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硅谷基因”遇到 “中國市場”“中國制造”,特斯拉一年大漲8倍,市值突破2500億美元,已經超過傳統汽車龍頭豐田(2000億美元),登頂全球第一大市值汽車公司。
2019年特斯拉用了357天時間把上海臨港新區的一片農田變成了特斯拉首個海外超級工廠。2020 年1月7日,特斯拉首批國產Model 3實現大批量交付,價格降至30萬元以下,同時正式宣布啟動Model Y 項目。
特斯拉近年快速崛起,并超過所有傳統車企登頂全球最大市值汽車公司,意味著汽車百年大變局正在到來,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充滿巨大期待。大時代,大變局,中國憑借龐大的市場、強大的制造和研發能力,會否誕生世界級的新能源汽車巨頭?時代造就英雄,英雄成就時代。
1、特斯拉崛起,重塑汽車產業競爭格局。1)Model 3 成為爆款:2019年1至11月特斯拉Model 3北美市場的銷量達到12.8萬輛,超過同級別寶馬2/3/4/5系銷量之和(10.4萬)、奔馳C/CLA/CLS/E系之和(9.5萬)、奧迪A3/A4/A5/A6之和(7萬)。與此同時,通用、福特等傳統車企陸續裁員,FCA(菲亞特克萊斯勒)和PSA(標致雪鐵龍)合并成為全球第四大車企,傳統車企抱團取暖與特斯拉的高歌猛進形成鮮明對比。2)特斯拉開啟了汽車電動化與智能化浪潮:Model 3不僅在三電的工程技術層面做了進一步改進,而且采用了類似于智能手機的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即用一個中央處理器和操作系統控制所有車輛上的硬件。未來汽車產業的核心價值將不再是發動機、車身、底盤,而是電池、芯片、車載系統、數據。全球最大的車企大眾宣布,將成為一家軟件驅動的公司,并設立了“Digital Car&Service”部門,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豐田公司宣布,豐田將從汽車公司轉型為移動出行公司,他們的競爭對手已經不是曾經的奔馳、寶馬和大眾,而是蘋果、谷歌等。3)全球化戰略提速:特斯拉上海工廠進度超預期,有望復制蘋果“硅谷創新+中國市場”的故事。中國政府給予特斯拉土地、信貸等多方面支持,同時中國強大的制造能力和產業鏈配套能力將使得特斯拉國產后成本或較美國本土生產降低20%以上。
2、特斯拉以三代產品定位依次下沉為路徑,以電動化切入、以智能化展開差異化競爭、高度垂直一體化整合,逐步擴大用戶群體,同時維持環保、科技、高端的品牌形象。在執行層面,特斯拉吸取了第一代產品研發的經驗教訓,并在后續的產品生命周期中更加注重創新、工程制造、用戶體驗和成本四者之間的平衡,逐步構建核心競爭力:
1)研發設計:特斯拉歷年研發強度基本在10%以上,遠超傳統車企5%的平均水平。在三電領域,特斯拉擁有不少黑科技,例如高鎳電芯和高精度電池管理系統的組合、開關磁阻電機和碳化硅功率半導體的首次應用,既提升續航里程、又降低整車電耗。在智能化和自動駕駛領域,特斯拉自研車載操作系統和自動駕駛芯片,目前在整車OTA與L2自動駕駛的用戶體驗上超過大多數競爭對手。
2)生產制造:特斯拉奉行高度垂直整合的生產模式,在電芯、電機等核心零部件上基本采用自主設計+代工或者合資的形式,牢牢把握供應鏈主導權,通過規模效應不斷降低成本。根據瑞銀拆解測算,Model3電芯成本約110美元/KWh,低于LG、CATL等其他主流電芯制造商。
3)產品矩陣:Roadster之后特斯拉平均2-3年才推出一款新車型,Model S/X定位于高端轎跑/SUV,Model 3/Y定位于中高端轎車/SUV。少而精、平臺化的車型矩陣帶有蘋果式的極簡主義風格,也讓特斯拉能夠更加聚焦精力打造爆款,從而攤薄單個車型的研發生產成本。
4)品牌、營銷與服務:特斯拉從來不做廣告,但CEO馬斯克憑借成功塑造的“硅谷鋼鐵俠”人設和Twitter互動,為特斯拉帶來超高流量和媒體曝光度。“2018年BrandZ全球品牌價值100強”榜單顯示,特斯拉品牌價值達到94億美元,超越保時捷等老牌豪車品牌。同時,特斯拉采用了直營模式而非傳統經銷體系,利用軟件+OTA的方式為用戶提供車輛全生命周期的售后服務,進一步改善用戶體驗。
3、特斯拉的未來。隨著垂直整合程度的加深,特斯拉正不斷開拓業務邊界,但也面臨產能、產品安全與質量、現金流等方面的問題與爭議。特斯拉未來所面臨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大眾、豐田等傳統OEM,更有谷歌、英偉達、Uber等高科技企業,還有石油巨頭、氫能源技術、中國傳統與新造車勢力。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仍存變數。
1)特斯拉將成為一家全球化車企。Model 3在美國市場已經成為現象級的產品,當務之急在于憑借自建工廠和低價政策將成功復制到中國市場,快速搶占市場,并著手推進Model Y以滿足SUV用戶的需求。此后特斯拉還將推出電動卡車Tesla Semi、電動皮卡Cybertruck。我們預測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將達到3500萬輛,特斯拉年銷量將達到300萬輛,海外市場營收占比將超過50%。
2)未來特斯拉在電動化領域的領先優勢可能被逐步縮小,核心競爭力在于智能化、無人駕駛技術、數據和品牌。從智能手機發展史來看,外觀和供應鏈都極易被模仿借鑒,但蘋果的利潤卻超過所有競爭對手總和,核心在于自研A系列芯片、iOS系統,并打造應用生態和高端品牌。特斯拉通過自研自動駕駛芯片和人工智能算法,并配合數量最大的車隊不斷提供用于深度學習的真實路況數據,特斯拉將擁有比其他競爭對手更高的算法迭代效率。未來一旦特斯拉的攝像頭路線被證明可行性,相對于激光雷達路線將體現出極大的成本優勢。
3)長期來看,汽車服務和能源服務將成為特斯拉新的增長點。特斯拉已經建立了全球范圍的直營店和充電網絡,通過OTA不斷向用戶推送新的軟件與功能,特斯拉正持續構建線上+線下、汽車+能源的服務閉環。全自動駕駛成熟以后,特斯拉還將自建車隊提供出租車服務。
本文來自澤平宏觀微信號,作者是來自恒大研究院的任澤平、 連一席、 謝嘉琪,本文轉載其中的精彩觀點!
-
特斯拉
+關注
關注
66文章
6332瀏覽量
126819 -
供應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683瀏覽量
39023 -
Model3
+關注
關注
1文章
230瀏覽量
20840 -
ModelY
+關注
關注
1文章
65瀏覽量
1325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