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國內城市安全發展應用中,橋梁隧道、燃氣管線等隱患苗頭,都可借助傳感器技術實時監測。比如可燃氣體傳感器監測可燃氣體、智能化開采技術配備有高精度壓力傳感器等傳感設備等等。
今年以來,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傳統產業正邁出轉型升級的新步伐。可燃氣體傳感器實時監測可燃氣體、VR(虛擬現實)排查事故隱患和進行應急救援演練、人臉識別防疲勞駕駛……當高科技來敲門,安全生產又多了一面防護墻。那么,高科技如何增強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呢?
揚州化工園區
在揚州化工園區危化品重大危險源在線監控及事故預警平臺上,一條條安全報警信息清晰列出,并附上相應定位、視頻監控和數據歷史趨勢,還能進行事故風險預警及后果模擬分析。
該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上述預警系統會對企業重大危險源儲存設施內介質的溫度、壓力、液位等進行實時數據采集,超出相應閾值便會報警。通過對報警信息進行智能研判,能自動診斷重大危險源安監設備存在的故障、判斷企業工控系統運行情況等,比起原來時不時跑現場翻臺賬及時、方便多了。
據了解,按照相關規范,企業一些裝有高度危險性介質的儲罐要設有自動聯鎖切斷進出料設施,一旦超過相關設定,會切斷物料供應、停止作業等,有些企業不想因此影響生產,就偷偷把聯鎖拿掉,隱患不小。
而現在,聯鎖動作信號也被接入系統,平臺看不到實時狀態,馬上就知道安全聯鎖被拿掉了。如果一家企業報警次數多了,監管部門就會相應提高檢查頻率,有的放矢。
黃陵礦業公司智能化采煤作業
我們知道,減少人工是智能化開采對礦業安全生產的最大貢獻。在陜煤化黃陵礦業公司,綜采三隊采煤機司機劉錦正在敞亮的監控中心里遠程操作煤機和支架。據其介紹,智能化開采技術配備有高精度重載壓力傳感器等傳感設備,可實時感知工作面頂板、煤幫壓力,實現頂板、煤幫與液壓支架的動態耦合自適應控制。
同時,采煤機具備智能學習功能,能實時記憶,不斷減少遠程干預次數,提高智能割煤水平。與傳統開采相比,生產期間工作區域由原來3個煤機司機、5個支架工、1個運輸機司機共9人聯合操作減至1人巡視,僅此一項每年可節約500多萬元。
現在,國內都在推進城市安全發展,像橋梁隧道、燃氣管線等城市生命線的隱患苗頭靠傳統人工巡檢效率很低,且不容易提前發現,卻可以借助傳感器實時監測。
比如提升監管水平,傳統面授的互動性和可接受程度并不太好,通過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同比例建模并設置相應隱患,會讓體驗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提升隱患識別能力。此外,運用大數據技術還可以分析安全生產的一些規律性、關聯性特征,從而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
-
壓力傳感器
+關注
關注
35文章
2243瀏覽量
163590 -
虛擬現實
+關注
關注
15文章
2290瀏覽量
9616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