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不是半導體行業的從業者,最近一個月內想必也被“國產化“、“芯片”等詞沖洗了一波:
這是因為:受眾所周知的原因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起了國產半導體產業鏈的發展;
簡單的說,或許再過兩年,就連街邊唱《孤勇者》的小孩也將知曉光刻機的存在了。
當然,光刻機只是芯片制造中的一套關鍵設備,而一顆芯片的起源還是要從設計開始講起:
圖片來自: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芯片的設計主要由EDA&IP核兩個主要板塊,它倆都是芯片設計的核心。
我們可以說:沒有EDA,就沒有芯片;它是最基礎、最上游的領域,貫穿了半導體產業鏈的每個環節。
?
簡單地說:EDA就是芯片設計師的畫筆和畫板,就像操作文檔要用Word,制作圖片要用Photoshop一樣,它能高效設計、控制及管理數十億電路元件在一顆芯片里協同工作。
而作為芯片設計核心之一的IP核:可謂是在芯片設計領域,其重要性不輸芯片制造環節中的光刻機的存在。
圖片來自:三個刺客 ? IP核,(全稱:Semiconduct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中文名全稱:知識產權核);IP核是指芯片中具有獨立功能的電路模塊的成熟設計。 ? 早期,芯片的集成規模較小,設計復雜度不高,芯片上所有的電路都可以由芯片設計者自主完成;隨著芯片集成度呈指數級增加,復雜性急劇增大,由一家企業獨立完成一款復雜芯片的設計幾乎變得不可能。 ? 聰明的芯片工程師們想到了借鑒搭積木的思路:重復使用預先設計好的成熟構件,來搭建復雜系統,化繁為簡,以求一鍵成“芯”。
IP 核按照固化程度劃分,可以分為軟核、固核與硬核三類:
IP軟核:是用 Verilog/VHDL等硬件描述語言描述的功能塊,如邏輯描述;它可沿用 Excel 的類比,IP 軟核即為該圖表模板的底層開發代碼。
IP 固核:是以電路元件實現的功能模塊。因為有一定的功耗約束、溫度條件等,用戶能夠設置IP軟核中的相應參數,將其轉換成用邏輯門和觸發器達成的電路,通常以門級電路網表的形式提供給客戶。IP 固核可以看作是將底層代碼中圖表設置為部分固定的多個參數,并生成相應簡單模板。
IP 硬核:與制造工藝相關(例如 CMOS 工藝),完成了布局布線,提供電路設計的最終階段產品—掩膜,進而進行光刻,生產芯片顆粒。簡單的理解IP硬核就是IP 硬核就是完全設定好的某一Excel圖表模板,能夠重復使用,能實現特定功能。
眾所周知,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經歷了一個不斷分工細化、上下游聯動發展的過程;而,IP核的出現則讓芯片設計和芯片代工從IDM模式中獨立,成為芯片產業中的獨立行業。
圖片來自:半導體產業結構
時至今日,無論是傳統的芯片設計公司(Fabless)+芯片代工(FAB)模式,或是已經成為當今主流的芯片設計公司(Fabless)-材料設備-芯片代工(FAB)-封裝公司-終端客戶的模式中以IP核作為其核心競爭力的芯片設計公司的地位尤為凸顯:
我們身邊耳熟能詳的電子品牌英偉達、AMD、華為海思、蘋果、高通等,現如今都是純設計公司。
給這些設計公司提供架構和IP核的,則是Arm、Synopsys、Cadence等公司;其中Arm的市場占有率更是高達40%。
對于整個半導體產業鏈而言:IP核的出現及有效利用,勢必會助力于半導體產業未來市場的正向增長:
IP核主要用于縮短芯片上市時間以及降低芯片開發成本,ARM的IP核生態可將芯片開發成本降低50%以上。
特別是對于它們而言:IP核的出現極大的降低了研發成本和研發風險,以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模式形成了一個個小的以處理器內核為核心的生態圈,使得低成本創新成為可能。
并且在未來模塊化設計趨勢、產品協議迭代以及功能集成增加的推動下,IP需求將得到持續支撐,同時Chiplet 行業趨勢亦有望為IP 行業帶來新增量。
又對于設計公司自身而言:在芯片設計的上游供應鏈中,IP是技術含量最高的的價值節點。
根據lPnest數據統計,在年均600多億美元的全球芯片研發開支中,IP只占36億美元,雖然占比只有5%,但從市場價值來看,IP的全球市場規模大約40億美元,卻帶領著5000億美元的半導體產業不斷向前發展。
特別是相關的EDA廠商同為產業鏈上游玩家,其產品商業模式與IP 較為相似,且面對客戶類型相同,故EDA 與IP 業務之間存在協同效應,EDA 公司切入IP 行業將具備天然優勢。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可以看出:我國未來想要走上半導體產業鏈的自主化道路,IP核的重要性絲毫不弱于光刻機!
圖片來自:粵開證券研究所
國內代工廠以及芯片設計行業快速發展,芯片設計公司以及總銷售額快速增長,也將推動對IP核的相應需求:
從行業下游領域來看:AI 應用的拓寬,以及汽車智能化趨勢需要新的IP 對產品進行適配,這也將產生額外的IP 需求,中國是AI 應用和汽車智能化的主要市場,國內企業有望借力下游領域快速發展,迎來發展良機。
同時,國內半導體行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設計服務和芯片定制化行業發展,而設計服務等有業務又有望驅動國產IP 需求,部分國內IP 公司采用設計服務和IP 授權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
當然,國產IP 發展離不開半導體產業生態的支持,近年來國內代工廠崛起,有望培育和帶動國產IP 生態鏈的發展。
特別是對于被國內半導體產業鏈寄予厚望的Chiplet技術而言:國內IP核的自主研發無外乎是為Chiplet技術在拓寬“捷徑”。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Chiplet就是一個新的IP重用模式;未來,以Chiplet模式集成的芯片會是一個“超級”異構系統,可以帶來更多的靈活性和新的機會。
與傳統芯片設計方式相比,Chiplet具有迭代周期快,成本低,良率高等一系列優越特性。隨著Chiplet技術的興起,有望使芯片設計進一步簡化為IP核堆積木式的組合,半導體制造鏈生態鏈可能會重構。
或許,在未來在國產化IP核加持下的Chiplet生態,可能帶來的一場新的半導體產業革命:
以計算芯片為例:Chiplet主要涉及計算、內存和IO接口,IO接口相對獨立,計算最難和上層算法解耦,內存可以部分解耦;最終Chiplet會像搭樂高積木一樣,通過取舍提高客戶的迭代速度。
這將導致:一個Chiplet生態的第三方公司,直接從客戶需求出發,“化繁為簡”直接從設計到封裝都可以直接幫客戶定義。
編輯:黃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