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FC日趨普及的今天,人們常常問道二維碼與NFC有什么優劣,二維碼以其低價格,低門檻在當下得到了很好的普及,而NFC在國內還僅僅在支付行業得到了一個前期的科普,三大運營商的重視,各大銀行的支持,使得NFC炙手可熱。但這也給NFC制造了一個假象,那就是NFC只應用在金融行業,只能巨頭參與。對于一項通訊技術而言,金融領域的應用只是冰山一角,國內NFC整個的應用生態環境還需培養。在NFC的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與二維碼相觸的領域,二維碼也無法繞開NFC這項技術。在此,移動支付網將從技術、應用以及前景共同探討二維碼與NFC的糾葛。
技術
二維碼的定義:二維碼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在代碼編制上巧妙地利用構成計算機內部邏輯基礎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個與二進制相對應的幾何形體來表示文字數值信息,通過圖象輸入設備或光電掃描設備自動識讀以實現信息自動處理。
NFC的定義: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信技術,允許電子設備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數據傳輸(在十厘米內)交換數據。這個技術由免接觸式射頻識別(RFID)演變而來,并向下兼容RFID,最早由Sony和Philips各自開發成功,主要用于手機等手持設備中提供M2M(Machine to Machine)的通信,具有天然的安全性。
二維碼:二維碼是個編解碼方式,其應用就是承載信息, 作為單向被讀憑證, 作為(唯一)的身份識別標志,而NFC是通訊方式,對于通信方式來說, 其應用就是雙向的信息交互(讀卡器模式是識讀, 卡模擬模式是被讀, 點對點模式是交互)。
二維碼可以網絡傳輸,費用低廉,可復制性強,可大范圍應用,缺點是讀取慢,二維碼對閱讀器的位置要求更高,且不可以對二維碼內容進行一個重置。采用二維碼方案價格低廉,受眾群體門檻低,只需一個智能手機即可。但信息讀取較慢,人流量較大區域使用效果甚微。掃描需要花費較多時間。
而NFC,只適用于實物與實物之間的交互,但安全性高,讀取速度快,只需要一個2-5CM的閱讀距離即可,閱讀位置要求低,并且可對標簽內容進行重置。NFC解決方案中標簽造價高,對終端設備要求高,效果方面,讀取快,適合人流量多的地方。用戶體驗號,但NFC設備國內尚需要一定的普及時間。標簽可加密,安全性得以保障。掃描無需花費太多時間。
應用分析
二維碼典型應用是微信,通過每個賬戶獨有的微信二維碼,賬戶之間可以進行互加好友。與此同時,還可以將二維碼發送至Web并呈現出圖像就可進行掃描,并沒有載體的要求,只要二維碼能完整呈現,就可以讀取內容。二維碼要應用,最低的門檻是擁有一個讀取二維碼的設備和一個能完整呈現二維碼圖像的載體,前者,現在的智能手機基本具備,二者,無論虛擬的屏幕顯示,還是實體的紙質,能夠保證二維碼的完整性即可完成讀取任務。不僅如此,二維碼還可以對單元方格進行美化,拓展深層次的商業用途。
同樣是社交媒體,新浪微博也出臺NFC互粉功能,實現該功能必須雙方都裝有并打開新浪微博支持NFC的客戶端,同時NFC手機的NFC功能處于開啟狀態,雙方手機觸碰之后即可完成互粉動作。較之二維碼,省去了一個二維碼調用,和對方瞄準讀取的過程。
而NFC,在實際應用中可舉一個例子進行講解,在日常生活當中WiFi的連接是一個常見的問題,WiFi的提供者如果將賬戶和密碼貼出,則會出現趁網的現象,而不貼出又會被反復問及。對此,二維碼的解決方案是將賬戶和密碼集成于二維碼當中,需要WiFi的用戶需要用手機進行掃描,獲得賬戶和密碼之后,在輸入進而連接,二維碼等于是一個開放式的加密,增加了一道連接程序。而NFC,對應用標簽進行編程,需要連接WiFi的手機只需要在標簽前一觸,手機即可自動連接,無需鍵入操作。
但弊端是,NFC必須是實體存在,并且“近場”二字也讓NFC無法遠程傳輸信息。其缺點和優點也正好是“近場”,近場使得安全性大幅提升,并且可以進行標簽的讀取權限和重置權限。
