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進入2013年以來,可穿戴設備可謂異軍突起,風頭正勁。然而,不得不承認的一點,產品層面,可穿戴設備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廠商很多,但品質參差;功能很多,但標準缺失。市場上真正能夠給消費者帶來良好用戶體驗的產品并不多,行業內也缺乏一個通行的規范去協調和評估各類的可穿戴設備。
針對這樣的一個行業現狀,德國萊茵TüV集團攜手國內知名廠商,根據市場上產品開發狀況和產品的平均品質水平,制訂了可穿戴設備的評估方案,對可穿戴設備從安全性,智能性和可穿戴性這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評估,確保通過評估的設備能夠達到宣稱的功能同時符合用戶的期望,進而助力可穿戴設備產業的良性發展。
在各類可穿戴設備中,智能手環發展的比較早,市場上的手環產品也比較多,本文將以智能手環為例,介紹可穿戴設備的評估方案。
1.前言
進入 2013 年以來,可穿戴設備可謂異軍突起,風頭正勁。不可否認,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和傳感器技術的不斷成熟,電子設備的移動化,便攜化和智能化將成為一大趨勢,各類可穿戴設備也因此而應運而生。大大小小的廠商圍繞著可穿戴這個概念,針對人們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各類穿戴式產品,開發出了形態不同,功能迥異的“智能式可穿戴設備”。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一點,產品層面,可穿戴設備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廠商很多,但品質參差;功能很多,但標準缺失。市場上真正能夠給消費者帶來良好用戶體驗的產品并不多,行業內也缺乏一個通行的規范去協調和評估各類的可穿戴設備。針對這樣的一個行業現狀,德國萊茵 TüV 集團攜手國內知名廠商,根據市場上產品開發狀況和產品的平均品質水平,制訂了可穿戴設備的評估方案,對可穿戴設備從安全性,智能性和可穿戴性這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評估,確保通過評估的設備能夠達到宣稱的功能同時符合用戶的期望,進而助力可穿戴設備產業的良性發展。
在各類可穿戴設備中,智能手環發展的比較早,市場上的手環產品也比較多,本文將以智能手環為例,介紹可穿戴設備的評估方案。
智能手環在使用過程中, 以下的這些環節會和用戶的使用體驗息息相關:
1.1 設備安全性,包括設備本身的安全性和信息安全。
長期佩戴在用戶身上的手環,首先要保證不會對人體健康和安全產生任何負面的影響;同時,由于手環會采集各種身體體征信息,而這些健康信息屬于個人隱私范疇,手環應具有適當的信息安全方面的防護。
1.2 設備智能性
智能手環不同與以往的計步器,心率計等設備,之所以稱之為“智能手環”,是因為設備本身具有和外界的交互功能,并具有數據儲存和處理的能力。本評估方案將以信息流在人,智能手環和數據處理終端之間的傳輸途徑為脈絡,對可能影響到用戶體驗的各個環節進行評估。評估方向包括設備的傳感器評估,設備與用戶之間交互性評估,設備與中央數據處理單元間交互性評估,操作系統和 APP 的評估,通訊系統評估等。
1.3 設備長期可穿戴性
用戶使用智能手環的初衷往往是為了長時間不間斷的測量各種數據,并且通過數據分析的結果,來進行相應的調節。這就要求智能手環能夠佩戴舒適,操作便利,經久耐用,續航力強,并且能夠適應不同的工作環境。智能手環的可穿戴性也往往決定了用戶對手環的使用粘性。
本評估方案從設備的安全性,智能性和可穿戴性入手,對可能影響用戶使用體驗的各個環節進行深入分析,并且制定了相應的評估方案和測試方法,確保可以以一個相同的準繩去衡量和評估各類的智能手環產品。
2.設備安全性評估
結合智能手環計劃銷往的目的地國家的要求,考評手環及其配套的附件(包括充電器,電池等)的安全符合性,電磁兼容符合性,有毒有害物質水平,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水平,以及工廠生產的一致性能力等,確保通過評估的智能手環不會對用戶和環境產生涉及到安全的危害, 也確保了通過評估的智能手環產品具有一定的品質穩定度。
制造商在將產品銷往目的地國之前,需要取得相應法規符合性的證明,所以涉及到設備安全性的評估將主要通過文件審查的方式進行。
于此同時,對于設備的信息安全防護,本評估方案將按照產品的使用說明書中列示的信息安全防護措施進行逐一的驗證,比如說用戶的注冊,密碼登陸,個人信息確認和信息刪除等。而且,信息安全的評估將不僅限于智能手環本身,與智能手環配套使用的 APP 的信息安全防護也在考評之列。
-------------------
本文選自電子發燒友網11月《測試測量特刊》Change The World欄目,轉載請注明出處!
