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途商業評論是互聯網時代“新商業第一媒體”,旨在用好內容助力企業成長,通過商業邏輯分析、模式盤點、新技術新系統介紹等深度內容,提供最具參考價值的商業資訊。
國內媒體像瘋了一樣的扎堆報道人工智能,這給不了解人工智能的讀者造成了認知上的很大誤解。唱衰派表示人工智能全是泡沫,用不了多久那些鼓吹者就會被啪啪打臉。而另一個極端派則直接將人工智能等同于機器學習,通過谷歌的AlphaGo和Master來證明機器學習的力量有多么可怕,甚至表示奇點將提前到來,人類馬上會因為人工智能進入一個完全未知的時代。
這些肆意占領大家注意力的內容,也讓圈內從業者和圈外投資人產生了不必要的焦慮,導致2016年催生出了很多To VC的公司。這些公司,用羅振宇的話說,都是“為了融資而搞事情”。據報道,2016年1月至9月這段時間,光是機器人產業公司就猛增了400多家。
與大環境相反,真正在做事的人工智能公司會低調很多。思必馳就是一個例子。
前兩天在思必馳的北京中心,思必馳CMO龍夢竹接受了品途商業評論專訪。一個半小時的采訪下來,龍夢竹談到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低調”。2007年成立至今,這家公司已經走過了十年,作為國內頂尖的語音交互技術公司,圈內幾乎無人不知,但是圈外很多人還都以為思必馳是一家初創公司。
龍夢竹認為“過去一年,人工智能行業已經被媒體進行了十分集中的曝光,但如果你注意看,很多談的都是前沿論文或者實驗室技術,都是一些demo。這樣的東西對媒體來講,有噱頭,能賺眼球,但對改變大眾生活,感受人工智能為生活帶來的真正變革并沒有幫助,造成實際改變甚微,但社會預期過高的現象。”
據資料顯示,目前思必馳已經完成了多輪數億元巨額融資, 2012年,思必馳獲聯想之星和啟迪創投聯合投資的A輪數千萬人民幣,2015年底獲阿里2億元B輪投資,時隔半年,2016年9月完成 C輪,最后這次融資沒有透露融資額和投資方,龍夢竹表示“目前,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需求太旺,投資項目品類也十分繁多,略顯有些浮躁與浮夸,對于技術性企業而言,腳踏實地做實事才是生存的重中之重”。
圖1 思必馳聯合創始人俞凱
思必馳很少對外發聲。其聯合創始人俞凱是劍橋大學語音博士,也是思必馳的首席科學家。CEO高始興也畢業于劍橋大學商學院,負責整個公司大方向的戰略和運營,“找人找錢找方向”。用龍夢竹的話說,CEO高始興是個很腳踏實地的企業家,從來不搞虛的東西,也不怎么拋頭露面。“高總認為,技術型企業應該專注技術,拿出實際案例,用實際行動帶給大家驚喜。”龍夢竹說。
圖2 思必馳CEO 高始興
思必馳的三駕馬車
思必馳的核心技術是提供基于語音交互的軟硬一體化解決方案以及基于特殊智能硬件產品的模塊陣列。這些技術主要由三條業務線來實現落地:智能車載、智能家居和智能機器人。
智能車載
這三條業務線中,目前,智能車載是投入產出比最高的領域。龍夢竹向記者介紹,智能車載分為前裝、后裝和互聯網汽車三個細分領域。前裝指的是通過與汽車廠商合作,在汽車出廠時就裝配好的智能車載系統。后裝則主要是指通過和單獨的硬件公司合作生產的智能車載設備,可以單獨銷售、安裝。而互聯網汽車是指與汽車廠商在整車上的合作。
前裝因為涉及到出廠標準問題和整體戰略的配合,不大可能讓廠商專門為這套設備多開一條生產線,所以前裝車廠的合作需要長時間的磨合。而互聯網新能源汽車領域,思必馳已經與一些車廠建立了合作,但具體落地還需要時間。所以,目前思必馳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后裝方向,比如智能后視鏡、智能車機、HUD和車載音箱。同時在前裝領域也保持積極配合的態度,目前已經進入幾家國際知名車企的白名單中,有待進一步的溝通。
圖3 思必馳與樂駕科技合作的的車載產品:車蘿卜二代HUD
這些合作的智能車載硬件都搭載了思必馳的對話操作系統(AIOS),該系統不僅可以實現流暢的語音交互,還通過與高德地圖、大眾點評、墨跡天氣、酷我音樂、喜馬拉雅FM等第三方內容公司進行合作,集成了豐富的內容服務。為了更直觀介紹,龍夢竹向記者現場演示了兩款使用了思必馳語音交互技術的智能后視鏡的使用。說出喚醒詞,智能后視鏡便被喚醒,隨后你就可以進行語音命令,比如撥打電話,回復微信,路線導航、聽歌、找附近吃喝玩樂的地方。據了解,該系統目前已升級至最新版本,新增了one-shot一把說、自定義喚醒詞、導航/音樂中的快捷交互等功能。
