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產ARM服務器CPU項目貴州華芯通公司面臨經營困境,即將于4月前關閉的消息引發行業內的廣泛關注。華芯通公司由貴州省相關部門與美國高通公司合資成立于2016年,作為高通公司嘗試開拓ARM架構服務器CPU市場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中國地方政府致力于打造數據中心產業鏈的一個努力,華芯通曾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然而,隨著公司即將關閉的消息傳出,不免使人們對國產服務器CPU的發展之路產生了一絲茫然。基于ARM架構開發服務器CPU是否還有機會?國產服務器CPU之路應該如何走下去?
并不意味ARM架構沒有機會
華芯通事件引人關注。人們在分析其失敗原因的同時,也開始對國產服務器CPU如何發展,特別是應不應繼續發展ARM架構服務器CPU提出疑問。
對此,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認為,華芯通關閉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受到了高通公司退出服務器市場的影響。從合作的雙方來看,貴州和高通合作,服務器芯片并不是高通的主業,而是一次嘗試。當高通決定關掉服務器業務時,華芯通的技術來源就成了無源之水。另一方面,貴州方面的支持減弱也是原因之一。貴州不是產業發達地區,從產業基礎、經濟實力、人才資源等方面來看,做服務器芯片都是勉為其難的。“從合資公司的組織架構來講,雖然注冊的總部在貴州,但實際的研發等在北京,對于貴州的貢獻和影響比想象的要小,考慮到公司在服務器市場的競爭能力,高通業務的變化以及華芯通對貴州的貢獻,決定關閉也在情理之中。”顧文軍說。
賽迪智庫集成電路研究所產品和系統研究室主任葛婕也表示,華芯通的關閉原因復雜,包括了資金、技術、生態、運營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在生態方面,ARM服務器在與x86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且服務器生態還不完善。”葛婕說。但是,這并不是說ARM沒有機會。ARM架構的低功耗和多核心特點迎合了數據中心服務器對芯片的某些需求。2018年年底,ARM發布了它的Neoverse架構,其目的就是借此更好地滿足數據中心用戶的需求。國內廠商華為海思和飛騰也都在深耕ARM服務器。可以說,ARM在服務器上的生態并不像有些x86支持者講的那么脆弱。中國企業在這方面發力依然有著很多的機會。
國產服務器CPU布局已經相對完整
那么,中國的服務器CPU產業目前的發展狀況如何?從市場角度來看,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的快速發展,服務器CPU已經成為數據中心乃至整個云端網絡的核心,不僅市場空間巨大,同時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2018年到2025年,全球數據中心處理的數據平均每年增長50%。相應的,服務器和高端服務器CPU也將持續增長,預計到2020年,服務器CPU市場規模將超過300億美元。至于中國市場,根據顧文軍的估算,2018年我國服務器CPU用量約為600萬顆芯片,市場規模約40億美元。
從應用角度來看,雖然深度學習任務主要由 GPU 承擔,但 CPU仍然是云計算芯片的主體,在通用計算和人工智能的推理運算等方面發揮至關重要作用。正因為服務器CPU作用如此明顯,中國推動服務器CPU的國產化勢在必行。根據葛婕的介紹,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在服務器CPU領域已經實現全面布局。國產服務器CPU功耗適度,基本滿足了目前黨政軍辦公信息系統國產化需求,可以開始在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和受控領域進行推廣應用。當前,全球市場上主流的服務器其芯片指令集有四種:x86指令集、MIPS指令集、Power指令集、ARM指令集。我國在這四個指令集架構方面均有所布局。ARM架構方面,飛騰和華芯通均獲得ARM架構授權,開發基于ARM架構的服務器芯片。飛騰主要應用于黨政軍領域,多款芯片得以應用。x86架構方面,海光得到AMD Zen核技術授權,開發基于x86架構的服務器芯片。Power架構方面,中晟宏芯獲得IBM POWER架構永久授權,同時獲得Power8 CPU技術的獨家授權,開發基于POWER架構的服務器芯片。
去年,中央政府采購網發布《2018—2019年中央國家機關信息類產品(硬件)和空調產品協議供貨采購項目征求意見公告》,在原有服務器等類別的基礎上,增設了“國產芯片服務器”這一新的類別,其中包括龍芯CPU服務器、飛騰CPU服務器以及申威CPU服務器。這體現了對國產服務器CPU產業發展的支持。
顧文軍指出,隨著黨政用PC/Server終端市場的啟動,國產處理器發展將進一步加速。龍芯、飛騰等純國產處理器極大受益于該項目的支持。在國產處理器整體進入實質性量產階段,將在特定市場大規模應用和驗證。
加強自主研發與合作開放并重
盡管我國在服務器CPU領域進行了相對周密的布局,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不可否認這些企業實力仍然較弱,產品基本停留在特定市場,華芯通事件就是一個令人驚醒的案例。下一步,中國發展服務器芯片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呢?
首先,中國發展IC產業必須立足于自力更生。華芯通的ARM服務器芯片正是基于高通的Centriq2400芯片做的開發,或者說與高通Centriq2400有著太多千絲萬縷的關系。在高通重點推進ARM服務器的時候,公司自然可以獲得大量底層技術和產業生態上的支持。然而隨著高通因為自身的策略選擇,放棄服務器芯片之后,卻不能不對華芯通的后續產品產生巨大影響。因此,葛婕特別指出,加強自主技術研發,實現CPU核心技術突破。對于采用中外合資或技術合作方式發展的企業,應該加快實現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真正實現為我所用。顧文軍也指出,中國也要保持開放的心態,積極融入到國際的體系中。
其次,要注重產業生態營造和供應鏈風險管控。葛婕表示,CPU的發展和軟硬件生態息息相關,應同時提升國內代工制造能力。
再次,找準應用市場,積極開拓細分領域。國產服務器芯片可以特定和關鍵行業市場為切入點,積極開拓通用市場的利基細分領域,與英特爾展開差異化競爭。
最后,要認識到集成電路的產業特征,比如投入周期長、資金需求多、人才要求高、對周邊配套和產業生態要求嚴格等。發展集成電路需要有耐心、決心和恒心,應當避免短期脈沖式的投資以及人走燈熄式的做法,這些對我國集成電路的長期發展是有害的。
責任編輯:tzh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165瀏覽量
369190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902瀏覽量
213007 -
服務器
+關注
關注
12文章
9303瀏覽量
8606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