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有媒體報道紫光集團旗下子紫光存儲上海公司即將解散,未來紫光存儲業務重點將轉移DRAM。
對此,紫光存儲方面回應稱,為實現紫光集團整體存儲戰略,優化產品組合,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技術服務,紫光存儲對相關業務進行了重新聚焦:壓縮了NAND部分產品線。
紫光存儲方面表示,未來隨著長江存儲3D NAND穩步量產,相關業務將逐步轉移到長江存儲;同時,還將增強DRAM部分產品線。
去年9月2日,紫光集團旗下長江存儲宣布,已開始量產中國首款64層3D NAND閃存,面向固態硬盤、嵌入式存儲等市場。
天眼查顯示,紫光存儲全名為北京紫光存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注冊資本5億元,為紫光集團全資持有,紫光存儲是一家芯片設計企業,聚焦存儲產品及解決方案,具備NAND閃存控制器和高端SSD產品的設計能力,可提供手機、物聯網、PC/筆記本電腦、企業數據中心、云計算平臺等領域安全可靠的全系列高性能存儲產品,覆蓋消費級到企業級各種應用場景。
實際上,紫光集團在存儲領域布局深遠。2016年,長江存儲在NOR Flash晶圓制造商武漢新芯的基礎上,由紫光集團聯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湖北省地方基金、湖北省科投共同投資組建而成。長江存儲是一家專注于3D NAND閃存設計制造一體化的IDM集成電路企業,同時也提供完整的存儲器解決方案。項目總投資約為240億美元。
長江存儲發展迅速。2017年研制成功中國第一顆3D NAND閃存芯片。2018年8月公開發布其突破性技術——Xtacking技術。到2019年底,公司陸續推出32層、64層3D NAND閃存芯片及存儲器解決方案,其中64層已規模量產,此外,長江存儲將直接跳過96層,向128層邁進。
據查詢,紫光存儲目前在蘇州、北京、香港、南京等地注冊有公司。而原報道提到,紫光存儲整體有200-300人左右,主要人員在北京、西安和蘇州,上海僅有一小部分員工。
原報道還援引接近紫光的人士稱,此次是大規模裁員,僅留少部分人員清庫存產品,大部分員工需要另外找工作,另有員工將等待長江存儲,以及紫光旗下其他分公司挑選;被解散團隊本來想做NAND Flash,但一直賠錢,在團隊解散后,未來紫光的重心會放在DRAM上。
值得一提的是,紫光集團在去年6月底宣布組建DRAM事業群,刁石京擔任董事長,高啟全擔任CEO。此舉將進一步拓寬紫光集團在存儲器領域的相關布局,深化和完善紫光集團“從芯到云”產業鏈的建設。
另外,由于原報道最初將“紫光集團旗下子公司紫光存儲”寫作“長江存儲上海分公司紫光長存(上海)”,此舉引發長江存儲出面澄清。
18日下午,長江存儲在其官方微信發表聲明稱,發現了網上有關于長江存儲上海子公司“紫光長存(上海)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人員解散和業務調整的不實報道。
長江存儲聲明稱,報道與事實嚴重不符。“紫光長存(上海)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業務一直圍繞3D NAND芯片設計、研發,測試工程和系統級解決方案產品等方向全速前進,目前公司運轉良好,與總部配合緊密,人員與業務穩定。”
長江存儲表示將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一切權利。
存儲芯片是半導體市場的重要部分。據中信證券數據顯示,存儲芯片產業2019年全球銷售額約1200億美元,對比全球4000億美元的半導體市場,占比約30%,地位顯著。其中,DRAM約620億美元,NAND Flash約570億美元。韓美三家DRAM廠商占全球95%的份額,其中兩家韓國廠商三星、SK海力士占75%。韓美日六家NAND Flash廠商占全球99%份額,其中韓國三星、SK海力士以及日本KIOXIA(原東芝)三家份額超過60%。
電子發燒友網綜合報道,參考自觀察者網、中證網,轉載請注明以上來源和出處。
-
NAND
+關注
關注
16文章
1691瀏覽量
136463 -
紫光集團
+關注
關注
8文章
255瀏覽量
29080 -
長江存儲
+關注
關注
5文章
324瀏覽量
37978 -
紫光存儲
+關注
關注
1文章
9瀏覽量
727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