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技術是關于如何構建應用程序,而不是在那里構建應用程序。這意味著全球企業可以在自己的數據中心以及公有云中運行云原生應用程序。 Kubernetes是該模型的關鍵基礎技術之一,這解釋了為什么它在過去幾年中迅速崛起。
Kubernetes通過自動執行附加值低的常規任務,讓全球IT團隊更快地構建和運行應用程序,以便團隊可以專注于為業務增加價值。Kubernetes的核心增值部分是其在任何地方運行的靈活性,即在任何數據中心或任何云中運行。
最近讀了一篇文章,描述了采用云原生IT策略的危險。這篇文章認為“云原生意味著鎖定”,并聲稱云原生都與特定的公有云提供合作,目標是從云計算中獲得最大收益,這與部署云原生技術的大型企業的經驗不符合,這些技術通常是開源技術(如Kubernetes)。事實上,我認為采用云原生實踐是避免供應商鎖定的唯一最佳方法。
可能僅僅是定義錯位而不是結構上的分歧。云原生計算基金會將云原生定義為“使組織能夠在公有,私有和混合云等現代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擴展應用程序的技術。”(參見CNCF常見問題解答。)構建能力可以跨多個云環境部署的應用程序是云原生命題的核心。 在設計可在任何環境中運行的應用程序時,你可以保護自己免受那些使用鎖定來提高價格和減少服務的供應商的影響。
由于以下幾個原因,在Kubernetes上運行的云原生應用程序很容易在多個環境中運行:
云原生應用程序打包在Linux容器中,比其他打包技術(如虛擬機)更容易在多個環境中運行而無需修改。
所有主要的云提供商都提供Kubernetes服務,使Kubernetes打包的應用程序能夠以最小的修改或不修改的方式移動,使企業在云之間輕松遷移。
由于Kubernetes社區開放存儲接口的進步,現在可以直接在Kubernetes上運行數據服務,使數據像容器一樣可移植,從而消除了重要的鎖定源。
最近一次客戶訪問的軼事說明了這一點。我與一家在公有云上投入巨資的全球銀行IT高級管理這會面。雖然該公司的絕大多數工作負載都在一個云上運行,但該公司最近支付了300名開發人員在競爭云上獲得認證,并且正在大力投資以在Kubernetes上運行其應用程序,正是因為這些應用程序能夠運行多云。 “這就像核緩和一樣,”她告訴我。 “如果他們知道我們可以離開他們,選擇一個更好的合作伙伴,如果我們留下來,我們會得到更好的定價和服務。”
這家銀行正在以穩健并且平衡的方式實踐云原生。該公司了解公有云的價值,但它正在構建其應用程序,以便在需要時將其遷移至其他云提供商。
我認為業內的一些人將“云原生”等同于“特定于云的服務”,例如無服務器技術和托管數據服務。我同意采用無服務器和托管數據服務可以導致鎖定。鎖定專有服務和數據格式可防止應用程序在云之間輕松移動。但是,如果企業使用像Kubernetes這樣的云原生技術來簡化遷移,我認為云原生是阻止云鎖定的最佳方式,而不是原因。
-
云原生
+關注
關注
0文章
252瀏覽量
7985 -
kubernetes
+關注
關注
0文章
227瀏覽量
875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