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出行帶現金,現在出行帶手機,以后出行啥都不用帶,直接刷臉就可支付。
目前,中國的移動支付產品已經日益滲透到生活的主要場景,日前,艾瑞在發布的《2019年中國刷臉支付技術應用社會價值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交易規模達166.1萬億元,2018年中國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為277.4萬億元,同比增長36.7%。并且移動支付用戶規模也在快速增長,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移動支付用戶規模為6.59億人,同比增長17.2%,預計2019年移動支付用戶規模將突破7億人,增至7.33億人。
而隨著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逐漸擴大以及人臉識別技術發展漸趨成熟的背景之下,刷臉支付由于其高效、便捷等優勢開始在移動支付市場嶄露頭角。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成為刷臉支付的“元年”,2018年中國刷臉支付用戶為0.61億人,2019年有望增至1.18億人,預計2022年突破7.6億人,屆時將取代掃碼支付成為主要支付方式。
刷臉支付獲高速發展
據市場相關分析人士表示,刷臉支付能夠獲得高速發展,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窺探:
從技術層面上來看,刷臉支付主要依賴于人臉識別技術的快速發展,一方面,人臉識別算法精確率的提高對人臉識別產業形成了技術面的支撐,根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發布的全球權威人臉識別比賽的最新報告來看,在前十名的企業榜單中,中國企業占據榜單前五位。
并且,我國人臉識別的專利數量也在呈現一個快速增長的趨勢,這也為人臉識別的商業化打下了基礎,從每年新增數量來看,2007 年新增專利尚不足百例,至 2015 年迎來了爆發,全年新增專利已達到 1398例,至2017年,我國人臉識別專利公開數量 2698 項,截至 2018年7月,專利公開數量為2163項。
從政策層面看,刷臉支付能夠應用到市場上,也離不開政策的支持,2015 年,我國出臺《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遠程開立人民幣賬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向市場普及人臉識別,打開人們對人臉識別的認知;其后相繼出臺多項法律法規,為人臉識別在金融、安防、醫療等領域的普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掃清了政策障礙。
2017 年人工智能首次寫入國家政府報告,作為人工智能的重要細分領域,國家對人臉識別相關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不斷的加大。2019年8月,中央銀行在《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中再次提出要探索人臉識別線下支付安全應用,借助密碼識別、隱私計算、數據標簽、模式識別等技術,利用專用口令、“無感”活體檢測等實現交易驗證,實現支付工具安全與便捷的統一。
從需求端來看,熟練支付主要集中在餐飲、零售、醫療和生活出行等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便利店、超市消費場所。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生活的要求也多元化,便利店以及超市也進一步得到增長,因此,刷臉支付的需求也將得到進一步增長。
根據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便利店行業銷售額(含石油系)為1543億元,同比增長31%;2017年,銷售額(含石油系)達到1905億元,同比增長23%,2018年我國便利店行業銷售額將達到2260億元,行業增速達19%,單店日均銷售額超5300元,門店數量達到12萬家,預計2019年中國便利店行業市場銷售額將達2620億元,2022年便利店行業銷售額將達到4056億元,且2023年我國便利店行業市場銷售額有望將進一步增長至4500億元左右,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4.48%。
競爭加劇
可以說刷臉支付已成為移動支付的新賽道,目前,在支付市場中,微信與支付寶占據著90%的市場份額,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刷臉支付也逐漸成為阿里與騰訊的戰場,加大市場的投入與補貼。
今年4月,支付寶發布“蜻蜓”二代;8月,微信支付正式發布搭載掃碼器、雙面屏的“微信青蛙pro”;緊接著在9月,支付寶一口氣推出了兩款基于線下消費場景的新“蜻蜓”——“蜻蜓Plus”一體機與“蜻蜓Extension”分體機。
10月銀聯攜手60余家銀行聯合發布全新智能支付產品“刷臉付”,正式進軍刷臉支付市場。11月初,騰訊還表示其目前正與銀行、銀聯攜手打造符合金融行業標準的刷臉支付產品。
不過,以后隨著刷臉支付的日益普及,受益的不僅是支付寶、微信等背后的商家,還包括人臉識別的相關企業,畢竟刷臉支付與人臉識別技術是密不可分的。
目前,在人臉識別領域中,人臉識別“四小龍”(商湯、依圖、曠視、云從)總體市場份額達 69.4%,是人臉識別初創公司的四大巨頭,不過,上述四大企業均未上市。
而在上市公司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佳都科技、東華軟件等均可受益。
海康威視:公司在人臉市場參與者中是以傳統安防提供商起家。目前,擁有人臉識別領域全產業鏈,在下游實際應用產品,海康威視涵蓋“深眸”系列智能攝像機、“神捕”系列智能交通產品、“超腦”系列智能 NVR、“臉譜”系列人臉分析服務器、“獵鷹”視頻智能結構化服務器、“刀鋒”系列車輛檢索服務器等多種智能安防產品。
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98.4 億元,同比增長17.9%;歸母凈利潤80.3億元,同比增長8.54%;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59.2億元,同比增長23.1%,歸母凈利潤38.11 億元,同比增長17.31%。
大華股份:公司為國內安防領域第二大廠商,依托于 CPU、DSP、GPU 和 FGPA等芯片技術,推出一系列的產品,包括前后端的人臉識別、卡口電警、視頻結構化、雙目立體視覺和多目全景拼接產品,形成人臉識別全產業鏈,日前,公司發布了大華睿智第III代旗下的五大系列產品。
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64.28 億元,同比增長9.3%;歸母凈利潤18.77 億元,同比增長20.06%,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6.22億元,同比增長7.76%;歸母凈利潤為6.38億元,同比增長32.53%。
總體而言,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政策的利好,再疊加下游市場的需求,刷臉支付會迎來高速的發展。
來源:格隆匯
-
人臉識別
+關注
關注
76文章
4017瀏覽量
82315 -
刷臉支付
+關注
關注
2文章
98瀏覽量
1051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