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十幾年的老電子工程師說,現在創業者,經常會聽到一些年輕工程師對我說,很迷茫,未來不知該往哪里去,也不知道怎樣才能做一個出色電子工程師。
其實,現在社會機會多多,只是怕你不努力,另外關鍵的是對方向的把握。畢竟人不能改變社會,只能適應社會,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咱們就朝這個方向修煉,即使修不成羅漢,至少也能修成滿面油光的和尚!
那么,什么是電子工程師?
電子工程師指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研究、教學、產品設計、科技開發、生產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一般分為硬件工程師和軟件工程師。硬件工程師是硬件電路原理圖、PCB設計,硬件電路測試等內容;軟件工程師負責嵌入式軟件程序編寫、測試,或者開發、測試PC端的上位機程序。
電子工程師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中國有多少工作很多年的電子工程師;中國每年有多少電子新手需要開始全新的技術生涯;他們有什么困惑需要去解開;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是什么?他們對未來的期待是什么?電子工程師的出路在哪里?中國缺少什么樣的電子工程師?中國缺少滿嘴胡須的電子工程師;中國缺少坐輪椅的電子工程師;中國缺少在一個行業專注幾十年的資深電子技術專家;中國缺少知識全面,做事精密細致的電子系統架構師。
面對這么多的問題,我們來看一個案例——來自臺積電工作十多年的研發小主管
兩年前,臺積電為了 10 納米這非贏不可的一役,而從 24 小時不間斷生產,再升級提升為 24 小時不間斷研發,因而祭出了夜鷹計劃。他認為,臺積電勝出的關鍵,不在于“夜鷹計劃”,而是文化。以下即為他的自述:
臺積電之所以快要追上英特爾,主要在于我們的文化。臺積電兩年前為了研發 10 納米制程,開始廣招“夜鷹”,也就是連 R&D(研發部門)都要三班制的意思。
這也是臺積電的強項,臺積電的競爭力是靠這種很強大的人力和時間的投資拚出來的,現在是把強項再放大,就是用比人家多做 1.5 倍、2 倍的時間來追趕。
以前每個員工尤其是 R&D,超時工作情況很嚴重,幾年前,董事長喊出一周工時 50 小時的目標,而 R&D 的工作形態很難達到目標,所以夜鷹計劃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讓 R&D 的工時合理化和制度化,但主要還是為了要讓 R&D 的部分工作能延續得更順暢。例如一個人今天已經工作十幾小時,很累了,但實驗就是還沒跑完,怎么辦?所以希望將部分工作交接給大夜班,透過接力來完成工作。
但坦白說,R&D 的工作就是很難交接,運作了一年多,有改善,還是很難解決 R&D 加班情況,因為研發有不同思路、不同邏輯,會設計不同實驗,接力的人怎么知道你白天怎么做這些實驗?在想什么?是有幫助,但幫助很有限。
而且晚上又沒有其他團隊能溝通,所以夜鷹都盡量以守成、維持現狀為主,研發實驗的設計、和制程人員開會溝通等,都只能在白天進行,白天的 R&D 還是重點。
臺積電的工作環境設計得相當封閉,轉的速度又很快,所以感覺壓力又更大。壓力主要又來自公司階層太多,有時如果是部門經理去和副總開會,副總看完報告認為要補一個資料,部門經理會想,可能還缺什么才導致資料不足,往下交代經理,經理再交代副理……到后來一名小小工程師就臨時要準備好多數字,一句話明天要交,這是很大的壓力來源。
所以夜鷹的工作,有很多也是白天會議開完后交辦的工作。
我在臺積電待了十多年,不久前離開,現在從外面看,會覺得整個臺積電做的事真的很有價值;但過去在臺積電里,雖然覺得臺積電是非常好的公司,制造和執行力很好,但只感覺都是人力堆出來的。
許多年輕人進來沒多久,感覺不太到做事的價值,卻要做這么長工時,花這么多精力。因為公司人太多了,每個人的工作都被細分到只做一個螺絲釘的某一個部分,真正看到價值的,也許要到副總或某個職位以上,即使是 program(計劃)的頭,也只知道自己的 program,如果是對業界新聞有興趣去關注涉獵的人,可能有點感覺自己在做有價值的事,但大部分人連睡覺都沒時間了,哪有空想這么多。員工有時會覺得自己只是在做一個很賣勞力的工作。
臺積電人對一件事深入了解的程度,絕對比競爭者都強。例如你給老板一杯水,他問你顏色為什么黃黃的,你回答也許沾到茶葉,有人問到這里就結束了;但臺積電的主管一定會一直問,哪里來的茶葉?為什么會沾到?在什么流程沾到的?我們怎么改善等,我們很習慣用這樣的模式研究一個問題。
這就是文化,你的老板會這樣 review(復審)你,你就會這樣 review 底下的人,當然對供應商也是,供應商恨死我們了。我很多同學在臺積電的供應商企業里,都覺得臺積電的要求很嚴格,有一點在壓榨供應商。只要臺積電這樣的文化一直在,就有機會一直領先。
不難發現,其實工程師是在很高壓的環境做很高壓的工作!
