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電信運營商都已公布了今年5月份的業務數據,中國移動的新增用戶一枝獨秀,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移動用戶繼續呈現增長同比放緩,尤其是中國電信凈增用戶是負數,顯然,中國電信在新增用戶數上已陷入危機,其也再次指出這是“由于競爭對手推出4G及加強營銷推廣”。
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來說,最大的輿論陷阱是把FDD-LTE與TD-LTE兩者對立起來,造成業界對電信聯通呼吁FDD-LTE牌照的各種非議。事實上,在LTE標準設計之初,國際標準組織就要求TD-LTE和FDD-LTE兩種模式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以利于TDD/FDD雙模LTE系統的實現。TD- LTE與FDD-LTE的核心網完全相同,無線網的技術90%以上通用,二者的主要差別在于無線側收發信息方式不同,這使得TD-LTE和FDD-LTE 只在某些底層設計上存在10%左右的差異。因此,FDD和TDD兩種模式之間的差別與3G時代三大標準之間的差別存在本質不同,將兩者對立起來本身就不科學。
由于FDD-LTE的頻段相對更低,覆蓋性能更好,但帶寬較窄,而TD-LTE頻譜相對比較高,覆蓋受限,但是帶寬更大,可以提供更大的容量,作為容量層,這樣便可以發揮出FDD-LTE與TD-LTE各自的優勢,形成合力。因此,當前全球TDD/FDD混合組網已經成為潮流,而且基本上采用以FDD-LTE進行網絡覆蓋,TD-LTE進行熱點擴容的方式。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也指出,今后國際趨勢是FDD-LTE和TD-LTE融合發展。同樣,未來中國也絕對不會是單一網絡方式。但是,究竟何時發放FDD-LTE牌照,則要取決于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準備情況。
從當前來看,即便現在發放FDD-LTE牌照,由于網絡建設的滯后性,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真正能夠參與4G競爭也需要至少半年時間,對競爭格局也不會產生顯著影響。因此,盡快發放FDD-LTE牌照不僅僅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直接訴求,實質上事關中國4G產業的有效競爭和整體發展。
電信業是一個靠競爭和需求驅動創新的特殊行業,早日放開TD-LTE與FDD-LTE的競爭,毫無疑問將提升市場參與者的活力,有力促進國內電子設備制造業的跨越式發展,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我國信息產業鏈具有良好的發展積累,可以借4G市場有效競爭催生強勁的做大做強驅動力。根據國際標準組織ETSI的最新數據,包括華為、中興通訊和大唐電信在內的中國廠家,在LTE基本專利中的占比合計為7.1%左右,其中絕大多數為LTE通用技術專利,在LTE共性專利和FDD-LTE特定基本專利上占全部LTE基本專利的20%以上。中國廠商完全可以借4G發展打造全球信息制造業的翹楚級企業。
從國外發展經驗來看,開放標準競爭才能實現相互促進,避免固步自封。近年來,韓國電子制造產業形成了以三星、LG等幾家世界知名品牌大公司為龍頭的強大產業鏈,但在2G時代,韓國為了發展民族產業只選擇CDMA作為唯一標準,最終因來自高通的高額專利費壓力發展緩慢。在3G時代,韓國開放標準, 采用CDMA2000和WCDMA兩種制式。培育了一批CDMA國產設備制造公司,成長起來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其中,三星電子、LG電子等幾個具有世界級實力的跨國公司,其許多產品在世界電子信息產品市場占有重要地位。
相比之下,日本從電子制造大國一路沒落,原因是在2G時代,日本手機采用封閉的標準策略使其處于孤立狀態。日本對本國PDC技術的國度保護而形成了封閉市場。為了防止2G時代歷史重演,在發展3G時,日本雖然決定采用 WCDMA和CDMA2000,但由于之前缺乏競爭所導致的技術封閉比韓國更嚴重,新品開拓的國際市場逐漸被競爭對手蠶食。2014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前十的品牌占據82.7%的市場份額,日本只有索尼以4%的微小份額進入前十,其余手機品牌則全軍覆沒。
開放標準的競爭看似會沖擊本土企業,但事實上充分激發了市場的活力,而缺乏競爭的市場環境導致集團性壟斷,阻礙了產業鏈里新興企業的崛起,中小企業沒有創新的空間,難以發展。當發生新的產業變革,大企業應變速度慢,中小企業缺乏發展機會,造成了產業鏈的整體實力下降。中國在4G發展上要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轍,就要迅速發放FDD-LTE,這絕不僅僅是為了利好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企業訴求,而是事關中國電信業發展全局。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