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 最新的載人龍飛船在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 39A 發射臺成功發發射。在經過將近一整天的飛行后,搭乘美國SpaceX載人龍飛船的兩位NASA宇航員終于進入國際空間站,與等在那里的宇航員正式會面,這預示著全球商業載人航天時代的到來。
除了創造歷史之外,SpaceX的龍飛船5384倍的主芯片降本成效也足以讓半導體業者振奮。
宇航級,用不起
在航天圈里,有一種器件如貴族般存在:
宇航級器件
一個二極管只要上天驗證成功,
就可以從一個工業級十八線小明星躍升為
宇航級一線大明星,
身價可以倍增上百倍甚至上萬倍。
以現有載人飛船搭載的星載計算機和控制器舉例,
一共14個系統,
為了追求高可靠性,
每個系統1+1備份,
一共28個控制器,
成本總計約1.4億人民幣!
而SpaceX的龍飛船主控系統的芯片組,
僅用了2.6萬人民幣,
成本相差5384倍!
Elon Musk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我們看以下幾條重要的知識點。
知識點
1、 SpaceX 獵鷹九號和龍飛船用的都是Intel雙核的x86處理器;
2、 操作系統用的是Linux,還有LabView和Matlab;
4、 整個主控程序只有幾十萬行代碼。
工業級器件小屌絲的困境:粒子翻轉
航天器所有的器件要經歷很苛刻很苛刻的環境。
首先發射時要禁得住劇烈的抖動和很高的溫度,
才能走出地球。
而真正的煉獄在入軌后才剛剛開始,
面對太陽面的時候,溫度迅速提升,最高到120°C
背離太陽面的時候,溫度驟減,最低到-150°C
就這樣90分鐘一圈又一圈,周而復始,
每圈都是270°C的溫差。
而對于電子器件來說,溫度不是最難熬的,
最難熬的是太空中的輻射,
這些輻射有來自地球的召喚:地球磁場
也有來自太陽的問候:高能粒子
還可能有來自三體文明的問候:
其他太陽系以外的粒子。
而這些粒子,將引發電子器件的神經紊亂,
專業名詞是:粒子翻轉
它將很Surprise地告訴星載計算機和星載存儲器
“下面將是見證奇跡發生的一刻!”
“我要把1變成0,然后再把0變成1。”
有些人問了,多大點事啊,不就差個1嗎?!
但是在比特界,差一位就可差之千里。
舉個栗子:
如果指令20是向上爬升,指令24是停止推進,
后果是難以想象的。
所以如果發生了1和0不分的情況,
整個飛行器的運算結果曾導致非常大的災難。
在1996年,阿里安501火箭,
雖然沒有粒子翻轉,
但是系統試圖將一個64位的數字,
放到一個16位的地址里面去,
隨即發生了1/0錯亂的現象。
結果在點火37秒后,
火箭開始側翻,
隨之爆炸,
因為這個“小”問題,
那次發射損失高達3.7億美金!
回到主題,既然粒子翻轉這么恐怖,
那SpaceX如何做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呢?
很簡單:民主決策
技術名詞叫:parity bits
同位位元
既然判斷不了一個是否翻轉,
那就多放幾個一樣的設備,
通過比較,把不一樣的結果給踢出去。
攢火箭硬件選擇
上文提到,SpaceX沒有選擇用貴族宇航級器件,
而是選擇了經典廠牌Intel的X86雙核處理器,
而SpaceX也沒有用雙核做一件事,
而是把雙核拆成了兩個單核,
分別計算同樣的數據。
每個系統配置3塊芯片做冗余,
也就是6個核做計算。
如果其中1個核的數據和其他5個核不同,
那么主控系統會告訴這個核重新啟動,
再把其他5個核的數據拷貝給重啟的核,
從而達到數據一直同步。
周而復始,不讓一個核掉隊。
據SpaceX前火箭總師John Muratore透露,
龍飛船一共有18個系統,
每個系統配置了3塊X86芯片,
龍飛船一共有54塊。
而獵鷹九號一共有9個分立式發動機,
每個發動機配置了3塊X86芯片,
加上主控系統配置了3塊,
獵鷹九號一共有30塊這樣的芯片。
獵鷹九號主控芯片的總價約:
1.4萬人民幣,2000美元!
