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此刻,寫一篇理智、冷靜、深刻、專業的文章非常困難?!敖\”、“封鎖”、“存儲器”、“貿易戰”等確實牽動人的神經,撥動人的情緒。但越是在當下,專業的分析才更加重要。
或許有人會說和“強盜”講道理沒有用,但當你打不過又跑不了的時候,以理服人、積極應對、甚至拖延戰術都是無招之招;或許有人會說美國就是遏制中國發展半導體,即使不制裁晉華,也會制裁別家,但修身正己,至少也要思考如何應對,避免更多企業受到影響;或許有人會說我們應該直接禁止美光進入中國市場,但在中國擴大開放,歡迎外資,高舉自由貿易大旗的當下,尤其是在半導體領域離不開美國供應鏈的當下,用事實說話、用法律說話,才能讓我們占據道德、法律和正義的高地。放眼長遠,積極應對,向死而生,才是當下中國半導體應對變局的正確姿勢。
積極應對,向死而生,莫讓晉華成“禁”“華”!
美國商務部周一宣布,對福建晉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晉華)實施禁售令,禁止美國企業向后者出售技術和產品。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美國商務部的做法我們當然不認同。事已至此,對產業的影響值得我們深思。今日“晉華”,莫成明日“禁”“華”,從專業角度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拋磚引玉,引起業內的討論,正是此文的目的。
讓我們先回顧下晉華和美光近一年的恩怨情仇:
2017年12月,美光在美國加州聯邦法庭起訴晉華與聯電,稱聯電通過美光***地區員工竊取其知識產權,包括存儲芯片的關鍵技術,并交由晉華。上述案例還沒宣判時,晉華和聯電于2018年1月在福建省福州中院起訴美光科技侵犯其知識產權。7月份,福州中院判定美光科技26種芯片產品在中國大陸遭到臨時禁售。中國大陸是美光科技的最大市場,貢獻了超過半數的銷售額,或許這個禁售判決是導火索,引出了美光在上海和西安的裁員,進而與美國政府溝通,出臺了針對晉華的禁售。
晉華是中國的晉華,產業是中國的產業。雖然晉華一開始就在業內受到一些質疑,雖然也曾對晉華有些微辭,但在此刻,我們卻希望能和晉華站在一起,表達對晉華的關心,對中國存儲器產業的支持。
給晉華的建議
1、談判:求同存異,尋求和解。
解鈴還須系鈴人,當下必須要和美光談判,尋求和解乃至合作。與美光直接對接、深入溝通、積極談判,尋找雙方都認可的解決方案,是當下之急也是上上策。雖然從商業邏輯、產業競爭、中美貿易戰和美光高層的態度來看,美光肯定不愿意和晉華合作,但哪怕最終不合作,至少兩家應該做到充分溝通,爭取和解,不交惡、不攻訐。
畢竟至少在當下,美光離不開中國大陸市場,晉華離不開美國供應鏈。2017年,美光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額達到了104億美元!中國毫無疑問對美光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之前在相關部門展開的針對存儲器產業的壟斷調查中,美光也“備受關注”,需要和中國深入溝通。
雙方都有需求,雙方都有應招。對于晉華而言,無論是專利及IP,還是EDA工具,亦或者是裝備和材料,美國供應鏈對晉華都十分重要。所以在現在被動的制裁下,晉華要主動出擊,跟美光積極對接,尋求和解合作。如果不能技術授權或者合資發展,亦可以尋求其它層面的合作,比如產能代工、購買美光的存儲顆粒等。(其實三星、海力士和英特爾等國際廠商業在中國與中國業者都有同樣合作)
無論先禮后兵,還是化干戈為玉帛,這是第一條路,也是最直接的路。
2、溝通:與其彼此猜忌,莫如坦誠溝通
回到官司,美國的官司和福州中院的判決是雙方矛盾引發、激化的原因。目前美國的官司還沒有判決,建議晉華和聯電積極準備,積極應訴。用事實說話,用證據發聲,用法律正名,從源頭上來反擊美光的起訴,也消弭美國對中國侵犯國際企業知識產權的指責。
因為福州中院在美國法院之前做出判決,美光被禁運,矛盾激化。面對福州中院的判決,美光的首席法律官曾憤憤表示:“中國政府一再強調,外國企業在中國的權利將受到公平、同等的保護。美光認為,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此次作出的裁決與中國政府所主張的政策不相符?!蓖瑫r,美光的首席法律官也曾抱怨“中國地方法官不與美光做溝通”。
福州中院的判決引起了眾多國際公司的關注,外企對知識產權的關注和保護是相當看重的。尤其是在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當下,希望外資繼續加碼中國、投資中國的當下,在貿易戰暗流涌動、自由貿易受到沖擊的當下,我們需要慎重對待、認真對待。面對國際企業的訴求,中央已經做出了很好的表率,表態保護外企在華利益,保護知識產權;擴大開放,營造公平的法制營商環境。上行下效,地方法院也需要同樣重視。
必須聲明,由于不知道具體過程、不了解內中細節,我們無從判斷美光首席法律官的抱怨是否真實。但我們是法治國家,為讓外企看到中國在保護外企權利和知識產權上的巨大進步,看到中國政府在開放上的巨大誠意,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是否考慮給美光溝通、交流和反饋的機會。甚至考慮是否給美光展示上述判決中的證據、證物和相關依據。以證據為王,以法律為準繩,讓美光看到中國法治的進步和力量,進而獲得更多國際企業的贊許。我們相信法院,畢竟福建高級法院曾經成功處理了同樣是美國半導體企業(Vecco)和中國半導體公司(中微半導體)的相互訴訟(也同樣禁運過Vecco的設備),進而兩家還達成了合作,成為一段美話。相似的故事,能否再來一次?