智能車載的盈利模式是收取技術授權費,用戶每激活一臺設備,廠商就要支付思必馳一筆授權費,也就是說,產品銷量越大,營收越可觀。近年來,智能車載后裝市場一直十分火爆,據龍夢竹透露,智能車載能達到數億的市場規模,從最近12個月的后臺數據來看,思必馳在智能車載領域的用戶數每個月都保持百分之百左右的平均增長速度。目前已有300多家車載廠商采用了AIOS集成方案,比如易圖、捷渡、天之眼等。“在智能車載后裝這一領域的市場份額,思必馳已經是第一。”
智能家居和智能機器人
在智能家居和智能機器人領域,思必馳的客戶不乏阿里、騰訊、小米、魅族、360、海爾、聯想、美的這些知名企業。
圖4 思必馳與大華合作產品:樂橙小樂育兒機器人
圖5 思必馳與聯想合作產品:聯想音箱
除了提供軟件層面的語音交互解決方案,思必馳的麥克風陣列技術也被廣泛用于智能家居和智能機器人等硬件中。
思必馳麥克風陣列分為單麥、四麥線性陣列和環形6+1遠場麥克風陣列,單麥陣列主要用于近場語音交互,優點是成本低、集成快;四麥線性陣列和環形6+1遠場麥克風則是用于遠場語音交互,不同點在于四麥的拾音范圍是180°,而環形6+1遠場麥克風陣列的拾音范圍是360°,但它們都能提供5米內的遠場交互,5米識別率能達到92%。龍夢竹介紹說,思必馳已經將6+1麥升級至6麥陣列,在效果上甚至優于6+1麥的效果,而且成本更低。
跟智能車載后裝市場產品一樣,搭載了思必馳語音交互方案的智能家居和智能機器人也能提供豐富的第三方內容服務。
堅持B2B模式,未來五年不做To C的產品
在人工智能領域,既有像出門問問那種To C的產品型公司,也有像思必馳這種To B的技術型公司。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在決定做To B還是To C時糾結了很久,后來選擇了To C,做了自己的智能手表Ticwatch,他認為只有To C的模式才能形成規模化。而龍夢竹認為,“思必馳不直接做To C是基因決定的,思必馳是技術型公司,技術型公司是為產品服務的,保持專注是最基本的企業態度。其次,如果做ToC,需要重新組建團隊,包括硬件團隊、運營、供應鏈關系等,這是不小的挑戰。所以,至少在未來5年內,我們不會直接做To C產品。我們更愿意專注技術內核,把更好的交互提供給優秀的合作客戶,共同去開拓市場。”
圖6 思必馳CMO 龍夢竹
龍夢竹向品途商業評論表示,嚴格來說,思必馳也并不是純粹的B2B公司,而是B2B2C。思必馳提供的智能語音交互技術,應用于智能硬件產品,最終為消費者用戶使用。因此,思必馳在專注技術的同時,也特別注意用戶市場的反饋和需求,配合廠商的產品需求,促進技術提升。“所以,思必馳才會根據市場,第一個推出可打斷糾正的技術,第一個推出實時轉錄的語音輸入。”
技術是人工智能企業生存的關鍵
龍夢竹認為,2017年,會有更多的人工智能企業的誕生,也會有很多人工智能創業企業的犧牲。原因有兩點,第一,盈利困難。人工智能技術本身沒有盈利方式,只有與具體行業、產品結合起來,才能有產出;第二,大公司都開始發力人工智能,市場必然會洗掉一部分不夠好的公司,篩選規則決定了優勝劣汰。
“很多這兩年興起的人工智能公司其實在底層技術上還是相對薄弱的,比如說語音識別,這個就是考驗底層技術,只有掌握了語音識別技術,才能向更多方向延伸。而有些企業其實是沒有識別引擎核心技術的,他們往往是通過調用思必馳、訊飛或百度的語音識別引擎接口,在這個基礎上去做,必然會遇到阻力與困難。其實就是技術壁壘相對薄弱。”龍夢竹說。
進一步來看,2016年以來,國內很多公司都開始在布局人工智能。百度是大張旗鼓的在布局,小米也開始組建語音技術團隊,海爾也在組隊做語音。現在很難找到一家與人工智能不相干的互聯網公司。除了百度是鐵了心要做,還有很多公司都是出于戰略方面的考慮。而這造成的影響是,“你要做得不好,大公司們可以自己組團來做,你要做得好了,可能還有其他公司比你做得更好。”
所以,“優勝劣汰和大浪淘沙,古人給了我們多么經典教育啊,等這波投資潮退去,一定有很多公司會出問題。”龍夢竹說。
采訪的最后,記者問道:“思必馳將來想要成為一家什么樣的企業?”龍夢竹答:“專注技術和體驗。”隨后又指了指思必馳的宣傳冊封面,笑著說道:“專注人性化的智能語音交互技術,打造最實用、有趣的人機交互體驗。”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642瀏覽量
208423 -
智能車載
+關注
關注
0文章
57瀏覽量
9141 -
智能語音交互
+關注
關注
0文章
21瀏覽量
283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