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當地時間5月15日發布聲明稱,要限制華為使用美國的軟件技術設計和生產半導體,即其設計生產的半導體產品,使用了美國控制清單(CCL)軟件和技術,以及設計的芯片在美國境外生產,采用了CCL清單上的半導體制造設備,都需要在進出口時申請許可證。
近日華為被曝正在尋找更多的芯片供應商。日前傳出,華為正積極與聯發科、展銳、三星等廠商聯系,就采購更多芯片事宜展開磋商,今日更有消息稱,臺積電正為華為協調產能。
臺積電正協調多家芯片公司給華為優先供貨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積電正在想辦法協調高通、聯發科、AMD、英偉達等廠商的訂單,先挪部分給華為,爭取在120天的緩沖期內先幫華為生產足夠的芯片。如果這次協調成功,華為在今年內芯片產能緊缺的局面將得到部分緩解。
此前,臺積電獲準得到了120天的緩沖期,在120天的緩沖期內,臺積電可以繼續為華為代工,所以120天成為了華為至關重要的時期,必須讓臺積電120天內生產出足夠的芯片。
目前華為已經緊急追加了7億美元訂單,產品涵蓋5nm及7nm制程,其中7nm訂單主要是華為5G基站處理器,而5nm則是生產華為下一代旗艦芯片麒麟1020。
雖然臺積電正在努力協調,但目前臺積電5nm、7nm產能早已經處于滿載狀態,對于臺積電來說,想讓高通、AMD和英偉達等公司的產能優先分配到華為,協調的基礎勢必將給出更多的優惠,而華為付出的成本將會更高。
最終協調能否成功,本質上還是取決于華為能夠付出多少的成本,以及臺積電在此過程中的決心有多大。
不過,關于臺積電正在想辦法協調部分客戶的訂單以為華為騰挪更多產能的報道,5月26日下午,臺積電方面對媒體表示,“公司不揭露客戶訂單信息,無法回應市場傳聞。”
針對華為就采購更多芯片展開磋商,聯發科這樣回應
5月22日,日經亞洲評論引述消息人士的說法稱,華為公司正與聯發科、紫光展銳就采購更多芯片事宜開始磋商,華為有意將兩者的芯片作為替代產品來維持其消費電子業務的繼續運營。華為方面尚未對此置評。
對于和手機廠商的關系,相關人士稱,聯發科的態度一貫是,聯發科和國內多家手機廠商都有良好且長期的合作關系,不管面對哪一家合作伙伴,公司都是致力于芯片性能的研發,以助力終端用戶能以親民的價格享受到高端甚至旗艦機種才能帶來的用戶體驗,從而推動5G移動應用體驗的普及。“這是我們對待客戶的態度,其他相關情況不便評論。”聯發科相關人士表示。
聯發科是臺灣半導體公司,以生產中端智能手機處理器而聞名,該公司的產品通常出現在價格適中的智能手機上。紫光展銳致力于移動通信和物聯網領域核心芯片的創新研發及設計,已推出“虎賁”和“春藤”兩大品牌,其產品全面涵蓋2G/3G/4G/5G移動通信技術以及IOT等無線連接技術。聯發科和展銳的芯片主要覆蓋的還是中低端市場。
此前的5月20日,華為旗下的榮耀手機總裁趙明接受采訪,談及與聯發科合作時稱,聯發科一直是榮耀各個產品系列的合作伙伴,“包括早年一直到現在,榮耀一直在使用聯發科的芯片。我們的戰略一貫如此,未來聯發科的5GSoC上我們也會合作,而且聯發科一貫以來都是榮耀的合作伙伴。”
華為向韓國采購存儲芯片?三星、SK海力士否認
5月24日,據彭博社援引《韓國經濟新聞》消息報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已要求三星電子公司和SK海力士公司保持穩定的存儲芯片供應。
據消息人士透露稱華為已召集兩家韓國芯片制造商在華子公司的高級官員,要求后者穩定供應存儲芯片。華為是三星和SK海力士的五個最大客戶之一,每年花費約10萬億韓元(合81億美元)從韓國公司購買DRAM和NAND閃存芯片。
然而,彭博社5月25日報道稱,這兩家韓國公司的發言人周一均否認了韓媒的報道,三星表示沒有舉行過與華為的會議,而海力士則沒有透露詳細信息。
彭博社報道截圖
三星可能拒絕華為采購Exynos處理器
此外日前有報道稱華為正在積極三星聯系,希望采購手機處理器,不過采購三星的Exynos處理器可能不會很順利。
韓國媒體《中央日報日文版》5月26日發表文章稱,華為正在試圖采購三星的Exynos處理器,預計下半年會正式提出供貨要求。
不過業界認為,華為采購三星的處理器不會一帆風順,三星可能會拒絕對華為供應Exynos芯片,原因也很簡單——供應手機處理器雖然能給半導體業務增加業績,但是與全局比起來,三星更樂見華為手機及網絡設備業務衰落,畢竟在這些領域三星與華為是競爭對手。
韓媒指出,三星也不會是第一次拒絕華為訂單,過去三星就有過這樣的先例——拒絕了華為采購Exynos處理器的要求。目前華為、三星還沒有對韓媒報道發表回應。
總結
針對美國此次發布的針對華為的出口管制新規,中國商務部于5月17日進行了回應表示,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停止錯誤做法,為企業開展正常的貿易與合作創造條件。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5月18日,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演講時表示,美國政府這一做法對華為的業務將不可避免受到巨大的影響,“但過去一年的磨煉讓我們皮糙肉厚,我們有信心能找到解決方案。”
電子發燒友綜合報道,參考自同花順財經、中國證券報、澎湃新聞、觀察者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和出處。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37瀏覽量
25302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