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色域,色域是不是越高越好?
我們平時對色域的稱呼有很多,相信你也在不同的地方見過不同的它。
色域,你可以將它定義成為一種標準,可以算是硬性指標吧,但是這種硬性指標卻并不是單純的越高越好,現在很多的消費者曲解了色域之中的含義,這個色域,也不簡單的就是一種標準,它是很多標準的統稱。
我們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RGB這個三個字母,那么RGB代表的究竟是什么呢。
R就是Red紅色,G就是Green綠色,B就是Blue藍色,我們看到上面這種圖就可以簡稱為色域圖,RGB就是代表了角落里的三種顏色,中間面積就是可呈現顏色范圍,而色域就是這種范圍的一個統稱。
由于現在技術的瓶頸,目前的顯示設備還無法完全覆蓋我們的所有可見光色范圍,所以就有了各種色域的標準。
例如sRGB就是微軟和惠普等廠商制定的一種顏色準度,這種色域標準提供了一種標準方法來定義色彩,讓顯示、打印和掃描等各種計算機外部設備與應用軟件對于色彩有一個共通的語言。
其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廠商提供其產品的色彩偏好,更加統一的制作產品,也為消費者提供購買參考。
當色彩成為關鍵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時,顏色所起的作用變得更加不可忽視。
比如:當你在淘寶上買衣服的時候,就需要有真實、準確的色彩再現,而不能有色差。sRGB消除了不同顯示系統在色彩還原上的原有差異。
不同顯示設備間的RGB色彩,自然會發生一些變化,因而經過不同的顯示設備后就無法正確地再現色彩。
如今,隨著以計算機為核心的演示設備越來越成為市場發展的關鍵工具,正確的圖像和色彩還原比以前變得尤為重要。
現在有了sRGB標準,讓用戶無論在各種顯示設備上觀看圖像,都可以確保得到相對統一的色彩。
我們用sRGB來舉例,只是因為這種色域非常流行,是目前衡量一款顯示設備的顏色標準的指標。
但是sRGB的在整體色域圖上的覆蓋范圍并不像某些其他的標準的面積那樣大,它只是現在大家都承認的一種還原物體本色比較準確的一種色域標準。
總結來說,我們現在所說的電視和顯示器產品中的色域數值,都是按照上面其中一個標準來衡量的。
例如一款產品的色域是sRGB的105%覆蓋率,說的大致就是這款產品的色域是在sRGB標準色域圖中的色域覆蓋面積比sRGB標準要大5%左右。
不同設備,不同需求,不同傾向,不同色域!
就用于設計制圖的專業顯示器而言,對顯示的成像顏色還原有更加高的要求。
一般來說,衡量顯示器產品的色域標準是sRGB和Ntsc兩個標準,能夠盡可能準確的覆蓋sRGB且三色(紅綠藍)傾向較為均衡的,呈現色彩也就會更加準確。
100%的sRGB在NTSC色域標準的圖中,大概占面積的72%,這就是為何很多顯示器廠商在宣傳產品時72%NTSC色域的由來。
但是對于主要觀賞節目的電視產品來說,更豐富的色彩能夠直接的提升使用者的觀看享受,相比顯示器來說,電視產品突出的是更豐富的色彩,更強的視覺沖擊力,這就是不同屬性的兩種顯示產品,在顏色傾向上的不同,也決定了它們使用色域標準的不同。
電視需要更多更豐富的色域標準來統計,NTSC是其中的一種,DCI-P3(也有很多手機使用這一標準)則是比NTSC色域更豐富的一種標準。
在進入了8K電視爆發的元年(2019年)之后,8K電視所采用的色域標準,就又一次更新到了bt.2020,這是一種“立體”的色域標準,更加復雜,只需要知道就好,今天暫且不去深究bt.2020的傾向及優勢。
色域:不是越大越好,但卻能說明一定的問題。
老司機從色域圖上能看出什么?答案,就是這個設備的色彩傾向,以及色彩的豐富程度,面板能夠呈現色彩的種類,以及同種顏色不同色彩的區別是否明顯(舉例:同樣都是紅,此紅非彼紅,稍微暗一點的紅,與明亮一些的紅,是否分得清楚)。
很多人認為,色域越高,屏幕呈現的顏色飽和度就越高,這是一種錯誤的思考方向。其實,色域面積的大小嗎,跟最終呈現效果之間的聯系,沒有你想的那么大。
舉個例子,一款電視的NTSC色域為105%,意味著他能夠解析出的畫面可以包含色域覆蓋范圍的內的所有色彩,但并不意味著他不管顯示什么畫面,都要一股腦的全用上。
這就好像我有一萬種顏色的畫筆,但每次畫畫的時候,卻不會每一根都用到。
這是筆者曾經測試過的一臺電視產品的色域及對比度數值圖,我們來看看他最后的成像素質是怎樣的。
是不是顏色非常艷麗?具有廣色域屬性的電視產品,成像的風格都是非常艷麗的,上面兩張圖很好的體現了電視的高色域優勢,場景固定的畫面能夠很好的分析電視成像的細節,偏向討好眼球,同時盡可能的保留畫面呈現物體的質感。
看了這么多,現在你理解色域究竟是什么東西了么?有問題在評論區提問哦!我們是專業的。
-
顯示器
+關注
關注
21文章
5010瀏覽量
140407 -
色域
+關注
關注
0文章
18瀏覽量
1238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