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臨時搶跑有作秀之嫌,但從網絡規模、頻譜適配、終端類型、業務模式、資費策略以及用戶數量等角度,韓國5G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是毫無質疑的,在網絡商用半年之際,系統回顧和分析韓國5G的進程有利于我們加深對行業的理解和認知。
爭分奪秒的大國情懷
5G首發的競爭,是大洋兩岸美國和韓國的游戲,時間就在2019年4月份。美國Verizon和AT&T一直計劃在28G和37G Hz建設高頻網絡并于4月啟動,同時韓國三大運營商也計劃在4月5號正式商用5G。對此,Verizon調整了計劃宣布將提前一周(4月3號)在明尼阿波利斯和芝加哥商用5G,得知該消息后的SKT為了拔得頭籌臨時提前兩天推出5G商用服務。
也就是在2019年4月3日晚間11點,韓國最大網絡運營商SKT領先大洋彼岸的美國Verizon一小時正式宣布全球首發5G網絡,首批用戶是6位社會知名人士,同時三星也發布了其首款5G手機Galaxy S10 5G。不同于Verizon和AT&T以高頻覆蓋的無線固定接入為主的業務模式,韓國運營商的5G建設選擇了更適合商用的3.5G低頻頻段。三大運營商SKT、KT和LG U+均在4月啟動了其5G網絡的商用,雖然對于到底誰才是真正首發5G有著一些爭議,但2019年4月3日必將作為一個重要的日子被載入人類通信史。
回顧韓國5G的前世今生
為何韓國社會如此在乎5G首發,仔細分析韓國5G歷史事件就會明白其原因。作為東亞科技強國的韓國,始終把5G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選項,在5G發展的各個關鍵時刻動作不斷。
在中國啟動4G規模驗證的2013年,韓國政府就成立了5G產業推進組織5G Forum,從總體層面統籌和推動韓國5G的發展。2013年底,韓國發布5G移動通信促進戰略,明確了國家層面的宏觀規劃。2014年6月同歐盟簽訂了5G戰略合作協議并在2017年2月在愛立信的支持下由韓國SKT和德國電信完成了首個跨洲際的網絡切片演示。韓國設備商三星在高頻上的技術積累更是獨樹一幟,曾宣傳高頻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完成SA獨立組網并進行過一定驗證,這些積累確立了韓國在5G商用早期領先的地位。
2018年,韓國運營商聯合設備商在平昌冬奧會上為觀眾提供了同步超高清觀賽體驗,360度VR直播以及互動時間切片等多項創新服務,讓世界看到了韓國在5G上的實力,也進一步堅定了韓國政府加快促進5G商用的決心。
2018年6月,韓國三大運營商SKT、KT和LG U+以3.6萬億韓元(約合210億人民幣)的金額,在3.5G和28G上各自獲取了100M Hz(LG U+為80M)和800M Hz商用頻譜,為網絡規模部署掃清了最后的障礙。
為加快5G商用步伐,三大運營商均選擇了NSA制式來建設5G,也就意味著在設備商選擇上需要較多的考慮現網4G設備商的存量格局。三大運營商里,SKT和KT的4G供應商主要是三星、NOKIA和Ericsson,而用戶數排名較靠后的LG U+的4G供應商除開上面三家以外還包含華為。在經歷了大半年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之后,盛宴就緒,狂歡開啟,時間飛速轉到了2019年4月。
商用半年在即,發展進程幾何?
從4月初商用至今剛好半年時間,在回顧韓國5G的商用進展之前,我們先回顧韓國移動網絡的情況。
韓國移動運營商按照市場占有率排列分別是SKT、KT和LG U+,從規模角度雖然LG U+4G用戶偏少,但是網絡體驗卻一點也不差。援引自OPENSIGNAL組織的移動網絡用戶體驗測評數據顯示,在4G可用率、視頻體驗、下載速率、上傳速率和網絡時延等多個指標對比中,LG U+有三項拔得頭籌,總體評分和評價更是超越了前兩大移動運營商。
這些都得益于LG U+比較積極的網絡建設以及營銷策略(唯一一家4G引入中國設備商的運營商)。在5G時代,LG U+這種積極策略更有進一步延伸的態勢,不管是資費還是網絡建設節奏上都非常吸睛,當然另兩大運營商也一點不落后,讓我們看看韓國三大運營商的5G資費策略:
從圖中可以看出,運營商提供了話費優惠、終端補貼、權益附送等組合方式來發展用戶,這些策略也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從4月初商用5G開始,韓國5G用戶數飛速發展,用了69天時間達到100萬用戶,160天時間達到300萬用戶,預計到2019年底可以達到500萬用戶。從單個用戶含金量上,無論是DOU還是ARPU都有明顯提升,DOU從4G的不足7GB提升到了40GB,ARPU也有約70%的提升。
5G用戶群體目前主要來自于本運營商高端用戶的資費升級,以價格不敏感的中高端人士和時尚人群為主,后繼預計將在運營商豐富多彩的優惠策略以及快速上市的終端刺激下覆蓋更為廣泛的人群,預計2020年韓國5G用戶能發展到1500萬,整個滲透率超過30%,到2021年韓國5G可以達到60%以上的滲透率,成為標準的業界先鋒。
從韓國運營商的投資規劃分析數據可以看出,4G投資從2011年開始,2012年達到高潮,2019年開始快速衰減。5G投資預計會某種程度上復制4G的走勢,在2019-2023這五年保持一個均勻的速度,最終5G建設需要持續6-7年左右的時間,從而實現較好的覆蓋,屆時全國的5G站點數量會超過一百萬,超過之前4G 80萬站的規模,成為從站點規模角度僅次于中國和日本的亞洲第三大網絡。考慮韓國國土面積、人口基數以及用戶數量,從網絡KPI角度來看韓國很可能在世界都屬于非常領先地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筆者認為,中國一線城市跟首爾等城市比較起來,在消費能力和人口密度上均十分接近,在發展歷程以及業務模式上也有很高的相似性,因此韓國5G的發展對中國有著極大的參考意義。
中國的3G網絡牌照發放于2009年第一季度,落后業界領先國家大概9年,4G牌照發放于2019年第四季度,落后業界排頭兵大概4年,5G牌照基本上是同步于業界最早發放。
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運營商和設備商,全球手機前六大廠商里面中國占三席,中國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無線網絡。三家運營商4G基站數大概占據了全球4G總基站數的60%以上,而且由于DOU快速增長,2019-2020年預計國內還能新增加100萬站的4G規模。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中國能夠建成世界上最好的5G網絡:
政策方面:工信部二季度率先發放5G牌照,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了地域性的刺激政策,對5G建設的站點獲取、電費昂貴、建設進展緩慢問題也給與資金和政策支持;
運營商方面:三大運營商紛紛加快5G步伐,均發布了其5G理念以及5G商用品牌,預計今年國內5G的基站建設規模在15萬站以上,明年5G站點建設量將在100萬站左右;
用戶方面:截止10月初,三大運營商的5G用戶預約數已經超過千萬,用戶熱情遠超預期;
終端角度:各大主流廠商均已經發布自己的5G手機,5G手機已經下探到3字頭價位,預計到2020年下半年,5G手機價格可下降至2000元,價格上大規模普及的基礎將完全具備;
綜合各方因素,相信最終中國國內的5G基站數量能達到600萬站,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用戶最多的5G網絡。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6瀏覽量
56603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