這是最正義的一條路,或許正義有時候抵不過拳頭,但如果我們拳頭還不夠硬的時候,至少要擁有正義來得道多助。
3、自查:了解事實真相,清楚各自責任。
和別的存儲器公司不一樣,晉華采取了委托***聯電在***研發的異地研發模式。我們不清楚晉華和聯電之間的合作、監督、考核等具體細節,也無從知曉聯電與美光之間的恩怨真相。
到底有沒有美光和聯電的恩怨如何,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我們不得而知。建議晉華與聯電深入溝通,了解細節,摸清真相。唯有摸清真相,理清責任,晉華才能進退有據的談判。據理力爭的進,審時度勢的退!
4、自主:加大自主研發,扶持國內產業供應鏈
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如果必須面對最終的封鎖,那么晉華就要做好心理準備:以我為主,自力更生,臥薪嘗膽,長久作戰。拓展非美系知識產權、技術來源和供應商,尤其是要加強自主研發,扶持本土供應鏈。
首先,拓展技術來源,尋求技術合作伙伴。國際上的專利來源和技術合作伙伴嘗試更加多元化。存儲器是全球化的技術,美光也非唯一。更主要的是,晉華要認真考慮走自主研發、扶持本土產業鏈的“以我為主、自力更生”的路線。加強國內合作,提升自主研發,尤其是加強與國內供應鏈更多的深度合作??紤]是否成為國產供應鏈的實驗者、推動者、成就者!失之桑榆收之東隅,假如真因為禁運,晉華能推動設備、材料等國產供應鏈的發展,這反而是晉華給中國高科技產業做的更大貢獻,這遠勝晉華在存儲器領域的嘗試!
當上帝關了這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這扇窗或許就是中國本土供應鏈自主發展、砥礪前行的發展之窗!雖然這是最難走的路,但最正確的路往往是最難走的路。
給中國產業建議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晉華事件后,中國產業更要居安思危?;蛟S晉華是個案,但如果處理不好,今天晉華,明天或許“禁”“華”。薛定諤的貓,特朗普的變,那我們應該怎樣應對呢?
1、守規:合規合法,低調務實
這不是認慫。半導體是全球化的產業,中國又是當下自由貿易、開放合作最堅定的支持者和倡導者,無論在國內還是全球,我們的企業首先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合規合法,在中美貿易戰的敏感當下,不給他人可乘之機,避免成為貿易戰中的“牌”或者“人質”。接下來一段時間,我們更應該謹言慎行,低調做事,遵規守法,專業務實。避免自己惹禍,企業遭罪,行業背鍋,國家受損。
對內加強自身管理,對外按照市場原則,在遵守當地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開展對外投資合作。半導體產業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產業,我們的供應商來自全球,我們的產品走向世界,作為連接半導體和電子終端的中國企業,更要以國際企業的高標準、嚴要求來規范自己、鞭策自己。不僅僅自己,甚至在合作伙伴的選擇上也要多方調研,做出專業、有效、正確的決定。
2、拓展:拓展更多非美系的供應商,尤其是國內的供應商
中國半導體產業目前對美國高端供應鏈的依賴毋庸置疑,這種依賴還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縱然無法完全替代,但戰術上中國產業可以考慮做下面三件事情:
一、在當下,量力而行,考慮購買更多設備、備件和備品,做好預防萬一的最壞打算;
二、發展國際朋友圈,拓展朋友圈,扶持朋友圈。整體上拓展更多非美系的合作伙伴;
三、加大對國內供應鏈的培養扶持。發自內心地扶持本土的供應商,降低對外依賴;
3、擱置:建議大基金暫時擱置投資晉華
或許這個建議晉華會很難認同,但相信晉華乃至當地政府有著全國一盤棋的高度和覺悟。在此事沒有明確結果和妥善處理之前,建議大基金暫時擱置對晉華的投資,也建議晉華暫時擱置大基金的投資。
瓜田李下,君子不立危墻之下。現在美國政府已經明顯的帶著有色眼鏡看待晉華,而大基金也會在美國政府的高度關注下。在此敏感之刻,避免給大基金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既是保護晉華,也是保護大基金,更是保護中國半導體產業。畢竟還有更多更大項目期待后續資金,如果大基金二期受到影響,中國半導體的損失會更大。此刻,希望大基金和晉華慎重研判當前形勢,做出對中國產業最有利的選擇!
至于晉華的困難,我相信晉華不僅僅是晉江的晉華,也是中國的晉華,相關政府和領導會有大智慧,妥善地處理好晉華的問題!
4、慎決:地方政府投資產業的決策要慎重
建議地方政府要重視法律上經驗的積累,建立高科技相關的知識產權法院,提高專業能力及判斷能力。這種判斷知識產權糾紛的能力十分重要,隨著中國產業的國際化,未來國際上相關訴訟會越來越多。
也建議政府類基金在投資的時候,要審慎核查知識產權的保護,重視項目的合規合法性。
結語:
雖人微言輕,但我們有著與產業共同跳動的中國心。今天晉華的處境讓我們痛苦,進而我們應該思考怎樣化痛苦為力量,為產業、為國家做更大貢獻。
抬頭需要實力,低頭需要勇氣,是考驗我們實力、勇氣和智慧的時候了。無論低頭,還是抬頭,都是為了明天我們能高昂著頭,在世界的半導體之林中點亮我們的中國芯!
本文來源:芯謀研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