3.設備智能性評估
智能手環和外界的交互性,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見圖 1),本方案對手環智能性的評估,也是從這三個方面展開的。
圖1:智能手環和外界的交互連接
3.1 智能手環采集外界參數。
這個步驟是通過集成在手環上的各個傳感器實現的。這些參數包括環境的參數比如說溫濕度,海拔,距離等;包括人的各類體征信息,如步數,脈搏,血氧等;也包括用戶的主動輸入,比如說語音輸入,按鍵輸入等。
在本方案中,考慮到目前市場上產品的實際狀況和平均水平,對于傳感器的評估主要還是依照用戶說明書中注明的產品功能,結合產品的實際情況進行一一驗證,而對于采集數據的精確度,本版方案暫不做考評。
3.2 數據信息在智能手環和中央處理單元之間的
雙向處理和傳輸。考慮到手環的體積和電池的續航能力等因素,目前來看,智能手環對采集到的數據一般進行簡單的整理并對數據進行暫時的存儲。至于數據的運算統計處理和后期的分析比較存儲等,則會由智能手環通過有線或無線的傳輸方式,將數據傳遞給其它的設備,再由這些設備來進行。這些設備包括各類電腦,智能手機,智能平板,云端等。這里,我們將其統稱為“中央處理單元”。
中央處理單元將會對智能手環采集來的數據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計算和存儲,并將結果直接展示或傳遞給智能手環。
本方案中智能手環和中央處理單元之間的評估,將從以下三個方向進行:
3.2.1 智能手環和電腦,平板,智能手機等終端的兼容性評估。要求智能手環與其配套的 APP在各類中央處理單位上能夠正常安裝和操作;手環能夠被正確識別,軟件運行平穩順暢。
3.2.2 智能手環和電腦,平板,智能手機等終端的連接性評估。對于用戶說明書中宣稱的藍牙,WiFi,USB,NFC,GPRS,IrDA 等各種傳輸方式進行一一驗證,確保宣稱的功能能夠正常執行,數據能夠通過這些功能單雙向傳遞。
3.2.3 中央處理單元對數據的處理和結果的輸出。中央處理單元應能對智能手環傳遞的各類數據信息進行相應計算,將最終結果直接展示;同時,能夠對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和統計,并以指數,圖表,路線圖等方式進行直觀的展示。
3.3 智能手環向用戶進行信息的展示和反饋
智能手環通過各個傳感器采集到信息之后,交由自身運算單元或中央處理單元進行計算,統計和分析。作為人機交互的另一個重要環節,智能手環應具有將運算處理的結果顯示給用戶的能力,并且,能夠根據反映的信息和用戶的所處狀態進行相應的反饋和提示。
這些展示和反饋的模式包括:
3.3.1 視覺顯示:包括各類顯示屏和 LED 燈等的信號指示;
3.3.2 觸覺反饋:通過震動等觸覺信號對用戶進行提醒;
3.3.3 聲覺反饋:通過音樂,提示音,鬧鈴等聲音信號對用戶進行提醒;
在評估過程中,要求智能手環在使用說明書中所規定的場景下,相對應的反饋能夠正確的動作并且被清晰的識別,確保用戶能夠得到正確的通知并能便利的采取相應的動作。
總之,沿著“智能手環采集外部信號 – 智能手環向中央處理單元傳遞數據信息 – 中央處理單元完成運算和統計后向智能手環傳回數據信息 –智能手環向用戶進行信息的展示和反饋”這一閉環的回路,我們的評估方案中將可能影響到用戶對于智能性感受的各個環節進行逐一評估,確保宣稱的功能能夠正常實現,并且能夠帶來良好的用戶體驗。
4.可長期穿戴性評估
大到整個行業,小到具體的產品,影響可穿戴設備發展前景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如何保持用戶的粘性。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用戶購買了一個可穿戴設備,剛開始因為新鮮,好玩而一直佩戴,但往往一段時間之后,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將這個可穿戴設備束之高閣,不再使用。除了可穿戴設備能否帶來直接的使用效果之外,可穿戴設備的佩戴和使用感受也直接的影響著用戶的使用粘性。
