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所提到的中國企業級存儲廠商,不只是國產品牌的企業級存儲廠商,還包括國際品牌的企業級存儲廠商。
有時候,我們在發展迅猛的云計算時代,很有可能開始藐視企業級存儲的一切,因為公有云的布道者都堅信:企業的未來一定只有云。
但是,云分三類: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
公有云代表一股強大的勢力,占據了對于大規模、創新應用頻繁的企業用戶,既是沒有占據也是深度在影響中遲早會占據。
私有云似乎就被公有云甩出去好幾條街了,事實上不是這樣。私有云市場的規模依然在擴大,私有云的增量市場吞吐也在不斷地拉動企業級存儲的發展。
由此可以預估:未來3-5年內,私有云市場的增量空間,依然可以養活一大批傳統企業級存儲廠商,當然還可以給公有云廠商的私有云業務的存儲部門帶來豐厚的收入。
對于公有云存儲與私有云的企業級存儲之間的關系,早就被公有云廠商和企業級存儲廠商考慮到了,并已經形成了系列的方案和服務為用戶提供。
之于混合云存儲的情況,主要也要看方案提供商的定位是公有云多一些,還是私有云多一些,無論有多么絢麗的混合云存儲方案,都會有側重點。
說來說去,我還沒有說到重點上。重點馬上就來了:2019年中國企業級存儲廠商做好這幾個方面就可以了,這些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適合軟件定義存儲、全閃存、超融合以及傳統企業級存儲。
其一,速度(Speed)。
中國用戶很大一部分人都尤其關心速度。存儲廠商的存儲性能到底可以達到怎樣的高度,有時候可以讓一個用戶心悅誠服。
現在只要提到存儲性能,不免要提到閃存。雖然閃存對改變存儲性能有著立竿見影的作用,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用戶。
隨著全閃存的普及,存儲性能似乎就成為所有存儲廠商的習慣性用語,也就沒有太多挑戰了,似乎大家都很容易達到某萬IOPS。
但是,閃存堆疊的IOPS高性能容易,千萬IOPS都如小菜一碟,但系統優化就并不是所有人可以搞定得很好的。
性能高下之比需要在讀寫的全場景去考慮,同時針對應用場景來給出的IOPS性能,和純粹的廠商給出的性能有一定的差異性。
也就是說,一切不以穩定為目標的狂飆性能的廠商,都是耍流氓。
那么好,之前我們曾經耍流氓的廠商,在2019年如何在穩定性的前提下去升級性能,提升存儲速度,這是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
其二,穩定性(Stability)。
既然在性能之前就要提到穩定性,為什么不把穩定性的部分放在最前面來說呢?這主要在于大家對性能的敏感性比對穩定的敏感性要強很多。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先把功能實現了,再來談實現的過程可靠不、穩定不,因此我們在性能跑分到很高的IOPS數了,再來優化穩定性,實現存儲系統的迭代,這樣的邏輯,似乎沒有什么錯誤。
穩定壓倒一切,在企業級存儲領域似乎一直都吃得開的。對于企業用戶業務的響應能夠實現到什么程度,如何讓存儲的抖動更小、時延更小,這個問題看起來容易,實現起來卻并不簡單。
某存儲廠商為了某產品的穩定性耗費了差不多3年左右的時間才最后實現到自己基本滿意的程度。
因此,穩定性的問題,最終還是在用戶實際應用中體驗中有覺察,只是看應用場景的要求了,要求高的如銀行交易系統的存儲,必然都要實現雙活、容錯的方案,同時還要配備常規的有效的數據災備演練。
可見,穩定不僅僅是設備、系統一時或一段時間的穩定,而是支撐業務系統的長期穩定。越是注重為業務應用支撐提供更佳的存儲穩定性,將越是能受到用戶的青睞。
其三,擴展性(Scale)。
在任何時候,企業用戶都會想到自己的數據存儲系統如何擴展。這樣的想法,在當下業務創新越來越多的情況下,顯得尤其突出。
公有云將擴展性強調為彈性,能否隨著業務的變化、規模的變化,線性實現存儲性能與融合的彈性擴展。
不管在什么情況下,數據存儲的支撐,對于業務的運行有著根本性的意義。