而反觀現在很多年輕的工程師走上社會,往往心高氣傲,志向遠大,隨著不斷遇到挫折,愿望會越來越小,很多人過了三十就只求小康溫飽,何也?自信心逐漸褪色,主觀思想逐漸現實,家庭的拖累,環境的限制,個人性格的缺陷等等。我始終認為——性格決定命運!知識或技能是次要的,而心態和性格才是主要的。
如同企業選人才,首先是他的性格,是否屬于開放、包容一類,是否善于與人交流溝通,是否能夠專注,是否善于自我總結,是否沒有偏執癥狀等,而技能的高低反而在其次。年輕工程師掌握這個大方向是有前途的關鍵,幾乎決定了一生的命運!
那么,新人電子工程師又該何去何從呢?
(一)電子新手“沒事做,沒人教,工作沒有技術含量”的矛盾心態
電子工程師新手往往心浮氣躁,拒絕進步,拒絕沉淀,害怕丟臉。電子工程師需要不怕丟臉:記住每一個讓你丟臉的人,他們是你的貴人。
(二)大城市與小城市的電子工程師你需要去哪里?
北上廣深是四個電子行業最集中的城市,工作機會很多,不少跨國公司的研發中心或總部大部分在這四個城市。大城市房價貴,交通費用高,工作節奏快,壓力大,但選擇的余地也大。小城市除了工作外,則更適合生活。所以任何選擇有利有弊,找到自己更適合自己的地方就好。
?。ㄈ┐蠊九c小公司的電子工程師你需要怎么選擇?
電子工程師新手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盡量選擇大公司。大公司穩定,里面積淀的電子高手很多,有更多機會去學習技術,同時學習他們的為人處世之道。如果能進入外企待3到5年更好,完整的工作流程及鮮明的企業文化可以塑造你的好習慣,讓你一輩子受益無窮。不過,個人能力到了一定的程度也許可以去小公司,那將會是另外一片天空??梢员M量先選擇去大公司,當你成長起來以后,可以試著去小公司或者創業,自己干出一番大事。
?。ㄋ模┢布c偏軟件的電子工程師哪個更好一點?
一般來說,同樣長的工作年份,偏軟件工作的工資比偏硬件的稍微高一些;在數量上,偏軟件的職位會比偏硬件的職位多;偏軟件的職位在行業經驗上的積累會影響職位的躍遷;偏硬件的長遠來講更有發展前途,更方便以后轉行,而且可以尋找到更多樂趣;真正的高手是軟硬兼通的。所以兩者其實都很重要,關鍵看你的興趣點在哪方面,還有你自己擅長軟件工程,還是硬件工程,這個才是最重要的,找到自己擅長和感興趣的,你工作才能游刃有余,富于樂趣。
最后,要談的是要精于技術又不沉湎技術
當然,上面說的那些事都是知易行難。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當然不可能走同樣的路。但一個原則卻是一致的。那就是“做技術要精于技術,但千萬不可只沉湎于技術”。
什么叫沉湎?就是神思全部的投入,做了一個項目如同范進中舉般欣喜若狂,覺得自己才是最聰明智慧的人,老板、同事這個不懂,那個無知,好象自己才是天下的英才,其實這種想法很幼稚、很愚蠢,是自戀癥而已。
永遠記?。?/strong>自己是滄海一粟;要善于豐富自己的各項技能,知識面要廣泛,什么是復合型人才,說白了,就是一物多用。每一行、每一個職位都有其高深之處。
別以為只有c++才是學問,很多工作的學問比c++要復雜很多;有出息未必一定要去做銷售,但銷售確實是最鍛煉人的綜合能力的工作,是對人的綜合素質的考量。
因此,我非常支持能去做一段時間的銷售,哪怕你不喜歡,哪怕不是為了銀子,只要去做,一生將收益無窮,這是切身感受!最的好處是學會了與人溝通的技巧、理解了解別人,培養市場感覺,這恰恰是那些閉門造車的工程師感覺前途渺茫的最根本原因!其實每個話題都值得寫大篇文章,這里只能簡短截說,講個大概。
身處物聯網洪流的你還在等什么!“關注物聯網新機遇的你,怎能錯過這個饕餮盛宴??!由華強聚豐旗下電子發燒友網舉辦的第三屆“中國IoT大會”將 于12月2日在深圳隆重舉行:全球化的 視野、更高價值的獨家觀點、更專業的技術分享、更前沿的脈動把握,匯聚全球物聯網知名企業與精英的盛典,你不可錯過!更多信息歡迎大家繼續關注電子發燒友 網!”(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