)18 年;黃濤博士則在氧化鋯陶瓷、 壓電陶瓷的組分設計和HTCC 工藝等方面有著深入的研究。
除此之外,科銳還在進行軌道交通系統及風力發(fā)電系統項目的研發(fā)。目前科銳已經與西南交通大學聯手,在“成都北”編組站,安裝國內第一套基于聲發(fā)射傳感器的軌道裂紋監(jiān)測系統,主要進行裂紋擴展的實時監(jiān)測以及斷軌檢測。在風力發(fā)電方面則與金風科技一起,在張家口沽源縣1.5MW風機上進行實地安裝,現已正常運轉。
科銳已經建立了整套的氧傳感器芯片及其傳感器的生產線,該條生產線可以在少量調整和建設的情況下快速實現多種類、多型號氧傳感器的批量生產。同時科銳也在尋求A輪融資,計劃融資1500~2000萬人民幣,計劃在片式氧傳感器生產線的基礎上實現寬域氧傳感器及微型氧傳感器的批產。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3文章
51407瀏覽量
756633 -
汽車工業(yè)
+關注
關注
2文章
118瀏覽量
29945 -
陶瓷芯片
+關注
關注
0文章
9瀏覽量
3748
原文標題:以陶瓷芯片為依托,科銳想要通過氧傳感器打開汽車市場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