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河南省澠池縣連降大雨,田間濕度大,加上雨后持續高溫,病蟲害有高發態勢。三門峽市農畜局組織四位植保專家來到田間現場診病開方,為預防雨后辣椒病蟲害大面積發生提出科學意見,并詳細講解用藥劑量和噴灑技巧,指導農民精準用藥、科學防治。
與此同時,科技日報記者在濟源市王屋山上的一處蔬菜育種基地看到,同樣的病蟲害,基地人員根本不用擔心。原因就在于田間安置的智能病蟲害監測系統,不僅讓他們隨時隨地掌握田中病蟲害發生狀況,而且可以根據病蟲害種類和發生程度自動精準施藥。
AI成為“千里眼”和“聽診器”
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所長魯傳濤研究員介紹,傳統植保工作依靠人和儀器進行監測,所有信息都需要人工收集后再進行分析,然后才能發布防治方案,無論是效率還是效果都受到影響。
而智能病蟲害監控系統,由蟲情信息自動采集分析系統、孢子信息自動捕捉培養系統、遠程小氣候信息采集系統、病蟲害遠程監控設備、害蟲性誘智能測報系統等設備組成,可自動完成蟲情信息、病菌孢子、農林氣象信息的圖像及數據采集,并自動上傳至云服務器,用戶通過網頁、手機即可聯合作物管理知識、作物圖庫、災害指標等模塊,對作物實時遠程監測與診斷,提供智能化、自動化管理決策,是農業技術人員管理農業生產的“千里眼”和“聽診器”。
在王屋山上,記者看到的這個AI裝置,在連接套的上方安裝有太陽能接收板,將光能轉換為電能,在連接套之間安裝有滑竿,害蟲捕獲箱通過滑套安裝在滑竿上,通過其方便控制害蟲捕獲箱移動,在滑套上還安裝有控制信號接收桿,控制信號接收桿與控制面板通過局域網連接,可以進行自動化控制,通過害蟲捕獲箱可以對飛蟲進行捕獲,在害蟲捕獲箱的下方安裝有除蟲藥液儲存箱和噴灑器,對農作物上的爬蟲進行噴藥殺滅。
事實上,國內外對病蟲害治理的智能化已經做了多年探索,研制的智能化裝備也多種多樣,可以根據病蟲歷史發生情況,結合天氣變化趨勢、土壤溫度、特定的遙感圖像及其他影響因子,通過特定算法,模擬病蟲害發生情況。可以及時對特定區域害蟲入侵情況進行檢測和預警。有的智能設備使用高光譜遙感圖像、田間傳感器,根據歷史發病信息及天氣情況為用戶檢測、預測作物健康狀況。用戶可以通過移動客戶端方便地查看作物健康狀況,極大地降低了用戶上手的門檻。通過預測,每個生產季,農藥投入可以減少50%,同時因病蟲害引起的減產可以降低20%。
今年5月1日起將施行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提出,國家鼓勵和支持開展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依法推廣應用,普及應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推進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智能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等專家認為,《條例》的實施必將催生病蟲害防治智能化熱潮。
智能化管理病蟲害
專家介紹,農作物病蟲害智能化管理,就是通過遠程信息傳輸的方式所的進行病蟲害監測數據反饋系統。它主要利用物聯網技術、模式識別、數據挖掘和專家系統技術,實現對設施農業病蟲害的實時監控和有效控制。平臺一般包括物聯網數據采集監測設備、智能化云計算平臺、專家服務平臺、系統管理員和服務終端五大部分。
物聯網數據實時采集監測,作為最基礎的統計分析依據。智能化云計算平臺,利用智能化算法處理信息,建立病蟲害預警模型庫、作物生長模型庫、告警信息指導模型庫等信息庫,實現對病蟲害的實時監控,通過與實操相結合的告警信息讓農戶采取最佳的農事操作,實現對病蟲害的有效控制。專家服務平臺整合大量的專家資源,以實現專家與農戶的咨詢、互動,農業專家可以根據歷史數據進行分析,給出指導意見,并根據農戶提供的現場拍攝圖片給出解決方案,隨時隨地的為農戶提供專家服務。系統管理員為不同級別的用戶提供不同的使用權限,使得政府農業主管部門、農業專家和用戶等不同的使用角色登錄不同的界面,方便快捷的查看到用戶最關注的問題,在設施面積較大的情況下便于管理、查看。服務終端支持手機,用戶通過手機就可以掌握實時信息,實現與專家互動交流。
基于大數據的農業病蟲害管理系統包括:大數據采集模塊、大數據分析模塊、顯示模塊、農作狀況檢測模塊、設備控制模塊、視頻監控模塊、蟲害檢測模塊、數量檢測模塊、危害程度檢測模塊、種類檢測模塊。
AI技術,不僅可以監測病蟲害,而且可以做到精準施藥、保護病蟲害天地,為綠色農業、精準農業、智慧農業提供服務。將AI人工智能應用其中,更創新性帶來AI小程序線上識別功能,讓農戶僅憑一部手機就可以體驗人工智能時代的便捷與精準。通過AI小程序,掃描農作物的生長狀態和病蟲害情況,在第一時間內獲得線上植保專家給出的專業防治建議,快速和高效采取病蟲害防治措施,減少農民損失。
據統計,近5年我國農作物病蟲害年均發生面積65億畝次、防治面積80億畝次,經病蟲害有效防治,每年挽回糧食產量損失2000億斤左右,占糧食總產量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說,病蟲害防治的意義不啻于擁有3億畝隱形耕地。
智能化防治病蟲害還面臨技術挑戰
河南省農科院研究員張玉亭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國在防治病蟲害的智能化方面,雖然已經起步多年,但還面臨不少問題有待解決。如病蟲害的雷達監測系統還沒有成網;其次是針對性強的傳感器還需要研發。目前的傳感器對集群性的蟲害能捕捉到,但對個別性的蟲害感覺不靈敏,對病害(如花葉病等)更做不到;更為重要的是,在病蟲害數據的及時采集、更新、預報、預防等方面,還面臨巨大的工作量。他說:“相對而言,在滅害方面相對好辦,只要把病蟲害查清,無人機接到指令,就可以發揮作用。關鍵是前期的基礎工作。”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83瀏覽量
24031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高光譜相機:農業監測革命新利器!
孢子捕捉儀的特點和功能有哪些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關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6章人AI與能源科學讀后感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創新學習心得
risc-v在人工智能圖像處理應用前景分析
農業四情監測系統:推動農業智能化發展
名單公布!【書籍評測活動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
FPGA在人工智能中的應用有哪些?
使用光譜技術檢測農作物病蟲害
![使用光譜技術檢測農作物<b class='flag-5'>病蟲害</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D/05/wKgaomZhKgiAeI8YAAJQcemqySI490.png)
無人機遙感技術在農業病蟲害監測中的應用研究
![無人機遙感技術在農業<b class='flag-5'>病蟲害監測</b>中的應用研究](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DA/4C/wKgaomYqApeAO6-BAACnMtgjEKM92.webp)
做病蟲害監測,要如何選擇合適的地物光譜儀廠家
![做<b class='flag-5'>病蟲害監測</b>,要如何選擇合適的地物光譜儀廠家](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8/0F/wKgZomYYnZuAfpR8AAkjyH7Gwqw469.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