我差點砸了手里的X1,
是它阻攔了我攢火箭的大計!
更讓SpaceX開心的事情,
是Intel X86的程序員一抓一大把啊,
而專業宇航級器件的程序用的基本都是特定語言,
程序員比元器件還難找。
而且硬件工程師壓力也小,
X86芯片隨便造,
燒壞了?再來1個。不不,再買一打!
可是宇航級器件僅僅是測試費,
就都夠再買一車X86芯片的。
攢火箭軟件選擇
SpaceX就用的開源Linux寫的操作系統,
而Linux用隨便一臺電腦就可以編寫。
同樣的,SpaceX程序員最愛的還是C++,
用開源的GCC或者GDB做火箭的主控程序。
SpaceX還用LabView,
一款圖形化編輯語言,
對于火箭程序來講,
它更容易實現可視化和流程化,
更容易做復雜的算法設計和數據分析。
SpaceX也用Matlab,
在仿真和矩陣計算上,真的很好用。
而且,龍飛船,獵鷹九號,獵鷹重型,
分享著同一款代碼,
分享著同一類迭代,
分享著同一種喜悅,
多么的模塊化,
多么的互聯網…
大數據監控和測試
2018年,SpaceX一共發射21次,
一個公司占全球發射數量約20%,
而SpaceX的工程師和分析師,
手里有大量的測試數據和實際數據,
而且他們也被鼓勵用不同的維度,
去檢驗飛行器的安全性,
形成最新的也最實用的測試程序,
從而降低實測成本。
同時,Continuous Integration
持續集成也被應用在了程序測試上。
持續集成
為了配合敏捷開發(相對于瀑布開發)的速度和效率而產生的一個用于編譯、測試、發布、部署的工具。
通過這種辦法,
可以讓團隊每時每刻在持續的基礎上,
收到反饋并進行改進,
不必等到開發周期后期才尋找和修復缺陷。
而且火箭程序不同于其他,
會進行“斷弦式”測試,
突然關閉一臺電腦,
來看看發動機到底有什么反應。
總結
航天已經經歷了60年的歷史,
每一次階躍其實都伴隨著各類器件技術革新,
比如:
1950年代的晶體管技術,
1970年代的微控制器技術,
1980年代的數字信號處理技術,
1990年代的高性能存儲技術,
現在,芯片工藝從28nm,16nm,10nm到7nm,
工藝的提升也增加了芯片在太空中的抗輻射性能,
讓商業器件在太空中應用可行性大大提升!
伴隨航天成長的是經典的:摩爾定律。
但是摩爾定律到現在在地面側都快失效了,
而在航天側還沒有開始。
責任編輯:pj
-
控制器
+關注
關注
112文章
16448瀏覽量
179480 -
Linux
+關注
關注
87文章
11345瀏覽量
210414 -
半導體行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403瀏覽量
4063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電動變倍自動對焦顯微鏡:半導體芯片檢測的精密之眼
![電動變<b class='flag-5'>倍</b>自動對焦顯微鏡:<b class='flag-5'>半導體</b><b class='flag-5'>芯片</b>檢測的精密之眼](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4/38/wKgZPGdyBoCAQx2JAAEM0G3I8zw653.png)
【「大話芯片制造」閱讀體驗】+ 半導體工廠建設要求
【「大話芯片制造」閱讀體驗】+內容概述,適讀人群
中國半導體的鏡鑒之路
SpaceX計劃2年內將向火星發射5艘無人飛船
半導體封裝材料全解析:分類、應用與發展趨勢!
![<b class='flag-5'>半導體</b>封裝材料全解析:分類、應用與發展趨勢!](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5/DC/wKgZombfqymADD-MAACGa5yyi0I006.png)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4/59/wKgZombNmXuAA3yFAAmPRyYfOTs137.png)
半導體芯片鍵合裝備綜述
![<b class='flag-5'>半導體</b><b class='flag-5'>芯片</b>鍵合裝備綜述](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4/9E/wKgaomZ9P3eAA5pqAAAi6AXc_CM932.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