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下午,比亞迪通過其官方渠道宣布,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亞迪)與豐田汽車公司(以下簡稱豐田)簽訂合約,共同開發轎車和低底盤SUV的純電動車型,以及上述產品等所需的動力電池。車型使用豐田品牌,計劃于2025年前投放中國市場。
比亞迪從電池供應商到技術合作伙伴的身份轉換
以電池事業起家的比亞迪,目前已掌握電池、IGBT、電機、電控等電動車的核心技術,現已成為能夠提供包括電動車以及動力電池在內的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而豐田自1997年推出世界首款量產混合動力車型以來,作為開發電動車領域的先驅,在研發、制造、銷售方面具備豐富的技術和經驗。
事實上,在雙方官宣此次合作之前,比亞迪已經是豐田汽車供應鏈的一環。一個月前,豐田官方宣布比亞迪和寧德時代都將成為豐田的電池供應商,而在此之前豐田在電池方面的主要的合作伙伴是松下。
談及此次雙方在更多領域的合作,雙方認為,為了減緩全球變暖,減少CO2排放,以進一步普及純電動車為目標,有必要超越競爭關系的束縛,尋求共同發展,因此在純電動車型共同開發方面達成了合作。"今后,比亞迪與豐田將結合各自在電動車和電池領域的技術積累和開發實力,致力于開發更具吸引力的純電動車產品,推動純電動車的進一步普及。"
比亞迪實現技術輸出或將成中國車企的轉型標桿
這并非是比亞迪首次與國外知名汽車廠商的直接合作。早在2010年,比亞迪就曾與德國戴姆勒奔馳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在中國聯合打造新的汽車品牌。合作中奔馳將發揮傳統燃油車在車身、底盤、電器等方面的技術優勢,比亞迪發揮本土營銷和電動車技術方面的優勢。
南都記者注意到,比亞迪與戴勒姆合作推出新品牌騰勢,并聯袂推出了一款純電動SUV車型騰勢Concept X。
而在與國內汽車廠商合作方面,自2017年比亞迪掌門人王傳福提出開放,由自主創新向開放創新轉變后,2018年7月,比亞迪開啟了動力電池的開發合作和對外供應,和長安汽車成立動力電池合資公司,開發的電池不僅搭載到長安體系車型上,在滿足長安體系供貨后也可向第三方銷售。
此后比亞迪方面繼續開放,又舉辦全球首次汽車開發者大會,開放汽車所有的341個傳感器和66項控制權的車企,與全球創業者、創新者和開發者共同加速打造汽車智能生態。南都記者注意到,包括百度、360、華為、滴滴等眾多知名企業和開發者成為了比亞迪汽車生態伙伴。比亞迪方面的數據介紹,汽車智能生態應用超過300萬個,開放的戰略構建了汽車生態的繁榮。
對于此次與豐田的深度合作,有接近比亞迪人士介紹,比亞迪已經成立了國際合作事業部,未來,豐田與比亞迪的合作模式不排除會成為行業"示范",吸引其他巨頭的加入,為其他同行提供借鑒參考。其介紹,比亞迪與豐田的合作走的是"技術互補"路線,"兩家車企都有值得互相學習借鑒的東西。"
分析人士指出,此前國內汽車領域走的是技術引進路線,大多是從國外引進技術打造自主品牌或直接與國外車企成立合資企業,國外車企選擇和國內車企合作也更多看中的是中國廣闊的市場。而隨著國內車企自主研發的投入和水平的提升,除了產品的出海,如今技術出海也是一種主流,某種程度也是國際市場對于比亞迪對于本土企業的一種認可。如華為5G技術一樣,比亞迪的電動技術走到世界前列,受全球青睞。中國汽車工業從"市場換技術"到"技術贏合作",而且被"混動巨擎"豐田和"汽車發明者"奔馳主動找上門來進行"技術對等"的整車開發合作,這足以證明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電動車技術成功崛起。而在科技與創新企業臥虎藏龍的深圳,比亞迪作為其中的龍頭企業,其技術被國際汽車大廠的認可也足以彰顯深圳這片沃土飽含的創新能量,同時也為其他正耕耘在科技與創新領域的深圳。
企業打上一針強心劑,深圳企業在騰飛,中國企業在騰飛!
其認為,豐田與比亞迪展開"技術對等"的合作,可以說是一個標志性事件,有可能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由大變強的轉折點,所釋放的信號是:中國企業在電動車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正以令人側目的速度增長,未來或將替代歐美日等汽車巨頭,主導汽車新技術變革和行業發展。
-
比亞迪
+關注
關注
19文章
2329瀏覽量
54353 -
豐田
+關注
關注
6文章
789瀏覽量
41014
原文標題:【會員風采】比亞迪聯手豐田造電動車 中國車企用技術說話
文章出處:【微信號:qidianxiehui,微信公眾號:深圳市汽車電子行業協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