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反饋
1、振蕩器的一部分輸出在使振幅減小的方式下向輸入的返回。
2、指受控部分發出反饋信息,抑制或減弱了控制部分的活動。
3、負反饋是指反饋信息與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質相反的反饋
4、若反饋的作用是減弱反射中樞對效應器的影響,稱為負反饋,反饋信息為負。在一個閉環系統中,控制部分活動受受控部分反饋信號(S5)的影響而變化,若S5為負,則為負反饋。其作用是輸出變量受到擾動時系統能及時反應,調整偏差信息(Sc),以使輸出穩定在參考點(Si)。
負反饋的四種基本類型
一、電壓并聯負反饋
圖所示的電路,也是我們前面已討論過的集電極-基極偏置電路,當時是從穩定靜態工作點的原理來討論的,圖中Rf是基極偏置電阻,為放大電路提供合適的靜態工作點。根據反饋原理,Rf又是一個反饋元件,引進直流負反饋來穩定靜態工作點,同時還引進交流負反饋來改善放大電路性能。下面我們來判別反饋的類型。
當輸出端短路后,輸出電壓u0消失,反饋信號也消失,因此是電壓反饋。用瞬時極性法判別,當輸入信號ui瞬時為“+”時,三極管基極和集電極瞬時極性如圖所示。可見反饋到輸入端為“”,削弱了輸入信號ui,因此是負反饋。由于基極上瞬時極性為“+”,集電極瞬時極性為圖電壓并聯負反饋“-”,所以反饋元件上電流if的方向是由基極指向集電極。
從輸入端看,凈輸入信號電流ib是由輸入信號電流ii和反饋電流if并聯合成的,即ib=ii-if。所以是并聯負反饋,因此圖是電壓并聯負反饋放大電路。
二、電壓串聯負反饋
圖所示的兩級放大電路中,反饋信號由輸出電壓u0經過反饋元件Rf,送回到第一級三極管的發射極e與“地”之間。當輸出端短路時,輸出電壓為零,反饋信號也消失,因此是電壓反饋。再用瞬時極性法判斷,假設第一級三極管的基極瞬時極性為“+”時,其余各電極的極性如圖所示。可見,反饋到第一級三極管發射極的瞬時極性為“+”。從三極管輸入端來看,反饋信號起著削弱輸入信號的作用,圖電壓串聯負反饋即ube1=ui-uf。因此,發射極上的瞬時“+”極性,相當于向基極反饋極性電壓。所以圖是電壓串聯負反饋放大電路。順便指出,圖中RE1不僅和Rf共同起著電壓串聯負反饋作用,而且還起著第一級放大電路本身的電流串聯負反饋作用,這個概念在后面再作討論。
三、電流并聯負反饋
圖所示的兩級放大電路中,反饋信號取自三極管V2發射極電阻RE2上的電壓,而RE2兩端的電壓又正比于輸出電流ic2(因為ie2′是ie2的一部分,而ie2≈ic2),因此它是電流反饋。當然,我們也可用輸出端短路后,反饋信號有無消失來判別。用瞬時極性法標出各處信號的瞬時極性后,可知,反饋到輸入端的極性與輸入信圖電流并聯負反饋號極性相反,因此是負反饋。根據圖中標出的電流方向,從輸入端可知,輸入電流ib1是由原輸入電流ii和反饋電流if并聯合成的,即ib1=ii-if,并使凈輸入電流減小,是屬于并聯負反饋,所以圖2-63是電流并聯負反饋。
四、電流串聯負反饋
圖所示的電路,其中偏置電路就是我們講過的分壓式偏置電路,只是去除了與發射極電阻RE并聯的旁路電容器CE。這樣,RE不僅通過直流電流,還通過交流電流,它既在輸入回路,又在輸出回路,輸出回路的電流流經RE,并在RE上產生一個與輸出電流成正比的電壓,即uf=ie·RE≈icRE。從輸入回路來看,這個電壓與輸入信號ui串聯后加到三極管的發射結,因而RE實現了將輸出信號的一部分反饋到放大電路的輸入端,因此,RE是反饋元件,uf是反饋電壓。并且是屬于電流反饋。
在輸入回路有,ube=ui-uf,即反饋電壓uf和原輸入電壓ui串聯合成后,使凈輸入電壓減小,削弱了輸入信號,圖電流串聯負反饋因此是串聯負反饋,所以圖是電流串聯負反饋。
從上面分析可知,對于電壓負反饋來說,無論反饋信號以何種方式送回到輸入端,都是利用輸出電壓本身的變化,通過反饋電路自動調整凈輸入信號大小,從而自動調整輸出電壓。因此,電壓負反饋的特點是使放大電路的輸出電壓趨向于維持恒定。同樣,對于電流負反饋來說,都是利用輸出電流本身的變化,最終自動調整輸出電流。因此,電流負反饋的特點是,使放大電路的輸出電流趨向于維持恒定。
-
負反饋
+關注
關注
6文章
218瀏覽量
30138 -
負反饋電路
+關注
關注
1文章
35瀏覽量
929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