還有一個應用較多的是廣告牌的應用,在國內基本沒有嵌有NFC標簽的廣告牌,而二維碼廣告牌卻隨處可見。而國外大多數是集二維碼和NFC于一身,現在分開兩種方式討論。單二維碼,優點是成本低、低門檻,智能終端都可以閱讀,但讀取時間長,從打開二維碼讀取軟件到瞄準二維碼完成掃描,大約要5秒鐘的時間,而且掃描者需要停下精準掃描,在人流量大的區域,這個弱點是致命的。相比,NFC的讀取只需要一個大概位置的點觸,就可完成讀取,方便快捷,并且廣告內容可以隨時、快捷的更改。
前景
對于兩種技術,應用前景都不可謂不廣闊。相比,二維碼的推行已日漸成熟,從20世紀八十年代的誕生,日韓的前頭成功,再到2005年左右國內的首度出現,2010年二維碼已開始逐漸升溫,到現在街頭巷尾已隨處可見二維碼。
2012年10月末,北京靈動快拍首席營銷官張何曾表示,“二維碼是未來熱門行業,2015年二維碼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人民幣?!?/p>
同期,電商資深人士科通芯城營銷總監劉宏蛟認為,二維碼的“市場規模很難估算,因為怎么定義這個市場不好講,目前有數據稱整個市場只有5.9個億,個人認為這是不包括行業應用的,而僅限于目前服務用戶端,如果算是行業應用,市場規模百億甚至千億(如果把移動終端設備算進來),因為每個特殊行業解決方案小則幾百萬,大則幾千萬”。
雖然也是在持續的發展,但值得一提的是,二維碼在國內市場已經打開,正在逐漸步入成熟,應用在各個領域,涉及商業信息化(物流管理、質量監控、產品防偽、身份驗證)、移動營銷(廣告互動、廣告監測、數據庫營銷)、移動商務(移動安全、移動支付、電子票務、移動社交、打折優惠)等,未來的發展,二維碼仍然前景巨大。
而NFC,2003年才正式推出,同年飛利浦(恩智浦前身)、SONY 和諾基亞聯合成立NFC論壇,齊推NFC的發展。2005年首次在美國試點,擁有一定支付功能的同時,加強周邊應用設置,如海報。而到了2007年NFC才正式走進大陸,廈門、北京、廣州等地試點,用于公交支付。但大陸應用非常濃重的是商業支付氣息,而少注重周邊基礎環境的應用,及至當下,NFC在國內的應用也僅在三大運營商和各大金融機構的推動下才上了臺面。到2012年NFC在全世界已呈現一個良好的發展勢頭,無論是軟環境的培養,還是硬件設施的打造,NFC已經逐漸成熟,而國內三大運營商的推動也將帶動相關應用領域的發展。
但國內NFC市場尚未打開,NFC應用也僅停留在支付當中,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后,整個NFC生態環境打造困難重重。對于整個NFC的發展也僅從國際市場上分析,美國市場研究機構ABI Research預計,近場通訊(NFC)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將在2016年突破1000億美元的大關,2017年達到1910億美元。這僅僅應用在金融支付領域的NFC前景,而其他應用則不可估量。更近的數據ABI Research預計,NFC移動支付市場今年的規模為40億美元。
對于技術而言,如果不能產生商業價值,那么它將僅僅是技術。二維碼由于是開源的,技術門檻低,本身無法單獨生存,需要與商業模式相結合。如國內二維碼產業領頭羊靈動快拍,其用戶已達3000多萬,但截至2012年8月,該公司幾乎沒有盈利。而NFC不同的是,它需要專門的NFC標簽、NFC讀寫芯片甚至NFC應用,它所涉及的產業鏈將更加龐雜,實實在在的載體讓NFC更具贏利點,利益劃分也是NFC推行比二維碼更難的一個原因。
同樣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兩項技術,到底是否有被替代的可能?人們常常問起,NFC是否會替代二維碼,二維碼又是否會憑借其成本優勢阻礙NFC的發展?在此也引用NFC標簽供應商創新佳總經理張凱星在NFC論壇中說過的一句話:“每項技術都有其獨一的特點,發揮其特點服務于人類,就不會被替代?!倍S碼的遠程傳輸NFC無法做到,NFC的快捷讀取,近場安全,二維碼也難以比擬,未來二維碼與NFC到底如何發展,還需市場的考驗。
評論
查看更多