影響到用戶佩戴和使用感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評估方案結合市場中所反饋的一些問題以及對使用用戶的調研分析,根據以下這些方面對智能手環的可長期穿戴性進行評估。
4.1 智能手環的外觀特征評估
首先,考慮到長期的佩戴,手環的尺寸和重量參數需要和用戶說明書中的數值進行核實;其次,影響到佩戴感受的各個環節,如利角毛邊,腕帶的可調節性,緊固性,附件替換的便利度,是否適用于左右手佩戴,操作的便利度,緊急按鈕的易觸及性等,都在考評之列;最后,將按照國際通行標準 SNV195651 進行氣味測試的評估。
4.2 皮膚接觸材料評估
手環和皮膚接觸的部位,金屬鎳和其他非金屬材質都可能會造成皮膚的過敏反應,本評估方案將通過考評致敏材料含量和金屬鎳釋放量來量化評估與皮膚接觸材料的致敏水平。
4.3 使用耐久性評估
作為一款長期佩戴的設備,其各個部件都需要具有與產品自身設計壽命周期相符的耐久性,否則往往一個小部件的損壞將造成整個設備無法正常工作。
本評估方案將設定一個預期壽命,考評顯示屏,各種開關,各類接口,各類緊固件的耐久性,要求通過測試的樣品沒有影響繼續使用的故障出現。
4.4 環境適應性評估
智能手環本身應具有一定的結構強度,能夠經受住一定的震動和沖擊。于此同時,考慮到使用環境中的汗液等對金屬部分的腐蝕影響,相應的鹽霧測試將用來評估金屬部分的耐腐蝕性。
對于標稱用于潛水或其他特殊環境的智能手環,將按照說明書中標明的產品使用特性進行防水,耐高低溫等項目的評估。
4.5 電池特性評估
智能手環的體積一般不大,同時由于長時間的佩戴,用戶對于電池的續航能力和充電時間有著比較高的期待。本評估方案將測量充滿電的手環在激活狀態下和待機狀態下各自的續航時間,同時測量將電池完全充滿所需的時間。通過這些參數,用戶可以直觀的了解到各個手環的續航能力和充電時間。
對于電池壽命的評估,將通過連續充放電測試來進行,考評手環在使用周期中經過一系列充放電循環后電池續航能力的衰減。
此外,考慮到手環將與人體皮膚直接接觸,如果工作過程中溫度過高的話會造成不好的使用感受甚至會產生傷害。本評估方案將限定手環在工作狀態和充電狀態的的最高溫度,避免負面情況的出現。
4.6 電磁干擾評估
長期佩戴于人身體上的手環對人體和人體內的其他可能的設備的電磁干擾應控制在一定的限值之內,避免對人體和其他設備的危害。
5.展望
可穿戴設備領域,新技術、新應用、新產品層出不窮,可以說目前市場上的可穿戴設備僅僅向廣大用戶展示了可穿戴技術發展的一個雛形,更多擁有更先進技術,更強大功能,能夠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的可穿戴設備將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作為本 1.0版本的智能手環評估方案,也已經充分考慮了未來的技術發展和產品的進步更新,并預留下了相應的升級空間。比如說傳感器評估方面,考慮到目前市場的平均水平,本方案并沒有評估傳感器所采集的數據的可靠性和精準性;再比如說在 App 和操作系統的兼容性測試方面,本方案也未對兼容性進行軟件方面的評估;至于軟件的使用友好度,更是未來版本需要側重考慮的方向之一。
除此之外,基于此評估方案與其后續版本,我們可以為來自各個廠家的可穿戴設備和應用程序搭建一個兼容性評估和綜合性能比對平臺,豐富用戶使用感受,加快可穿戴技術發展的標準化,進而不斷促進可穿戴行業的健康穩健發展。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