數據就是企業的一切。存儲就是數據的載體,彈性的擴展自然可以讓更多企業用戶在大數據存儲需求、云計算(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部署需求的滿足滿足。
現在國內存儲企業比較提倡分布式的可擴展性,這在于英特爾強化x86生態體系帶來的影響,這種影響對于業務應用有著越來越徹底的表現。甚至出現了采用分布式x86的堆疊來替代高端存儲的案例,當然這樣的應用場景還是比較偏向于創新業務方面,特別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相關的領域。
分布式存儲的擴展性不在話下,但是分布式存儲本身自帶腦裂的風險和穩定可靠的挑戰一直都存在,需要比較復雜而富有實戰經驗的數據保護方案才能與之匹配。
因此,擴展性的考慮,實現更好的系統架構彈性,對于創新業務的需求大有好處,但前提還是需要考慮到數據保護層面的成熟方案。
其四,安全性(Security)。
在任何時候,企業用戶對于數據的安全都沒有輕視過。
對于企業級存儲來說,用戶對于安全的訴求永遠都無法徹底滿足,而是在一個動態的、全場景下的保護。
數據的安全對于網絡傳輸方面的要求在于數據的網絡安全考慮,這里強調的是數據存儲的安全,在于存儲設備自身的安全以及針對應用調用的數據安全。
對于存儲設備本身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自然也屬于數據存儲安全的范疇,這也是企業級存儲需要考慮的重點方面。
當然,現在對于存儲的安全考慮需要立體化、整體化思維,包括了存儲設備、與設備相關應用數據、業務連續性等多層面保護。
甚至有建議部署混合云的思路,將線上(公有云)線下(私有云)形成互為數據備份或歸檔的模式,但是這樣的部署方案針對的應用場景還是比較特殊,并非所有的應用都適合。
為此,在針對存儲系統或設備的可靠性上往往成為了廠商追求的目標,比如看誰的9多。往往大家對于可靠性的表述由可用性HA(High Available)來覆蓋了,不管是5個9、6個9……還是10個9,對于硬件容錯、軟件容錯的策略能否達到企業用戶自身業務連續性的苛刻要求,這才是最重要的。
其五,總體擁有成本(TCO)。
對于任何一個存儲方案或系統部署來說,其成本不能只看設備采購費用或軟件授權的費用,還需要加上服務費用。
對于服務費用的計算也需要整體考慮,要結合存儲方案系統整體的性能、穩定性、擴展性、安全性來衡量總擁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 )。
現在有些廠商在推廣全閃存陣列系統方案的時候,往往去對比傳統磁盤陣列的方式,性能高、占有數據中心空間小、節省能耗……這些好處是不是自身應用或者自身業務發展所必須的,還是說可選的。只有明白自身業務發展契合的應用,再對應數據存儲系統的要求到底哪個方面為主哪個方案為次。
明白自身存儲應用需求的主次之后,企業用戶才能明白必須要的到底只是性能,還是說需要性能與容量、穩定性等有一定的平衡。
分清主次之后再考慮TCO,這樣的價值才是實際的價值,否則太超前的價值不容易讓自身應用享受到,太落后的價值對自身應用也沒有意思反而會拖累。
由此來看總體擁有成本不僅僅是要整體考慮自身的系統組成,應用組成,還需要契合企業具體業務才能算是成熟的考慮。
全閃存陣列、傳統磁盤陣列、混合陣列抑或是采用x86架構堆疊的SDS軟件定義存儲方案,每一樣方案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優勢與意義,到目前為止,還不能完全說誰可以徹底替代誰。拿磁帶存儲、光盤存儲來說,至今依然有著其比較固定的用戶群和應用場景,物盡所用之才考慮的TCO才是最有價值的,難道不是嗎?
以上幾點想法,純粹是小編拍著腦袋打出來的。還望各位大師多多指正。
不過,2019年中國企業級存儲廠商做好這幾個方面,能否真的就可以了呢?需要各位業界大師群策群力,不妨也說說你的看法,如何?
當然了,這5點應該也算是實現企業級存儲廠商2019年業務增長的基礎吧。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